第10页 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
- 章节名: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
- 页码:第10页
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身边的什物,手上的事务,很容易获得一种支配我们的力量,夺走我们的自由。我们应该经常跳出来想一想,审视它们是否真正必要。 在人生的一定阶段上,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到底想要什么了。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怎样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我认为应该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 最好的职业是有业无职,就是有事业,而无职务、职位、职称、职责之束缚,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例如艺术家、作家、学者,当然,前提是他们真正热爱艺术、文学和学术。否则,职位、职务、职称俱全而唯独无事业的所谓学者、作家、艺术家,今天有的是。 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最理想的情况是谋生与自我实现达成一致,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又能借此养活自己。 一个人首先必须具备快乐工作的愿望和能力,然后才谈得上快乐工作。 想不想这类问题,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基本上是由天生的禀赋决定的。那种已经在想这类问题的人,多半生性敏感而认真,他不是刻意要想,实在是身不由己,欲罢不能。 相反,另有一种人,哪怕你给他上一整套人生哲学课,他也未必会真正去想。 喜欢想人生问题的人,所谓喜欢想,并不是刻意去想,而是问题自己找上来, 从学术上看,哲学研究似乎是发展了,越来越深入、细致,但你不能说现在的哲学就比古希腊高明,根本问题仍是一样地没有解决。这是人生内在的困境,只要人在,困境就在,哲学就始终要去思考。 人是唯一寻求意义的动物,没有意义也要创造出意义来,于是就产生了哲学、宗教、艺术。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装糊涂,而是真糊涂,活在眼前,被具体的生活所吸引,忘记了岁月的流逝和死亡的来临。这是生命本身的魔力。 过年是一个机会,它提醒我们,岁月易逝,生命有限,这岁月不是笼统的岁月,而正是你的岁月,这生命不是抽象的生命,而正是你的生命。 在平时的匆忙中,我们的那个最本真的自己往往遭到了忽视和冷落,甚至可能迷失了,那么,现在让我们把它找回来,让我们亲近它,爱护它,带着它重新上路,从此不再把它丢失。 离别的苦,仔细分析起来,包含三层意思:其一,人生聚散不定,一别之后,不知何时再聚,也可能再聚无日,一别竟成永诀;其二,命运莫测,别后不免为对方担心,有了无穷的牵挂;其三,生命短暂,青春相别,再见时也许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总之,人生之所以最苦别离,正因为离别最使人感受到了人生无常。 人生一切美好经历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重复,它们因此而永远活在了记忆中。做一个能够承受不幸的人,这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承受不幸不仅是一种能力,来自坚强的意志,更是一种觉悟,来自做人的尊严、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的智慧和超越尘世遭遇的信仰。 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的一切祸福都是过眼烟云。在历史的长河中,灾难和重建乃是寻常经历。 人间若有大爱,就只能首先以小爱的形式存在,只能从小爱中发端和升华。一个人真正从小爱中领悟了爱的实质,他就已经进入到大爱的境界中了。 以大爱之心珍惜人生中一切美好的相遇,珍惜已经得到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每一个小爱中实现大爱的境界。
剑飞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一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
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一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一个人拥有自己明确的、坚定的价值观,这...
-
第10页 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
-
第15页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
热恋中的人都活在当下,当下即是永恒。 我们活在世上,人人都有对爱和善意的需要。今天你出门...
-
第20页 和大多数成人相比,孩子离哲学要近得多
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