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 “元妃省亲”进府
- 章节名:“元妃省亲”进府
- 页码:第205页
“元妃省亲”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映后受到一致赞赏的一集戏,我也十分爱看这一集。唐诗中有不少“宫怨”的诗,这种感情、气氛、意境,在这一集中都表现出来了。 “元妃省亲”一大集戏,是分五个地方拍摄的:西山摄影棚“贾母上房”一堂景中拍的见贾母和王夫人;在上海大观园“体仁沐德”拍的“更衣”;在扬州瘦西湖抽的“登舟幸园”;在北京白云观拍的大观楼开宴。以上这些重要的场面都拍好了,但是还不能剪辑成“元妃省亲”,因为还缺少重要的东西呢,那就是“进府”。 “进府”一直拖着未拍,为什么,主要是等正定“荣国府”、“宁荣街”的工程。没有“荣国府”,又如何拍得成功“元妃亲省”呢? 说到这里,不兔要扯远来,说到整个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速度,那就是“前松后紧”,而且是后面十分紧。就是所有“荣国府”、“宁荣街”的镜头,都是在1986年 8月和 9月两个月拍完的,包括“元妃省亲”的“进府”。 为了拍好这场戏,准备工作,在7月份就开始了。一是外地的准备,如在苏州、镇江两个戏装场赶制服装。《红楼梦》原书写贾蓉、贾普到苏、杭为准备元妃省亲采买“女孩儿”动用甄家存的五万两银于,先提了三万两云云。而赶制服装的费用,若按数字说,多得多。二是现场准备,包括宁荣街装修、迎接元妃“銮驾”时的张灯结彩……都费了很大力气才准备好。准备什么呢?那项目很多。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说牌楼,就搭了两座。一座是“真”牌楼,在“宁荣街”一文中,已经说过。而在这一牌楼的对面,也就是荣国府的东面,又搭了一座“六柱、五门”的彩牌楼。彩布起脊,彩绸绣球飘扬。两座牌楼,一“真”一彩,都是美工同志搭建的假的,分别起着不同的效果,却都花了大量的的人工物力。 而这“彩牌楼”,正代表了清代皇家重要喜庆的妆点物。搭彩牌楼,即所谓“张灯结彩”。几百年中,北京有手艺最高超的结彩、搭棚师傅。这一行道谓之“彩棚辅”。除去搭了高大的“六柱五门”的过街大彩牌楼外,在荣国府正门上也搭了彩牌楼,把平日的大门也挡住了。 “銮驾”经过的街道上,要张围幕、要悬灯,都布置的井井有序。只是参照《康熙南巡图》等比较,在围幕(主要是经过处各路口,不让人看见)张挂上,稍长了一些,出现在镜头上不够好看。另外元妃銮驾经过的当天,五城兵马司派兵驱赶闲杂人等,黄土填道、净水泼街……这些在镜头上都─一表现出来了。 贾母、王夫人……按品大妆,依次在门前排班,等待接驾,这场戏也是够辛苦的……既要等着拍“銮驾”的仪仗队、大太监、小太监、宫女、女官、凤辇……一队队过去;还要等着拍各人的面部表情,各种特写。当时天气还很热,穿的很多,站在那里,几个钟头,才全部完成。好在拍这场戏是晚上,不是在太阳中晒着,比较好些。 按照《红楼梦》原书所写,一队队太监,过了许多队。因在仪仗队中,太监的队伍很长,这都是临时演员,经过临时训练,能够走整齐的队伍。只是怕掌没有合乎规范──原来书中所写的“拍掌”是太监传暗号,只有“三下”就够了──现在较多,且配音较响,观众就误以为是现代的鼓掌了。 引自 “元妃省亲”进府
107人阅读
桃叶渡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40页 淀山湖梅林
赏梅,有几种境界。一是盆梅,适宜于萧斋华屋,茶寮禅房,作案头清供。二是梅树,适宜于篱边...
-
第198页
宁、荣二府和宁荣街 P198 正定“荣国府” 离开正定荣国府、宁荣街,虽然还不到一年,但是这两...
-
第205页 “元妃省亲”进府
-
第207页 “秦可卿之丧”出演
“秦可卿出殡”的大场面,是拍完“元妃省亲”后,隔了两三天拍的。为什么这样的大场面戏,都...
-
第266页 红楼春意
《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不算筹备阶段、演员训练班等所用时间,单说拍摄,共两年零一个月,拿...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