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五章
- 章节名:第一章—第五章
第一章 梦是什么? ·研究重心的彻底转变、“思维转换”:由“这个梦意味着什么?”转向“做梦时大脑的活动与清醒时有什么不同?”,
抛开千奇百怪的情节差异,去探寻梦的感知、认知和情感特性 引自 第一章—第五章 ·形式与内容的对立:梦的两个形式特点:内生性的感知和情感;梦的主要认知特点:自觉意识丧失、定向稳定感丧失、定向思维能力丧失、逻辑推理能力下降、梦中和梦后记忆出现缺失;形式和内容的区分 ·梦的定义及如何测量梦:梦即睡眠时大脑的活动。列举3个梦例对此定义进行验证、说明和拓展 ·有关梦的资料是如何收集的·其他梦境日记·睡眠实验室报告·有生理学指标对照的家庭式报告 ·小结:意识状态的两极:清醒和做梦,如何解决把不可靠的且难于处理的主观体验作为研究资料这一难题:依靠技术手段+集中研究精神活动状态的形式而抛开令人纷扰的内容巨大差异 问题:对于形式和内容的区分主要举了一个经典梦例进行说明,但并没有抽象概括出形式的定义、内容的定义、形式的内容的根本区别? 第二章 梦的内容分析为何没能成为一门科学? ·前现代梦学理论(古希腊人的医学诊断、算命、宗教预言《圣经》、心里占卜:弗洛伊德释梦学)的主要特点:以思辨哲学为主要工具;基于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笃信(弗洛伊德的意识和潜意识);体系的两极分化:总存在两股力量:我们和他们、身体和灵魂、自我和本我、大脑和精神 ·梦的形式分析引入了如下哲学观念:物理世界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世界、大脑和精神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而做梦是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为睡眠时的大脑状态所引发 ·“梦能预测未来吗?”:到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或反对该理论。反过来:有什么科学证据可以证明梦的出现具有预言性;在找到证据之前,最好认为这个假定是错的 · 关于精神状态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现象学(全面性,与大脑状态全面改变的关系);方法论(精神状态检查) ·清醒和睡眠意识之间差异的生理基础(表格) ·梦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何会失败? 弗洛伊德研究成果的两个致命缺陷:相关脑科学的缺失;积累的梦例数量少,都是片断性的,研究时零敲碎打、先入为主、逐个研究。此外,在论述他人作品时,不能保持客观、平和的心态,忽略两个重要先驱:戴维·哈特利(梦是一种超联想状态);赫尔曼·赫尔姆霍兹(传出复制假说:睡梦中的大脑能够非常逼真地模拟运动行为,梦中运动可能源于睡眠时运动模式自启的、闭环式的激活,而这种激活可被我们自身感知并加以完善后输出)。“反弗洛伊德运动”的必要性 ·联想真的能够无所依托而自由存在吗? 联系极易受暗示的影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疗、癔症病人的研究);如何从自我应验预言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对心理学解释不存先入之见,反对任何公式化的解读,拒绝任何不够直白且与生理学无关的解释。必须将目标降低,尤其是对于梦内容的解析 ·大脑-精神相形论及梦的科学 第三章 睡眠状态下大脑是如何激活的? ·现已证实大多数的梦境都发生在看似平静的睡眠状态之下,是大脑激活这一内在机制的作用结果 ·睡眠状态下大脑激活的发现为何用了如此漫长的时间?:技术难题;梦内容解析的不良影响 ·脑电图和睡眠实验室:神经元在睡眠状态下是持续激活的,我们的大脑从来不会彻底关闭,清醒或睡梦时的意识都有赖于一定活跃程度的大脑激活 ·谁发现了快动眼睡眠和脑电图睡眠周期? ·睡眠和梦科学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睡眠实验室的生理学发现;精神活动物质化;“还原论”;快动眼睡眠为梦提供理想的生理条件? 第四章 大脑做梦的分子基础 ·研究难题:反射学说的困境:神经元回路(神经回路)和脑电图之间无法建立任何联系;笛卡尔二元论的影响:大脑这样一个物理客体,怎么能有主观体验? ·大脑激活的基础:假说:大脑的某种网状结构激活某一非特异系统,而该系统的运作不依赖感觉输入 ·对猫的快动眼睡眠研究如何有助于我们的研究?:证实:睡眠期间大脑激活确实存在而且是自发出现的,快动眼睡眠是由脑干产生的,快动眼睡眠固定相伴友肌张力的主动抑制;视觉大脑通过一种在脑电图上表现为阵发波的机制在快动眼睡眠时产生自我刺激:桥脑—外侧膝状体—枕叶锋电位(PGO电位) ·大脑-精神状态的化学调控机制是什么?(并没有直接回答此问题):清醒和做梦意识之间的差别;想回答此问题,必须知道:睡眠时大脑重新开启的影响机制;快动眼睡眠的脉冲特征:梦是一个持续脑电激活和极强离散的觉醒刺激共同组成的意识状态 ·神经调制与大脑状态 a.神经调制:即神经元调控,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性神经递质,可使大脑状态发生全面改变;大脑状态取决于信息呈递模式:外源性信息来源→外源性信息来源、储存并记忆→不储存并遗忘、线性-逻辑性关联→平行关联,模式的转换在清醒时不明显但很重要,而一旦进入快动眼睡眠就变得具有强制性、显著性和固定性。 b.介导清醒的化学系统: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介导注意力、记忆、反射思维,在快动眼睡眠时彻底关闭。 c.神经调节神经元:“脑中脑”,该细胞群构成一种模式转换机制,如同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模式图:显示该细胞群如何向丘脑、皮质及脊髓投射以使快动眼睡眠的脑电图发生改变 ·快动眼睡眠的生化药理基础 ·化学微刺激: a.介导清醒和快动眼睡眠状态的化学系统:乙酰胆碱,且快动眼睡眠时由于5-羟色胺神经元的关闭,渐渐能神经元受到的抑制减弱,其兴奋度明显增强。 b.向脑干特定区域注射极微量胆碱能药物可诱导快动眼睡眠;所有的梦都是化学介导的;我们做梦是化学刺激促使大脑这样做。 c.对解释快动眼睡眠功能的意义: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人们很早就认为乙酰胆碱与学习和记忆有关);代表假说:乙酰胆碱可以触发记忆片断,但没有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参与就不能产生新的记忆。 d.正常情况下,快动眼睡眠(及梦)的时程和数量是由胆碱能神经元的兴奋水平控制的;大脑-精神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胆碱能系统在一定限度内的运行,该限度有生物学和行为学机制设定,而快动眼睡眠的化学微刺激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机制 第五章 人为什么会做梦?睡眠中的大脑激活有什么功能? ·做梦本身可能是大脑自我激活的一个附带现象;快动眼睡眠对哺乳动物生物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章探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扰乱调节系统使快动眼睡眠难以发生至少变得十分困难以审视其意义。 ·婴儿做梦吗? 婴儿睡眠时的大脑活动量比成年后要多得多,说明做梦所需的大脑结构基础在出生时就已具备;儿童在大约3岁时开始出现类似于成人的梦境描述,以后变得更复杂而有趣,说明单凭大脑激活还不足以产生梦,梦的出现还需要支持语言和命题思维的上位脑环路发挥作用;(梦例)在我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行为运动而非认知,自我存在感首先与动作相关,然后才被思维加工。 ·胎儿做梦吗? 婴儿快动眼睡眠如此之多的意义在于什么?调节系统如何随着生长发育被关闭? 生物学事实: a.脑干:最基本的一线调节系统,必须先于上位大脑,尤其是丘脑-皮层大脑,这两者以后将支持意识的产生 b.脑干胆碱能系统:内源性激活的介导者,其发育必须早于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系统,后两者是个体使清醒状态多于睡眠状态必需的 c.其他化学系统如胺能系统(包括组胺、多巴胺)的后期发育导致了婴儿睡眠特别是快动眼睡眠的的减少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睡眠? 正常人对睡眠剥夺有相当程度的耐受性,快动眼睡眠或者说梦本身对维持心理平衡并无特殊意义;两类人:爱迪生们(需要极少或不需睡眠)和永远休息不够的人们,如普鲁斯特(对睡觉和做梦怀有极大的热忱,并开创了内反射文化,建立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技巧);对大脑-精神的认知能力的作用,对于生命不可或缺,但其作用方式是心理学难以想象的 ·睡眠是生存必需的吗? a.睡眠剥夺达到极限时,体温调节等很多生存必需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b.睡眠剥夺老鼠试验:要解释正常睡眠为何能保护我们免受这样的厄运,须先假定正是大脑状态的改变,包括其所有的化学和电转化,使我们保持健康,第二个原因是理论上的,我们的睡眠需求如此强烈、如此旺盛、如此执着,因而它必定有着重要的生存功能; c.梦、大脑激活和温度调节的关系:很可能有某种联系,但令人惊讶的是哺乳动物仅在快动眼睡眠时无法进行体温调节; d. 清醒时大脑激活和睡眠中大脑激活的对比:清醒—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温度调节依赖之—激活和调节都要消耗能量,还使生存遭到威胁,尽管它们也使生存所必需的;睡眠—胺能系统关闭、胆碱能系统激活—温度调节无法进行(快动眼睡眠时并不需要,因为动物在巢穴中体温可以维持稳定,没有损失热量和被捕食的危险)—激活是节能且安全的,但同样是生存所必需的,因为(可能功能)—使动物得以恢复其核心调节系统的效率,大脑-精神摆脱了束缚,可以自由地重新配置认知能力及一些更基本的身体功能。 ·梦的功能是什么? a. 哲学家欧文·弗拉纳根:梦只是一种附带现象,亦即其本身并无作用;这一观点相当极端,但在科学上又是站得住脚的; b.引发梦的大脑活动过程依然有很多功能,时下流行理论:睡眠中的大脑激活时我们重排脑内信息、丢弃某些过时记忆、更新记忆并把新的体验加入记忆系统所必需的;睡眠中的大脑激活可能扮演终生发育的角色,而我们终生都需要重建大脑和思想; c.梦的形式分析与认知能力的恢复:记忆的丢失和温度调节能力的丧失有着相同的原因—二者所依赖的胺能系统的失活;夜间休息和胺能系统复原的净效应在于增强次日温度调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警觉性、注意力甚至分析能力与胺能效应的关系; d.梦与本能:情绪化、“超联想”的梦恢复认知的最基本方面:以一种适应生存的方式来组织记忆的能力;情感显露或关联时一个普遍的记忆规则,情感能力水平具有极高的生存价值,是履行社会功能所需的更精确信息的基础;睡眠通过激活大脑修复这些技能,而不关注陈述性记忆的细节,套牌、战斗、摄食、交配的本能对于生存和繁殖都是极为重要的
思而不学则Dai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总体感受: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看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的此类以研究综述为基石的“通识”读...
-
第一章—第五章
-
第六章—第十一章—结论
第六章 与梦有关的疾病 ·噩梦和夜惊 噩梦:介导负性情绪的大脑情感中枢的激活; 夜惊:调节...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