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页
- 页码:第84页
而当时的社会就是要把年轻姑娘培养成这种样子:既有很好的教养,可又什么都不懂,既好奇又害羞,对男女之间的事愚昧无知,缺乏自信和不懂实际,由于那种脱离生活的教育,使她命中注定在以后的夫妻生活中任凭丈夫左右和摆布。当时的社会风尚似乎是要把一个姑娘作为它的最秘而不宣的理想的标志,即把她作为女性的端庄,贞洁,超脱世俗的象征来加以保护。可是当这样一个年轻姑娘一旦耽误了自己的光阴,到了二十五岁,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又是多么可悲呵!因为社会习俗冷酷地要求一个三十岁的姑娘为了“家庭”和“体统”始终保持那种和她的年龄早已不相称的,没有性经验,没有性要求的性盲状态,然而这幅贤淑的形象以后往往会遭到可怕的丑化。未婚姑娘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嫁不出去的”姑娘成了老处女,于是无聊的小报便向她们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谁今天翻开一本从前的《散页画报》或当时的一份别的什么幽默刊物,他就会可怕地发现,每一期上都有对老姑娘们的穷极无聊地嘲讽——那些老姑娘由于神经失常而不知掩饰自己的自然性爱要求。她们曾为了家庭和自己的好名声而不得不压抑自己内心的自然要求——对爱情和做母亲的要求,然而人们不但不体谅这种以牺牲自己的生活而造成的悲剧,反而以那种使我们今天感到厌恶的不通人情去嘲笑她们。 一个以极不诚实的态度压制人的自然天性而犯了罪的社会,总是最最无情地反对那些泄露了它的秘密并公诸于世的人。 引自第84页
12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