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总结笔记
- 章节名:读后总结笔记
读完这本书,总结一些本书自己关注的重点。 简单点评这本书:对于细节作了大量的整理,以及分出不同人群,从不同的perspective来看待大屠杀这件事情,另外对于大屠杀后续事宜作了很精到的整理。(全书的中译本不知道删减几何?) 对于这本书的批评是:所采取的立场太过强烈;对于事件中参与人群的区分,虽然作了国军日军和平民的划分,但还是不够细致。平民中是否有不同的立场,日军士兵中是否有不同的立场,外国人之间是否也有不同的立场? 下面是我总结出来的本书具有启发性的部分: 1. 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和表现都有哪些?导致日本越来越激进和扩张的因素都有哪些? 1)本身的文化,武士道和天皇效忠崇拜(非普适性,对待生命的态度,崇拜) 2)由此衍生的教育制度,包括一般学校和军校 3)一战后文官政府的失败和崩溃 4)日本军人的独特地位以及早期的连连胜利,下层军人的野心 2. 发生南京暴行的原因? 直接原因:军人的刺杀和麻木训练,反中宣传的仇恨 间接原因:军国主义的根源 时局原因和解释:日军初期的战争挫折,日军的准备缺乏 日军的心态究竟是怎么样的? 1)压迫转移和等级制度; 2)教育中充满的蔑视和仇恨; 3)宗教,日本赋予自身的使命感; 3. 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统计 4. 大屠杀发生的时间线 12月13日--六个星期--1月1日伪自治政府成立--春天基本政府服务恢复--难民返回南京城 日军统治之下的南京城:毒品开始泛滥,重税盘剥,没收财产,匪盗肆虐,人体试验1644部队,保甲制度,残酷对待劳工 5. 一些非同寻常的人物 6. 大屠杀时间长期被忽视原因: 1)政府的态度和冷战:中国,日本,美国 2)民间的态度:中国受害者,日本士兵,安全区外国人 7. 张纯如的最后总结 1)人类文明本身十分脆弱; 2)权力在种族灭绝中的可怖作用; 3)人类心灵竟能如此轻易地接受种族屠杀,并使我们所有人都成为消极旁观者,在面对最不可思议的暴行时无动于衷。当成千上万的人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残忍方式死去时,全世界的反应不过是一边收集新闻报道,一边搓搓手而已。显然,人性中存在诸多怪诞之处,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将最恶劣的邪恶行径化作平淡无奇的小事,前提是此罪恶远在天边,不会对我们个人构成直接的威胁。 其他有待以后继续探索的部分: 1. 在大屠杀中不同人员是否存在区分度,虽然大部分的人要么就是刽子手要么就是受害人,是否存在其他不同的角色,在刽子手和被害人之间是否也存在不同的情况? 2. 在大屠杀过程中的集体情绪是怎么样的?是什么样的情况,使得好父亲好儿子好国民,变成了举起屠刀的人?到达中间是什么样的情绪和洗脑? 3. 记忆和历史的脆弱性啊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