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7c與18c
- 章节名:第六章:17c與18c
宗教改革:对历史研究方法起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历史学辅助学科(如:年代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语言学和题铭学等)的发展;日心说、牛顿 17c欧洲哲学两大阵营: 法国唯理主义—笛卡尔(近代哲学之父),主观主义色彩浓厚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近代实验科学先驱),“二重真理论”,强调经验的可靠性:霍布斯、格劳秀斯、洛克 【德】莱布尼茨“单子论”——德国历史主义 18c启蒙的时代,开创了西方历史观念发展的新阶段——历史哲学阶段 标志:把历史视为一个进步的过程,一个由低到高、由愚昧到文明的进化;通过贬低中世纪的方式来产生历史的进化(这一时代是乐观自信的,源于对中世纪的鄙视和17c的自然科学革命) 这一时期的历史哲学具有多元性,之后更为明显 18c是伏尔泰的世纪:唯理主义、文化史、历史哲学 1.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成了划分古代与现代的标志) 法国唯理主义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诉诸理性阐述历史的典型:绝对相信科学和理性的力量;乐观主义;历史进步观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与伏尔泰的历史观互相弥补:力求分析人类与自然界的不同联系所形成的不同结果;“科学的基础”(通过概括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历史进化论 杜尔哥《论人类心智的历史进化》—吸收了伏 孟二人的思想:决定历史前进的首先是人的品质 孔多塞《从历史上看人类的进步》—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思想更为激进、系统:承认历史不断进步,指出革命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十个进步阶段,预想了未来,带有明显的历史思辨性;更多的理性主义认识,注重“启蒙”对历史的作用 英国经验主义 休谟(唯心主义、怀疑论、不可知论)《英国史》:历史具有偶然性,对历史的认识也难以确定 英国理性主义 吉本(英国18c最杰出的史学家)《罗马帝国衰亡史》,扩大了理性主义在史学研究中的胜利,反证了理性主义的普及程度 2.文化史 伏尔泰《论风俗》——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休谟《英国史》:历史应是人类心智和道德观念演化的记录 3.历史哲学 1756伏尔泰《论风俗》首提“历史哲学”概念(与后世的“历史哲学”有出入,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力求对历史学进行改造的企图) 【意】维柯(反对唯理主义,倾向经验主义;力求从人类社会本身的研究中探讨历史演化的法则,具有开创意义,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创建者之一)《新科学》(运用对感性经验的分析综合,建立一种关于人类社会的崭新科学;17c“社会物理学”思潮的对立面)——近代最早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特征: 对历史的构画,建立在“人”本身的发展上,奠定了近代历史哲学发展的基础; 观察人类历史演变时,有一种综合的观念,从各个时代的各个方面来界定这个时代在历史上的位置,对社会进行总体考察; 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都充分肯定,指出其在整个历史演化进程中的地位(与理性主义者用后代否定前代“进步”相对,影响了浪漫主义与德国历史主义); 英雄、神、人三个时代的发展是一个循环、复演的过程(非循环史观,而是一种在更高基础上的复演)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家,「德國古典哲學的先聲」,自称「哥白尼式革命」受启蒙思想家影响,推崇理性之于历史的作用)《从世界公民角度看普遍历史的理念》:力求在矛盾中揭示历史的发展,而不是一味推崇理性的力量(比法国唯理主义更深刻);强调了“恶”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黑格尔进一步发展)
旺绿豆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章:現狀與未來
1.新史学:对历史学研究范围的大扩展 二战是西方史学的分水岭:单一直线的发展模式—史学学派...
-
第六章:17c與18c
-
前言
历史观念:人们对历史的看法(近代西方亦指历史哲学,主要内容是人们对历史的看法,是思想家...
-
第七章 19c:歷史學的世紀
英國統治海洋,法國統治大陸,德國統治大腦 19c德語世界三位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家:蘭克、布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