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 章节名:59
黛玉对莺儿说“你回去说与姐姐,不用过来问候妈了,也不敢劳他来瞧我,梳了头同妈都往你那里去,连饭也端了那里去吃,大家热闹些。”一口一个姐姐,一口一个妈,真个是将薛姨妈认作妈,将宝钗认作是亲姐姐了。黛玉认了这门亲戚,从目前来说,心中宽慰了不少,乐乐的,和往日的黛玉不一样的感觉。而后面“袭人往黛玉处去问安”不是宝玉亲自去,虽则宝玉还有些病气在身,但是宝玉可以四处走动的,他没有亲往黛玉处去,而是让袭人替代,想来有些难言之隐。 黛玉要去宝钗那儿吃饭,紫鹃“便将黛玉的匙箸用一块洋巾包了”,可见或是各位小姐都是自备餐具的,各人用各人的,既是一种规矩,也或是有卫生方面的考虑。 莺儿说“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顽意儿。谁管什么,每日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还有插瓶的。惟有我们说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以此证明自己作为宝钗房里的人是可以有资格来摘花的。但是她没弄明白宝钗的真实用意。既然探春她们决定了将园子里的花园什么的都承包给老妈子了,宝钗明白这些地中所产出的花儿什么的,对于老妈子来说是何等珍贵的,所以她不要这些供奉,也是为了少让这些人在背后嚼舌头。莺儿没能理解宝钗的用心。 府里人,特别是下人都知道平儿的厉害。这种厉害虽不是凤姐那样的狠,而是她们也知道“他有情呢,你说两句;他一翻脸,嫂子你吃不了兜着走!”也就是平儿也不知一味宽厚,也是宽严并济的。果然,这次平儿发狠话了“既这样,且撵他出去,告诉了林大娘在角门外打他四十板子就是了。”平儿虽然这样说了,也不是真就是平儿狠狠的,而是平儿知道要给春燕的妈一个下马威,她同时也知道在怡红院这儿,袭人、宝玉都是软心的,老妈子求一求什么的,是可以宽容过去的。所以平儿自己也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得省的将就省些事也罢了”。平儿的精明,平儿的计算不让凤姐。 春燕的妈,这么几日就惹出了不少的事情来,好几件事情都是在于她不知道园子里的规矩,或者是知道规矩,但是有心不当一回事。不管是打骂芳官,还是教训春燕,都是在于她认为自己是当妈的,有权利教训姑娘。娘教训姑娘,这是她所认可的规矩。但是她忘记了,在园子里,在贾府里,规矩是什么?规矩就是等级。不光是主子和下人之间的等级,就是下人也是有诸多等级的。虽然在宝玉看来,大观园是个天堂一般的所在,但是规矩就是规矩,它是存在于大观园的每个细节之中的。大观园自身就是规矩,就是等级的产物。而且这种规矩,这种等级是超越伦理的,超越血缘的。所以这位妈妈虽然是春燕亲妈和芳官的干妈,但是她在园子里是没有教训她姑娘的权力的,这不是她能越俎代庖的。 不过也不能只是一味责怪这些老婆子们。晴雯麝月这些大丫鬟是有些得势的,平日里她们受到的奚落和责骂不为不少。在她们眼里,晴雯麝月一类的不过也是丫头,有些仗势欺人而已。她们自己也是有些丢了府里的规矩的,只是她们自己不这么认为的。她们是有些嫉妒大丫鬟的,同时她们年纪老了,和年轻的丫头们是有代沟的,是有三观不同的。所以更容易有矛盾冲突。 宝玉所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向来被后人所引用,是宝玉的明名言之一。这句话至少出现了两次,后面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还说过一次。只是宝玉这样说,将自己的嫂子、母亲、姨妈姑妈、老太太都置于何处呢?将来姊妹们出嫁了,又置于何处呢?就是黛玉,要是黛玉真的和宝玉婚配了,是不是黛玉也是要变成了死珠子了?假如是这样的,那么为了不变,黛玉只能是保持未嫁了。所以,黛玉不能和宝玉婚配,是不是也是宝玉的这句话成为了谶语呢?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