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尽头》
- 章节名:《生命的尽头》
从蚂蚁个体到社会体系的思考 文中提到 “其实蚂蚁都是一种生命的细胞。我命名为‘松散生命’。其实蚁后就是大脑,兵蚁就是身体的防卫组织,工蚁都是细胞,也是嘴,也是手,用来找食物,用来传递,用来让大脑维持。蚁后作为大脑,还得兼顾生殖系统。工蚁聚在一起运输的时候,其实就是血液在输送养分,工蚁是兼顾好多种功能,还得培养新生的细胞就是幼蚁。蚂蚁之间传达信号是靠化学物质,对吧?人也是啊,你不用指挥你的细胞,细胞之间自己就解决了!明白吧?其实蚂蚁是生命形式的另一种,不是简单的昆虫。你养过蚂蚁没?没养过吧。你养几只蚂蚁,它们没几天就死了,就算每天给吃的也得死,因为失去大脑的指挥了。你必须养好多只它们才会活。就跟取下一片人体 组织培养似得,只是比人体 组织好活。咱们看蚂蚁,就看到蚂蚁在爬,其实呢?咱们根本没看全!蚂蚁,只是细胞。整个蚁群才是完整的生命!松散生命!” 根据对于生命的定义,蚁群不应是生命,而应被看做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结构。 物种的社会结构与物种个体的生存能力应该是呈反比关系。确切说,社会体系的成熟发展,会削弱该社会中个体的生存能力。在越发达的社会结构中,个体对于社会的贡献效率会越高。因此,不同个体需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职能。为追求个体对于社会贡献的高效率,个体只要专精于一种能力,就可以满足社会对于该个体的需要。而社会的发展,也依赖于不同个体在不同方面能力上的专精程度。对社会而言,个体在专精一种能力的同时,社会体系会不断发展、成熟;而对于个体而言,专精一种能力也是对于其他能力的弱化。 同理,社会体系越成熟、发达,社会作为整体的能力就会越强大。同时,也会为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提供更全面的保护。因此,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威胁他们生存的因素会随着社会体系的发展而减少,个体对于生存能力的需求也会降低。 物种的社会体系越低级,个体生存能力越强。如:一山不容二虎,说明老虎的社会结构很低级,但老虎个体的生存能力很强。 相反,社会结构越高级的物种,个体生存能力就会变弱。如:文中提到的蚂蚁、蜜蜂等,只是养几只蚂蚁,它们是无法存活的。因为它们已经对它们的社会产生了高度依赖。 反观人类,近代以来,人们一直追求更加成熟的社会体系,社会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然而,人类的社会体系终将会是什么样子呢?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会在哪里呢?最终人类也会变得像蜜蜂、蚂蚁一样,完全依赖于社会吗?
白衣执扇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生命的尽头》
-
三十九篇 还原一个世界--中:暗示
有关玛雅人的随想 文中说玛雅人的语言结构极为单纯、幼稚,文字中句式的都是如“我是某某某,...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