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 页码:第148页
一个人若恨自己,就会易于了解《圣经》,对自己不满和轻信性格间显然是有若干关联的。摆脱“自我”的冲动也是一种摆脱理性和显而易见事实的冲动。因为照我们本来的样子看我们自己,也会培养出一种对事实和逻辑的厌恶。失意者在释然性和或然性中看不到希望。他的救赎只能来自奇迹。易于欺骗自己的人也易于被别人欺骗。他们容易被说服和牵着鼻子走(这和我最近看的《富人和穷人》中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傅尼叶认为穷人比富人更相信广告、更相信电视上宣扬的东西,也更容易像乞讨者捐献) 群众运动的结果造成的不只是一群紧密无间、无所畏惧的追随者,而且是一个同质的可塑体,可任由主导者随意塑形。 自我疏离作为可塑性和皈依的先决条件,几乎总是在强烈激情的气氛中进行。这不但是因为煽动激情可以推翻一个人与其自我之间的平衡,而且这种推翻也必然会释放出激情。 狂热者并不是真会坚持原则的人。他拥抱一项大业,主要并非由于它正确神圣,而是因为他亟需有所依附。这种感情上要有所依附的需要,往往会把他拥抱的任何大业转化为神圣事业(那些因为孤独而频繁陷入恋爱的人不也如此,因为感情要有所依附,这些人能把他有可能的任何人转化为自己的“爱情”需要对象)。 不同类的狂热者看似南辕北辙,但他们事实上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狂热者若是抛弃了他信奉的大业,或是突然间变得没有大业可以信奉,他是否重新适应一种自律自足的个人生活,这颇有疑问。他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站在世界的告诉高速公路边,只要有任何群众运动驰过,他都会举手拦车。独立自主的生活在他看来是琐碎的、徒劳的和邪恶的(让我想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Pa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48页
-
第179页 团结行动和自我牺牲
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一样可以兴起和传播,但它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那些精明的知道该...
-
第203页 团结行动和自我牺牲
他会把失意者内心的积怨大声说出来并加以合理化。他会描绘出一个令人屏息的未来,以此证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