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所有
- 章节名:所有
- 页码:第1页 2016-12-12 00:31:07
第一章 计篇第一 三十六计技术含量很低,但一听就让人兴奋;“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很高,但一听就让人打瞌睡 奇谋诡计其实简单,关键是演戏逼真。但五事七计是真功夫,是人格,智慧,汗水,时间,积累。而这才是基本面。 第一章 计篇第一 《孙子兵法》的价值观 五事七计是孙子兵法的战略面,相当于现代管理学的SWOT分析。 第二章 作战第二 利害关系: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 避害优先,其实就是趋利了! 智伯故事教育我们 做大事要低调谋划 坚决实施! 降低战争成本,提高胜算 -一次做对事情,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 -拿破仑发明人民战争。毛泽东是结合孙子兵法和拿破仑理论。 两种感情可以让人忘记危险:怒气和贪婪。 孙子的思想是慎战,不战和速战。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死存亡之道的使命,不管枪还是笔,还是汽车方向盘,都要有敬畏心和责任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交。 伐谋:预先打掉其计谋念头:范昭试探的故事告诉我们,敌人故意挑衅,要及时智慧的呵阻,这是止战之策。 伐交:破坏盟友。例子:张仪伐楚齐,队友是猪但你不能也做猪,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挽狂澜。班超杀匈奴来使促成结盟。 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没。 做任何事情,考虑顺序:风险,代价,利益。有两样事情使人犯错:贪念,焦虑。 小力量如何战胜大力量?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分兵的概念:正合奇出。 管理学“沉默的证据”概念:历史上真正大概率事件沉默,反而小概率成功事迹被夸大。以少胜多,毕竟少数。 老板可以不懂技术,但下属不可不懂政治。要低调引导老板的理解自己的行为,建立自己可信赖的品牌,并且懂得功成身退。 千难万难,判断最难。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个认识很重要,不要轻举妄动。推荐:当做个项目,创意不是主要,而是要有判断,知道自己走到哪一步,能否得手。 你能带多少兵,就是你的管理能力。 上下同欲者胜。不站在老板立场看问题的下属没前途,不站在下属立场的老板做不大。王阳明“知行合一”得知,没有做到就是不知道。利他就是利己!在机制设计上要待人如坏人,让其追求利益;在品德上倡导好人, 加分。 以虞待不虞者胜。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人生就是不断埋下伏笔,机会来了,你都准备好了。作战就那一下子,99%时间都是准备。 对于大将或下属,要让上司随时可以插手,让他感觉你是透明的,对他不设防。这样关键时刻,你的坚持会更有说服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键先要知己。首先现实很难知彼。其次,知己胜率至少80%。你怎样我都有准备,我还能调动你。现代商战,知己和知顾客最重要,知彼其次。 第四章 军形 若不可胜如何?等形胜,积累自己;等势胜,对方失误。或者引诱对方失误。这个方法可用于中美竞赛。最能等待的人例子:日本战国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让鸟叫的例子。 善战者先为己之不可胜。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能全胜也。个人来说,行行出状元,要专注坚持。守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人知道水有多深,只有你在耕耘,建立最高标准的竞争壁垒。什么叫动于九天之上,因为进攻根本没有在进攻你,他在九天之上,你们不在一个层次上。竞争的本质是你没法和我争,而我不是我要跟你争。一旦你要去争某某,其实已经输了。动于九天的人根本没在和谁竞争,只是被他带起的风刮倒的人觉得自己的东西被争夺走了。当你在九地之下,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打造核心竞争力,才有机会动于九天。 我们要看的不是结果,而是对未来的判断,这一步下去,未来如何,每个人的看法差距就大了。 胜已败者也!真正的善战者,不是打败敌人,而是看到敌人已经败了,他才开打。 孙子兵法核心:先胜后战。在形成压倒性优势下作战,绝不心存侥幸。弱者必须制造局部优势,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创业者如何成功?就是手艺资源积累充足,把握合适时机再创业。什么都不明白就冲上去创业,就是博取概率中彩,不可取。要谨慎媒体上制造的创业明星,原因有两个:1.他们被吹嘘的,不一定行。2.他们是数亿个失败案例中的个案。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立于不败之地完全在于自己,引诱或等待敌人失误,给予致命一击。 第五章 兵势 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弩,节如发机。动量定理:F*t=m*delt v. 势=potential energy=Ep=Ev=1/2*m*v^2. F=m* delt v/t. 节短=min. t. 所以F力量很大。善射者不靠百步穿杨,要引导胜利条件比如靠近再射,追求绝对的胜利。举例:猛兽捕猎,埋伏靠近,一击必杀。势险节短是我们设计工作方案的基本原则:前期充分准备,最后做事简单有效。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择人任势:气势,地势,因势。 第六章 虚实 形篇,势篇,虚实篇是讲三个作战步骤。形篇讲先胜后战,然后势篇讲以正合以奇胜的排兵布阵,最后讲虚实篇的避实击虚。要遵循逻辑顺序。 木桶理论要修正,我们要承认短板,继续增长最长的木板。“人无我有,人有我无”才是真实世界。不要试图去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这才是虚实之道。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为自己创造主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牢牢自己控制主动权。 不要激动,兵法都会,一激动就忘了。不要认为什么是一定不能放弃的,那样就会咬别人给你下的钩,除了自己性命,其他都可放弃。这就是了无牵挂,无我无他的人如此难以战胜。因为你基本上找不到利之卒之的诱饵。 攻而不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要走自己的路,别人想不到,也不让别人知道。这是最好的。而不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如何看穿敌人虚实?要学习知行合一,首先承认自己不知,注意警醒,观察学习提问,才能知道。读书是观照自己,对应自己的工作学习,琢磨事情,提高自己。 撤退和追击是大战术。林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三猛战术。 单次成败都有偶然因素,而终身成功就是用成功消化失败。曹操中赵云的空营计。曹操小心使得万年船的退兵是正确的,这战斗不是我计划中的,是赵云安排。他为主,我为客,他为实,我为虚。这是按照孙子兵法正确的逻辑。但决策对么?我认为对的。不能以一次得失的结果来论决策。领导者一天要做出无数的决策,很多关系生死存亡。要所有决策都正确是不可能。现实是,用统计概率上的,成功消化失败,用正确消化错误,尤其是关键时刻的。 以多击少,是虚实问题,而非兵力问题。 知己知彼的战术要点:小力量激怒测试他下,看其反应。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表面看到的不是关键,关键是1.当时的条件2.人家本身的几十年功力积累。跟人学的人,往往第二条不具备,第一条不知道,很可能失败。让我联想到冲压有限元模拟。建模分析最主要两点输入:边界条件和材料本身性质。金属冲压后成功与否会不会破裂?一方面我们看当时限制条件,另一方面看材料本身的可成形性。类似的,就是上述提到的两点。另外,兵法要反着学。首先学会不被别人算计,不要老想着我无形,我形之误之,然后因他形而胜之。要反过来每读一句把自己设想成被形之的人,不要轻举妄动,先自保,再去琢磨别人,这才是兵法之道。多想想如何避免失败,才更能学到东西。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大部分的我们不是神,更多时候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足够了,守得住寂寞,熬得住耐性者,是常胜将军。 第七章 军争 计篇讲运筹于帷幄中,没直接危险。其次作战篇和谋攻篇讲资源充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肯定能跑掉;再是行篇和势篇讲形势,排兵布阵;虚实篇讲探他虚实,调动敌人。说起来都很好,不战而屈人之兵,先胜后战,奇正之变,避实击虚。但是,你知道的在做的,别人也知道也在做,可能比你做的更好。所以要争斗了,这是最难的。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不能慌,要能认输。在新形势下想怎么办。弯路也是路,冤枉钱也是钱,人生之路,弯弯曲曲,进进退退。 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真英雄,没故事。行军宿营平时训练,比最后战斗那一下更重要。 要熟悉地形,是无数细节。比如诺曼底登陆,沙滩软硬,反坦克钢架,地雷阵等排查。 孙子兵法是最早的博弈论。要扩大游戏参与方,甚至改造游戏,拉入更多人和利益,加大我方博弈筹码。 以诈立,以利动。我们行动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焦虑,贪欲或愤怒,不是真正有利。 有利原则是我们做事最重要一个原则。不管之前如何,唯一要把握的是下一步怎么做对我有利。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日本战国武田信玄。 组织福利。总要有非正式福利,小惊喜更有积极性。 战争有两种性质:侵和伐。侵略是争利,抢地盘而已。伐则是政治目的,伐你宗庙社稷的木。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以夺心。气势决胜。要有守气的意识,要有养气的办法。 战以力久,以气胜。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力不能就,所以气没法总是满的。要治气,持续的保持朝气,锐气,是个人团队的关键。我们观察自己和团队里的人。新人各个努力拼命,这是朝气锐气。干了十几二十年,财务压力小了或没了,有了家庭,便要享受生活。这时候如果认识,能力,水平没有真正上台阶,不能找到自己新的价值,和新的价值释放方式,不能转型升级,就会有惰气。惰气再发展,就成了暮气,这人的一辈子就结束了。我们检讨自己,随时保持自己的锐气,保持自己的本色,尽自己的本分。精力不如年轻的时候,就要把锐气集中,既不能离开一线,要保持接地气,又要转型升级,从成就自己到成就他人。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是保持队伍战斗力优势的四个要点。而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要有政策,战略,大战术和基础战术工具箱。政策是我对别人的政策,先考虑各游戏参与方的机制,再考虑自己战略(孙子说先胜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大战术(每个成功人的绝活,一招鲜吃遍天,孙子的正合奇胜),其次后勤保障,第五十工程艺术(对堡垒要点的攻守),第六是基础战术(培训员工)。 最高境界是用自己做诱饵,对手才会咬钩。 长平之战分析:我们自己常常是赵括(过于自信)和赵王(焦虑),两者都导致我们无法做出冷静合适的决策。熟读书不等于吃透书。没见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大错。见过猪跑不等于知道猪是怎么回事,还要吃过。何况赵括见的猪是在书里跑的。地里的猪他还没见过。所以我们读书,每读到一条,是知道有这么一条,不是真学会这一条。一定要实践练习,才算入门。知道的程度,还不一定,永无止境。另一方面,我们很多决策,和赵王差不多。总想着解决问题,却顾不上我们为解决问题作出的举措,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带来新问题,甚至灾难。 李世民打战三策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一击必杀。在避的日子里,派军骚扰,断其粮道。 读书之病,在于有胜心。读书要有收货,关键在于有正确的读书观。我们读书或和别人讨论问题,有一个很普遍的毛病,有胜心。不是专注于我的体会,学到了什么,而是要胜过他。他说的好,但我想方设法非要另立一说来赢了他。或者换个角度,和他讨论比划,总之就让他站不住脚,显得我的本事,至少显示我知道得多。比如上课提问老师,不是真有问题,而是展示自己智慧。开口就是:我觉得他那个地方说的也不对嘛。胜心是读书学习的大病,和同学讨论,要压倒同学;上老师的课,想挑战老师;读古人书,想胜过古人。一有胜心,读书就不是怀着学习的虔诚,而是抱着纠错的快感,不是学习型读书,而是就错型读书。《十一家注孙子校理》是历代十一人对孙子注解,每个人对前人的批判性就很明显 。每个人都从自己角度出发拨乱反正,认为自己理解正确。那么谁对呢?首先,我们不关心谁对,而是自己学到什么和如何用。搞标新立异,徒事讲说,是读书大病。其次错的也有价值。克劳塞维兹说错误的意见不管多么荒谬,至少让我们知道了别人看问题的角度。这也是价值。第三到底谁对。基本以曹操意见,真实实践过兵法的人。另外国华若译注的孙子兵法,解放军中将黄埔毕业。最后读兵法体会,把自己代入进去,假如我是他,我怎么做。而且我们读书看电影喜欢 代入胜利方。但反过来,把自己代入失败方,怎么做。把自己代入书中,再把书代入自己工作生活中。这书上的道理案例,在我实际工作中有什么相应情况,有什么启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才算书没白读。 穷寇勿迫,而非莫追。困兽犹斗,狗急跳墙,而是留一条生路,再设伏兵击杀。多设伏兵,跑一段,吃一口;再跑一段,再吃一口,很快吃完。 第八章 九变进步就是不断发现自己不会。懂得变通! 决策心理学:任何决策的背后,都是决策者的个人需求。对领导决策要揣测,当自己决策时要无我。这种需求,可能是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可能个人抱负,可能某种情绪,如焦虑心结或心理阴影。一定要从他个人角度去分析其决策。例子汉朝马援伐蛮(马革裹尸需要千万人陪葬)。无我,是客观的基础,决策的保障。 军有所不击。不战,是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莫贪小利,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看见利就想取,反而耽误正事,坏了大局。利弊衡量,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不值。全局观,有局部有利,全局可能不利,耽误决胜战机。军有所不击,这话不简单。对照自己,发现没有一天是做到的。没有做到事有所不干,没有做到应酬有所不去。别以为勤奋光荣,如果每天瞎忙看似很忙,最终没有真正积累。不如停下思考计划,到底是否围绕一个大目标努力。 城有所不攻。要害之地防御高粮多但利益不大的,先不打因为代价大。“造反兵法”:上策是最快速度直取京城和皇帝。一旦被拖住,全国动员集结,造反就难了。后世西方战略家说战略瘫痪法,直达中枢,全国就投降。不要步步为营,甚至不要等补给线,关键是块。这就是希特勒和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当然,闪电战的成功得益于多种条件,关键武器先进,兵种配合和创新战法。 地有所不争。万事都有代价,是否符合大政策和大战略。夫差被灭,汉武帝穷国开疆扩土写下轮台罪己诏:自评狂悖。 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说给国君听得,不是说给将领听。说这句要有牺牲自己的决心。例子唐玄宗催战,岳飞召回,和赵奢解围之战。第一个被斩的只看到局部,未看到全局;只看到现象未看到本质,他的判断不如上级,他要军命不受就被斩,而他的人头也成了赵奢战略的一部分;第二个徐历,首先他有必死之心,其次他在合适时间提出合适的建议,升官封侯。难道你想或曾做个第一个人?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站在领导角度全局考虑问题,提出不同意见要注意时机,同时要有必死的决心。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把不利有害的或者敌人可能害我的地方考虑过,就有信心实现;在失败中看到有利点,则有可能成功。 害人兵法: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想办法让他自己去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去贤臣,留奸人,离间,修土木耗材,淫乐,美人惑心;找事来折腾他;动小利让他自己来。 居安思危。用兵法则:不指望敌人不来,而要依靠我充分准备来应对;不指望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我们有敌人进攻不下的力量和办法。例子晋人御秦,程不识(防备大师)和李广(不注意防备,大胜或大败,终侧翼部队,难得到信任)的案例,三国的朱然常练兵。 领导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反之领导者的灾难往往也是一种性格缺陷。五个缺陷最危险:无谋的拼死,贪生怕死,急躁,廉洁,爱民,都可以被利用反制。 孙子的将道:智信仁勇严。如果你怯弱,心里想着活着回来,那你不能去打战,因为打战没有一定要活着回来这一说。另外,不能脱离一线,思想来说你不接地气,领导力削弱;组织上说不跟战士一起,士兵犹豫,则别人会代之。 中国古代有君子自污之说,我自己给自己撒点无伤大雅的污垢,不要那么刺眼,作为一种避祸之道。因为你越是清白闪亮,别人都想泼你脏水,因为你太刺眼,妒忌你。刘邦:不必死,不必生,不忿速,不廉洁,不爱民,就是人至贱则无敌。但是他做对哪一条最后屌丝逆袭呢?识大体,胸襟大,善用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要相互驯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本质。驯养,建立联系,我知道你会对我怎样,在什么条件下会怎样,我也知道我该对你怎样。驯养就是爱与责任。驯养是深刻而又脆弱,经不起背叛。对于新领导,一定要先对大家有恩德,你的处罚才是信服的。曹操注:文,仁也。武,法也。萝卜加大棒。 第十章 地形 1.先占有利地形。读兵法很多时候等待准备是最好的战略。例子李世民和邓艾从看稻草的变为灭蜀功臣。例子:刘邦项羽大结局。刘邦占粮仓饱足,而项羽粮道被劫肌饿,同意讲和划定楚河汉界,但项羽一撤兵,刘邦马上撕毁合约击其惰归,项羽乌江自刎。 学会等待,学会不打,才是真英雄。不作死就不会死。 世上没有必胜,我们要追求的是不败。 用人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威望,有驾驭人的手腕。只有才能,没有威望,只能做副手。 兵无选锋,曰北。用兵一定要选最精锐的士兵组成先锋队插向敌人。打仗一定要选出大刀队,先锋队,敢死队,特种部队等,这是兵锋。 孙子的职业道德观: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郭子仪代表了中国人上千年的终极梦想:荣华富贵,健康长寿,子孙满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指得道之人,才能审地利,料敌情,决胜之道。将领要高超,正直,善良,忠诚,骄傲。骄傲是所谓战胜之名对他来说毫无价值。他根本不需要一场新的胜利去证明自己。谁是这样的国宝?岳飞不是,他的进退符合国家人民利益,但不符合主利。唐朝郭子仪是国宝:平乱居功,权倾天下,但对皇上坦荡荡,长寿84离世,子孙权贵满堂。 我们知道当代计划生育有杀女婴弃女婴,可能不知道历代都有因为兵役税负杀男婴的(你家有几个男孩,就交多少税,分担多少劳役)。 将驭之道,就是爱与畏,赏与罚。畏的本质,在于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李世民的知己知彼观:没本事知道别人,一定要知道自己。 第十一章 九地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 散地(本土恋家,策略:守城待机出击),轻地(初入他国又无险要,策略:治气选锋分战),争地(先占者得利,案例:李世民破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交地(平原无险,行军不要有空档要策应),衢地(三国交界地,策略:搞好外交结盟第三国),重地(他国之地),已地(山川水湖等难行之地,快速通过),围地(曲折的地形,策略:防守者示弱突围;围攻者挑逗而不战),死地(要速战死战拉垫背的)。兵法是要你避开冒险之地,如果真沦落到那死地,就看你的命硬不硬了。 指挥作战要先扰乱敌人,比如夺取敌之所爱:便地与粮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作为领导者,不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而应该镇静平和,不紧不慢。能不能静下来,认真思考,踏实积累,让成果在静中来。这是兵家思想,也是佛家思想,是军事思想,也是人生智慧。我们想管别人,对别人很多规矩,要先正己再正人。儒家说: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读书论两条:1,每日坚持2,一本未读完不动下一本。成功是靠日拱一卒。 王霸之道,打铁关键是自身硬。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不疑不惧,才能胜利。带士兵不要让他思考判断怀疑,只一心跟着干。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祥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让他得志松懈,然后打他。 第十二章 火攻 五火:火人,火积(粮草),火辎,火库,火队(粮道)。 火攻要有条件。比如挑日子:中国古代的二十八星宿,东西南北(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各7个。 战胜攻取,却不能巩固胜利,修明政治,那是凶兆,要遭殃,叫费留。案例:春秋吴国浮沉录,连续9年胜仗,占领楚国首都后,没有修功,然后被越灭国。“数胜必亡”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第十三章 用间 曹操注: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情之实也。既然花费巨大开始战争,就要不拘小节,肯花钱做好间谍工作。否则,对国家人民不仁。楚汉相争,刘邦就舍得花钱,项羽则很小气。两次重金买通敌方将领突围。项羽爱民如子,但是给予他人钱财小气。反观我们实际工作,难在心态。1,大钱花习惯了,心疼小钱。2,算别人账,不算自己的账。你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而是给自己定价。给他很多钱,不是因为他身价高,是因为你身价高。不是因为他值钱,而是因为你的事值钱。打比方,大公司重金收购初创小公司。10亿美金,值么?一旦情报分析得当,值。因为如果你不收购,明天他可能成为你竞争对手颠覆你的市场,10亿美金很便宜了。3,我怎么知道给他钱是对的》可能给了却没有价值,甚至给错了。比如买通敌将,钱给了,但他吃里扒外。比如施离间计,却反中他人的反间计。这些都是没出息的想法。花了钱却上当,本来就是你应该考虑的。如果花钱百分百解决问题,那世界不就太简单太容易了?而且,花钱只是创造或排除一些可能性,不是百分百。还拿上面的收购案为例,你不收购他,他说不定也干不起来威胁不到你;或者你收了他明天又冒出新企业。这都没办法,究其原因是你自己太值钱。4,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多花冤枉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唯一方法。只要面广总有中标的。一旦有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就胜百上千的赚回来,这类似投资。间谍工作,就包含长期大量的天使投资工作。 不可象于事:不能用相似的事情推测。打比方只是有利于印象深刻,但没有逻辑推理。当我们做重大决策时候,要排除类比思维影响。要就事论事,禁止打比方,因为打比方最能偷换概念,类比思维最能自欺欺人。 反间计,引诱敌方间谍为我所用。要么厚厚贿赂,要么假装不知演戏误导其主君。案例:刘邦设计除范增,项伯。 陈平是我陈氏骄傲。最大本事:分猪肉(平衡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和间谍工作。他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刘邦死后,保全自己,吕后死后,诛除反党,安邦定国,汉朝宰相。 仁义是一种领导力,既能与人心心相印,又能不吝啬赏赐,决策断事。你的人格,你的情义,你的洞察,你的决断,你的本事,都让人服气。让别人除了死心塌地跟你干之外,不作他想。 人们会相信一些事情,只不过因为他们希望那是真的。 保密工作要严格谨慎。举例:司马懿装病,妻子张春华杀婢女。 细致调查敌方:一定要知道对方将领谁,左右亲信,掌管传达通报官员,守门官吏和侍卫名字,要我们的间谍弄清楚。案例:刘邦三问敌将姓名,知己知彼。还要忠实大人物身边地位低的人,这些人最能帮你办大事。案例:戴笠借厨师杀伪上海市长。 伊挚是夏朝国君厨师和帝王老师,专研烧菜和治国。他是中国厨师的祖师爷,提出火候概念和五味调和说。 孙子强调间谍的重要,得到什么人,都不得到对方的人,而得到对方的人,还要得到对的人。得到的人不对,还是搞不赢别人。 后记 总结 孙子兵法不神秘,而是简单平凡的道理。圣道至简。我们不能伟大,因为我们不甘于平凡。我们总是把事情变得复杂,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以下是九条总结: 1. 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开战前要五事七计,算下来能赢再开打。 2. 打得赢也要算代价。案例:汉武帝穷兵黩武。 3. 先胜后战。自强兵法,先要修炼自己,而不是惦记着打败对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 先修炼自身不可战胜,然后等待或者引诱敌人出漏洞,抓住机会痛打。 4。 要能等待,能忍耐。安抚主君的艺术也是必须的。 5。 一战而定。胜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达到新的有利于自身的平衡。孙子有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人民,城池,财产,最好也保全敌人,都收复归我所有,这叫平天下。 6. 正合奇胜。分战法是基本战术原则。奇,预备队或者机动队,手里捏着还没打出去的牌,留到关键时刻打出去制胜。 7. 诡计不重要。孙子兵法的涵义远大于诡计。 8. 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孙子兵法强调练基本功,管好你自己,自己强大了,再等待胜机出现,等最有把握的时候动手。先胜后战,一战而定。 9。 孙子兵法首先是教你认输,不是教你打赢。人们不爱听坏消息,不愿意听到对自己不利的消息。但如果你学会接受失败,你才真正进入智慧之门。思考假如自己是兵书里弱势的一方,你要如何利用兵书去扭转败局,这是最有意义的。 引自 所有
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