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植物能看到什么
- 章节名:植物能看到什么
- 页码:第1页
P012 很多植物就像马里兰猛犸一样,只在日照较短的时候开花。这些植物叫作“短日照”植物,菊花和大豆就属于短日照植物。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长日照,如鸢尾和大麦就是如此,这些植物叫作“长日照”植物。 P014 植物测量的不是白昼的长度,而是连续的黑暗时期的长度。 植物能区分颜色:它们靠蓝光知道向哪个方向弯曲,却靠红光测量夜晚的长度。 P015植物能记住它看到的最后一种颜色。 红光效应和远红光效应都是由植物中的单独一种光受体引发的,他们把这种受体叫作“光敏色素”(phytochrome)。 在自然界中,任何植物在白昼将终的时候看到的最后一道光都是远红光,这意味着植物应该“休息”了。早晨,植物看到红光便又醒来。 P017 我们的眼睛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光受体:感知明暗的视紫红质,感知红、蓝和绿光的三种光视蛋白。另外还有第五种光受体,叫作隐花色素,作用是调节生物钟。 P031 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分子都有其特殊形状,可以和某一种蛋白质受体相匹配。 P035 动物会被桃或樱桃之类的“已可食用”的水果吸引。一批果实在乙烯诱导之下变熟后,可以集中在一起展示,犹如一个容易为动物识别的水果市场。这些动物吃喝完毕,在日常活动的时候,就传播了种子。 P048 从受害叶释放的气体对于这一植株保护其他的叶子免受侵害来说是必须的。如果一片叶子被昆虫或细菌侵害,它会释放气味,警告兄弟叶保护自己免受迫在眉睫的侵害。 那么那些相邻的植株呢?如果它离被侵害的植株足够近,那就能从被害植株叶子之间的内部“对话”中获益。 P050 水杨酸是加强植物免疫系统的“防御激素”。当植物被细菌或病害侵害时就会生产水杨酸。水杨酸可溶于水,它就从植物受感染的地方释放出来,通过维管系统到达植物的其他部位,发出细菌正在入侵的信号。植物的健康部位于是做出反应,开始进行多种方式的防御,要么杀死细菌,要么至少阻止瘟疫的扩散。 P051 当来自受感染的叶子的气体吹到未受感染的叶子之上,使它终于“闻”到水杨酸甲酯的时候,这片叶子就通过叶片表面微小的开口(叫作气孔)吸入这一气体。一旦进入叶片深处,水杨酸甲酯就重新转化为水杨酸,而我们已经知道,这就是植物在生病时所服用的药物。 P063 疼痛并不是简单地由触碰感受器所发放信号的增加引起的。我们皮肤的特点是有不同的感受神经元,分别感受不同类型的触碰;而它同样还有独特的感受神经元,供感受不同类型的疼痛之用。痛觉感受器需要在接受强烈得多的刺激之后才能向脑发送活动电位。阿德维尔、泰诺和其他止痛药的止痛原理就在于,它们能专门减弱来自痛觉感受器的信号,但不会减弱来自机械感受器的信号。 P072 触碰含羞草的叶子可以引发活动电位,活动电位沿着叶子辐射开来,导致小叶的迅速闭合。 P073 正常条件下,当含羞草的叶子张开时,叶枕细胞充满钾离子。相对于细胞外部,细胞内部高浓度的钾导致外面的水时刻打算进入细胞稀释它,这就让细胞壁承受了很大压力——于是叶子就硬挺起来。但电信号到达叶枕时,钾通道打开,随着钾离开细胞,水分也离开了细胞,这使细胞松垮下来。 P087 响亮的声音振幅大,柔和的声音振幅小。振幅越大,静纤毛弯曲得越厉害。至于音调,则是压力波的频率产生的效果。 P098 放出音乐声的扬声器明显会散发热量,这提高了萌发效率;决定性的因素是热量,而不是莫扎特或者密特·劳弗的音乐。 P102 尽管基因常常用和它们相关的疾病来命名,但并不是基因本身引发了这些疾病或机能缺陷。只有在突变导致基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时,才会产生这些疾病。 P108 植物不需要能够让它们快速撤退的详细通讯。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习惯的即时声音信号,对植物毫无意义。 P125 植物的地下和地上部位是利用不同的植物组织察觉重力。在根中察觉重力的是根尖,在茎中则是内皮层。所以,虽然人类的“重力感受器”只存在于内耳之中,植物的重力感受器却分布在根尖和茎的很多部位。 P129 光引发生长素积聚在阴暗的一侧,导致茎只有其暗侧伸长,于是茎就向光弯曲。重力使生长素出现在根的“上侧”和茎叶的“下侧”,这分别导致根的向下生长和茎叶的向上生长。 P136 就目前所知,回旋转头运动的确是植物的内秉行为,只是这种行动需要再重力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P153 侧芽遭到顶芽压制的这一现象叫作顶端优势。 P157 如果在播种之前,把冬小麦的种子置于制冷器中,就可以在种子并未实际经历漫长冬天的情况下诱发它们发芽开花。李森科把这个过程叫作“春化”,现在已经成为称呼任何冷处理的通用术语,不管这种处理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 春花在生态学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保证在冬季的寒冷过后,植物可以在春季或夏季,而不是一年里光照和温度可以支持植物生长的其他时候发芽或开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