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寂寞身后事
Y.H.Vagisvara (空想敲門剝啄聲)
读过 大日坛城
- 章节名:寂寞身后事
- 页码:第1页
但他决定把自己从文字中剔掉,剩下的二万字将以强大的理性征服后人。 引自 寂寞身后事 艺术总是全感性的、诗人无时无刻不是酣醉的、作物是全凭激情的......外人对于艺术总有着千般的错误想象。 事实恰恰相反。好的艺术家在作品上,纯真而冷酷,小心而节制地以理性收放着自己的敏感。浪漫主义针尖舞蹈般谨慎地收好笔锋,避免跌入媚俗的坑;兰波放纵地挥霍才气,《地狱之一季》流于与艺术相反的梦;至于后现代艺术的博物馆里一批批作品语无伦次急着哭喊控诉,自我得呛人。 剔除感性,剔除的是一切的“私人性”——私人性是作者的私家事,私家事叩不开艺术的殿堂。好的作者需要知道“呈现艺术,隐藏艺术家”。要懂得把自己缓缓沉下去、成为虚化的背景。
19年补:艺术家大多是不具自知性 (self-awareness)的,而现代与后现代是强调自知性乃至于自我反思性 (self-reflexivity) 的。极自知地不自知着,拉康、佛洛依德、尼采有话说;——再反过来,自知、不自知、自知地不自知,innocence,innocence lost,innocence without ignorance,也许18、19世纪对不自知的美的追求,除了从窥探与权力的视角外,还有另一种视角
4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