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
Guildurrey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读过 风的颜色
- 章节名:汪丁丁: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
《风的颜色》第一部分对应的是“蓝色”,按照汪老师的诠释,蓝色代表“理性”。在开篇的《世纪之交,义利之辩》一文中,作者在新千年的世纪之交重新思考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并为中国经济学家和中国新闻业者的双重职能指明了新的方向。点击原文可见汪老师另一篇重要长文:《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 在文章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指出中国社会自十九世纪以来处于的“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一转型期内的主导关系始终是“西力东渐”大格局之内“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异己”之间的双重紧张关系,并预期在未来的一百年里,这双重进展关系仍将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发展的主导关系。 紧接着,作者总结了在上述大背景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表现出的独有特征——(1)从一个不彻底的中央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向着一个不彻底的市场经济形态过渡,(2)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3)传统道德与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分崩离析,新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远未确立——并在这个意义上,在新千年的世纪之交之时的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面貌,并将决定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内一切社会经济问题的特殊历史特殊性或“基调”。 (一)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和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的转型而言严重滞后,并由此导致了对于创新者利润权利的宪法保护不足、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不足以及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不足等问题。 (二)世界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衰退甚至萧条的阶段,从而“后冷战”时代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秩序正逐渐被各国瓜分世界市场的经济利益冲突和全球资本主义体制下各弱势民族与西方强势文明之间的文化冲突取代。 (三)市场导向的行为模式和“金钱划事”的评价标准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在那里与原有的价值观念的精神取向发生了严重冲突。 然后,在讨论资本市场与市场社会发展的一般关系的部分,作者首先区别并澄清了统计联系(correlation)与因果联系(casual effect),并讨论了与资本市场问题密切相关的三类“一般关系”——发展与泡沫的关系,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以及发展与价值体系演变的关系。 特别地,基于对价值体系演变和超越性价值体系的发展的观察,作者认为,在全世界都处于西方文明的“现代性危机”的影响下,核心价值体系正在瓦解并伴随着中产阶级的两极化、生活与思维方式的平面化和公众社会的平庸化等问题。同时,价值的来源是文化,价值的失落也可以被理解为文化危机,而在超越东西文化的局限性和努力过程中,作者也为我们勾勒了超越意义上的未来社会的价值体系——宽容精神与价值多元,交往伦理与交往理性,生活与信仰的自由以及超越“无意识进化”观念的人类的“有意识进化”观念。 基于以上三个“一般关系”和三个方面的“中国基调”的讨论与铺垫,作者在文章的后两个部分进一步指出了中国经济学家与经营业者的双重职能。一方面,作为专业分子或专家,其职能是理性地运用专业知识为资源配置行为提供决策依据(经济学家)或冷静客观地报道重大事件和披露重要信息(新闻业者);另一方面,鉴于其享有格外强大的话语权力,他们也担负着知识分子的职能——用福柯的精辟概括即为“对传统权威采取了永恒的批判态度”或者说是负责守护社会良心。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从新千年世纪之交的十五年前到2016年的今天,中国社会所处于的双重危机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双重自我认同,也决定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和所有有识之士的双重历史使命。 (点击原文可见:汪丁丁《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
Guildurre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汪丁丁: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
-
汪丁丁:知识、科学与信仰
《风的颜色》第二部分对应的是“绿色”,按照汪老师的诠释,绿色代表“希望”。这一部分讨论...
-
汪丁丁:劳资矛盾与农民解放
《风的颜色》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是“黑色”和“白色”。按照汪老师的诠释,黑色代表“...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