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黑格尔: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最后一位大师
- 章节名:黑格尔: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最后一位大师
- 页码:第17页
人自觉地要求自主和自由;另一方面,这种自主和自由又必须植根于一套客观的意义和秩序。人的有限性,在于这套客观的意义和秩序不断威胁到人的自主和自由,但脱离了这套客观的意义和秩序,人的自主和自由缺乏任何具体的内容可言。 引自 黑格尔: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最后一位大师 现代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焦虑、抑郁,也许可以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渴望自主和自由,不希望被非自主选择的观念和价值观裹挟。年轻人的自主和自由体现在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恋人、婚姻方式,我们如何投入工作,如何维持亲密关系,如何处理婚姻关系,植根于(或者是脱胎于,比如反抗)当前社会流行的价值意义和秩序。 完全脱离当前社会的“客观意义和秩序”意味着完全据斥当前的社会化生活,也就是“自主和自由缺乏任何具体的内容可言”。所以,看起来第一步是要理解当前社会的意义和秩序,进而接受或否定这些意义和秩序,选择接受的,据斥否定的。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当前社会流行的婚姻价值观念:作为合适的结婚对象,男性应该具备相当的财力,至少准备好婚房,有不错的事业;女性应该具备相当的繁衍价值,要求孝顺,能够做一些家务,并且必须在30岁前把自己嫁出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要想在年龄大约25-28岁内结婚,绝大多数男性要仰仗父母的积蓄才买得起新房;而女性就要学会打扮,同时要学会做一些家务,并且要早早地考虑婚姻。 这种婚姻观念更多的是在为家族的延续作考虑,而作为当事人的年轻男性和女性的自主和自由不是考虑的主体。接受这些观念,年轻人可以借助父辈的帮助,过上很好的婚姻生活;否定这些观念,年轻人可以选择其他的婚姻价值观,很有可能这种观念超出父辈的能力范围之外,不能提供帮助,或者父辈不愿意帮助年轻人实现他们不认同的婚姻观念,那么年轻人就得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也许可以从这里来理解为什么大城市的年轻人都“剩下”了。可能并不是真的剩下了,而是在当前社会中,不过多得仰仗父母,要能够在大城市里实现自己的婚姻价值观,就得要那么久。
9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