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拾遗
- 章节名:拾遗
- 页码:第69页
北宫黝是谁? 《淮南子·主术训》:“故握剑锋以离北宫子 、 司马蒯蒉 ,不使应敌,操其觚,招其末,则庸人能以制胜。” 高诱注:“ 北宫子 , 齐 人,《孟子》所谓 北宫黝 也。”
孟施舍又是谁?
孟贲是一位战国时代的勇士,战国时代一些记载时有此人,但《孟子》一书里的于谈到孟贲时,孟子又同时谈到孟施舍此人,今来谈一谈此二人实同一人。
《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在这一段对话里,先是公孙丑对于孟子任齐的卿相一职,回答说不动心,而于是指孟子胜过孟贲远了,指孟子的不动心胜过孟贲。而孟子说告子比我不动心还要早。对于公孙丑问不动心有方法练么。孟子回答,举二人为例,一是北宫黝,一是孟施舍,此二人都是『养勇』闻名的。而北宫黝的养勇,是『不肤挠,不目逃……恶声至,必反之』,指他是一报还一报,毫不愿吃亏的方式在培养勇气的。而孟施舍,则是『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无惧』,也就是周全考虑来培养勇气的。如此一看,孟施舍的养勇的方式,也是相当于孟贲的不动心。
孟子一书于东汉有赵岐的注。赵岐注孟贲曰:『贲,勇士也。孟子勇于德。』而注孟施舍曰:『孟,姓。舍,名。施,发音也。施舍自言其名,则但曰舍。舍岂能为必胜哉?』在赵岐注孟子时,于孟贲只言其系勇士,而于孟施舍,却言他其实姓孟,名舍,而中间此一施字,却说是『施,发音也。』也就等于出了孟子一个洋相,指孟子把发音的『施』当成了孟舍的名字之一字了。而此乃『发音』的字,即指,『施舍』犹如后世反切一样的用法了。怪哉其论,亦知赵岐的不知以为知的胡乱猜度了。
从赵岐到今天,注释及解说孟子的以百计,但对于所谓孟贲或孟施舍此二名字,是否指同一人,都无人论及,怱怱带过。而吾人则认为,公孙丑的讲孟贲,实即孟子的讲孟施舍,两名实指同一人。孟子把众人俗称的孟贲叫成孟施舍,一如他把众人俗称的西施叫成西子,是一个意思,即,正名是也。因为,公孙丑讲孟贲的不动心,就是孟子讲孟施舍的不动心,而一定要『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不动心到自己有充份把握时才出手施以痛击之勇,其不动心的这种过程即养勇的过程。孟贲的行为准则与孟施舍完全如出一辙。故两人实即同一人。
《墨子?亲士》提及『孟贲之杀,其勇也。』而孟子于齐宣王时代(公元前320年),任齐之卿相,而与公孙丑有以上的对话,举孟贲之言,栩栩如见其行事言论。而《战国策》里记载苏秦说齐愍王(约前323年~前284年)时,就已举出『语曰:「麒骥之衰也,驽马先之;孟贲之倦也,女子胜之。」』孟贲已入当时天下流行的成语之内了。则当齐愍王时,孟贲应已因为逞勇而亡,一如《墨子》指出的。而《墨子?亲士》又写于何时呢。于此篇里有记载『吴起之裂,其事也。』吴起之死,于公元前381年。于吴起死时,墨家的巨子孟胜及百多弟子一齐赴死,记载于《吕氏春秋》内。《墨子?亲士》之作必于其后,此时孟贲亦死于逞勇,亦被《墨子?亲士》作者写了下来。由时代先后看,《墨子?亲士》比苏秦事尚早,而齐愍王乃齐宣王之子,故可推算,孟贲之死,或在吴起死后至齐宣王时代前而亡,时约公元前380至321年之间欤。(刘有恒,台北)
庄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69页 拾遗
-
第69页 南方之强北方之强之考证
所谓南方之强北方之强之谓,来自于《中庸》,引用如下:“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
-
从忿懥谈到《大学》“修身在正其心”的解读
忿懥,怒也。治怒为难,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 考证“忿懥”(读治) 《大学》:“所...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