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摘抄
- 章节名:重点摘抄
宅男人际中自我损耗,树木b熬过干旱天也能活下来,有自由就好。改变父母与父母和解也是一种控制。
打篮球这个爱好很好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听完这句话,他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都堵在了心口,愤怒却又无处发泄,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最本质的含义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看到的孩子难道是孩子功能价值? 手机显示我暂时不想被使用。那我肯定会把它拿去修理,手机就是一个物,物没有自己的感受和界限,有多少父母把自己孩子视为物,是为自己意志的延伸呢?有的孩子有的大人看到孩子很可爱,冲过去要抱孩子,让孩子跟自己说话时可曾留意孩子的状态和感受他是否愿意和大人建立关系呢! 婴儿六个月大的孩子被托付给老人,等他回到父母身边时已经六岁,这时候父母应该依然把他当作六个月大的婴儿一般养育。如果孩子没有出现退行,说明父母的爱太少,他只好把童年分离的创伤压制下去 不少人因为恐惧而压抑的生活在父母旁边,直到恋爱才开始退行。只要父母全然的允许孩子退行期新观察。他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流动就不赞不断增加每个人内在都有两位的种子,无论创伤多严重,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疗愈都会发生。 孩子无须刻意培养,给充足的爱,放孩子自由发展,凤舞很多父母对这种观点感到困惑,放任发展,那么规则如何建立?我们先思考一下人类社会为何需要规则?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人时才有意义,比如孩子什么时候吃饭吃多少穿什么衣服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父母来规定,除非孩子洗澡需要大人帮忙,那么大人可以跟他约定,我打算晚上10点睡觉,如果你希望帮你洗澡的话,就要在十点之前。 很多人说因为我特别聪明才可以自由的学习,不用大人管,真相是我因为得到自由错,所以才显得聪明。 那些一直由父母掌握人生选择的孩子,就好像没有灵魂的人自我软塌塌的,哪怕现实条件再好,也找不到活着的感觉。 干旱时节,小树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透过表象,看到了本质,及时浇水,园丁b视而不见,小说熬到下雨也活了过来,园丁c很爱控制,不辞辛劳地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小树湿水过多,汗死了,人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可以生孩子,面对孩子,父母只需要保持一份敬畏,若不懂爱,至少不要自作聪明地切断孩子自救的活路 我自己是个童年很受伤很重的孩子,我从小到大各种问题行为不断,比如有时候严重的自闭,不跟小朋友交往很长一段时间零食不能离身,有时候攻击性非常强。但不幸的另一面有馈赠,因为母亲没有能量关注我,我才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在自由的环境中,我保留下强大的学习能力,位子就留了一条活路。一些最严重的心理症状,像进食障碍,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因为不被干涉症状自然消失了,当然,症状消失不代表心理康复但如果父母干涉孩子,可能真的要住进精神病院了。 当我走进面试房间,看到那六位中年女性时,心里已经有一个声音响起,晚上他们肯定不喜欢我这个声音其实已经在我生命中出现过很多次,我对于获得母爱极度焦虑和渴望,于是觉得整个社会的女人都厌恶,世界,果然如我所愿,我几乎一个女性朋友都没有。 有个妈妈规定摇摇车,每天只能玩一次旅游,是锻炼孩子的自控力,这种方式是否实现训练自控力其实是在看不到摸不着的事情,只是妈妈头脑中的幻想而已无法验证他可以看到的简单事实是,在经济并不匮乏的前提下,孩子的欲望被限制入这样的限制经常发生,孩子会对自己的欲望感到羞耻。 对于假自我严重的人而言而言,建立关系常常意味着自身能量的损耗,因为一旦进入关系,他就要围绕别人的期望转焦虑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否喜欢自己,然后打起精神来表现出让别人喜欢的样子,而压抑让别人讨厌的样子,由于建立关系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假自我的人在应付完必要的人际关系后会选择越来越窄大多数宅男就是这样,他们躲着女性的根本原因是,不情愿围着妈妈的感受转。 存在性焦虑的人很难安静地跟自己在一起,有一类女人是一天打十几个电话,也要知道男人在哪里,潜意识里是因为感受不到情感连接的存在,这一刻你不搭理我,我心里就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了,从而引发巨大的焦虑。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甚至是漠然的反应。我还得抓到一只蚂蚱,兴奋的拿给妈妈看,如果妈妈说好可爱的蚂蚱呀,或者说小心咬手,这都是对孩子所关注内容的反应,不管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至少和孩子关注的是同样一种东西,但如果妈妈说你的手好脏,快去洗手他的反应与孩子所关注的内容完全不相关这种反应被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精神学家,莱茵称为无关反应,若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五官反应,甚至是漠然的无反应,就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我支离破碎,用莱因的话来说,就是存在性焦虑。 反人类情感的人,因为自己对获得美好和爱已经绝望,所以一旦看到别人心中升起,爱幸趣和希望就会冲上去23,把美好的气氛一转成阴暗绝望的气息一起拖进坟墓,他们善于把任何气氛,都逆转成痛苦的,压抑的扭曲的,我记得小时候每次逢年过节爸爸和我穿好衣服准备出门时,妈妈必然一身邋遢的在那里收拾永远也收拾不完的家务爸爸看了很愤怒,骂几句就走了,我只好留下来陪着妈妈听妈妈控诉你爸那个畜生啊,我做所有家务他都骂我,我们早晚都要死在他手里,哪天我做饭下毒,咱们一起死算了。 孩子一身汗跑回家,兴奋地告诉妈妈,我们球队今天赢了,如果妈妈回应你的衣服好脏,属于无关反应回应赢球又不能算,成绩则是情感逆转。如果父母的情感没有被孩子的喜悦自然激荡,那么可以试着看到孩子的感受,然后去确认他的感受。妈妈看到你好开心啊,这是这真让人高兴的事情。 父母可能婚姻不幸福,工作不理想,即使有一大堆缺点也不要紧,孩子并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要父母能管住自己,不试图去教育孩子,怎么生活怎么思考?孩子就可以活出远超父母想象所及的精彩人生。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彼此较劲的做法太荒谬了,我想改变妈妈和妈妈,想控制我有什么区别呢我被逼得想自杀,不仅因为妈妈的控制欲还因为我想控制他,让他悔悟,让她明白我有多痛,这是这样的改造与王把我和妈妈紧紧捆绑在一起,无论放手,没有人抓得住我囚禁我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让我心中没有控制别人欲望,任何人也无法控制我。 未品尝过爱和自由,父母会误以为与孩子的关系,只有控制,心理病态的父母经常威胁孩子,你不让我管事吧好以后你的任何事我都不管了,孩子感受到要么是控制,要么是被抛弃,这就是父母如此惧怕自由的原因自己内心不自由,也恐惧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就是因为恐惧才会有对自由才会自由的投射各种负面联想。 假如孩子希望听到父母的意见,那么父母最好与他分享活生生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告诉高明的结论,少一个答案,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因为每个人都会认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双方的行为只会引发辩论赛,导致双方情绪大爆发,父母甚至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其次温和而坚定的语气,不讲道理不发脾气,从始至终只温和的和他重复这两句话,讲道理,发脾气,原比不含嗔恨地温和重复来的轻松。所以能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定,是对心性实实在在的修炼。 比如早早断奶,妈妈就可以去上班了,也有妈妈一直陪在儿子身边,但是内心干枯,冷漠和孩子没有情感回应,孩子的感受也是被抛弃,这样的来访者很多全家就这么一个儿子,所有人都说他是被溺爱长大的大儿子真实的感受是,我是一个人长大的,我感到自己内心寒冷孤独。所以在悲叹被吞没的创伤背后,是更严重的被抛弃创伤,这是所有恐惧的根源。 把儿女当作伴侣的替代品有几种表现方式,一向儿女述说夫妻关系中的矛盾,二向儿女说说关于工作中生活中的麻烦压力,三,替代儿女,鼓励儿女期待伴侣来陪伴自己,希望儿女的世界以自己为中心。 有一位妈妈的观察发现,凡是给女儿买玩具手工材料等,要是告诉他要爱惜,不要弄坏,那么这些玩具和材料基本上都会被女儿闲置时间长了不是放坏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违背了当时购买的初衷,还有妈妈反馈说给儿子买了颜料和画笔,带儿子画画时只用画笔不用颜料,因为妈妈告诉他,告诉过他,不要浪费颜料,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如果父母传递指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 在我的来访者和朋友中自己赚来丰盛财富的人主要有两种童年,一是父母的物质条件较好,对孩子痛快满足不设限,二是父母虽然穷,但很谦卑,很少给孩子树立什么规矩观念,要有就痛快给没有就承认没有。自以为是的父母经常给孩子灌输各种金钱观,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学会节制金钱,来之不易的,这些写入孩子潜意识的信念果然给孩子创造了赚钱非常辛苦的现实,而且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舍不得给自己花钱,还经常买回自己并不真心喜欢的东西。 一位来访者在不断回归自己内心的过程中,领悟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能成功,这些道理其实都是谎言他真实的体验是我越放松越不费力,越容易成功,而且是让彼此都舒服的成功当我过度用力时,已经将自己和周围对立起来,失去了中心,让自己成为纯净的通道,宇宙自有丰盛的安排。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