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自序
- 章节名:自序
- 页码:第1页
王静庵,王国维是也。王国维“三种境界论”。
人们兴趣,不在深细地考察文学史的各种情状,而主要放到对于作家给予何种评价上,似乎文学史是一部表彰史。早年间,因为突出政治,而围绕“革命”、“不革命”抑或“反革命”,忙着为作家们做这种裁决;后来政治虽不如前热衷,思路则不换,变成从所谓艺术成就方面鉴别作家“好”或“不好”,“重要”或“不重要”——总之不外优劣。 一欲进入20世纪以来文学特有问题,二欲微观和实证地进入。 引自 自序 收入
饥饿记忆与莫言创作的关系,很堪研究者注意。以此为入口,不单可以了解他的生命体验,即对其作品里的内容、人格乃至语言特色,都不失为解读的钥匙。 在他对记者的表白中,有几个字不容错过,亦即“写书有稿费”。这状若无奇的一语,却道出了现代以来中国文学一大特点。它约可以表作:现代中国,文学成为谋生手段,作家则职业化;作品能够换取收入,收入环节也左右着文学所有方面。 P2 到了现代,文学则每寸空间都完全被商品交换所把持。实际上,与收入无关的文学根本绝迹。任何作家,无论伟岸与微渺,提笔而操此业,意识辄同,心里都有“收入”二字。而在国家、社会或时代,文学收入制度亦为调控文学之有力手段。 P3 故收入一端,于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深入腠理。许多事情,小如个人取舍,大至文艺政策和管理,以及创作丰歉、思想立场、文坛风尚、主题手法、写作姿态等等,皆可就中寻其踪迹。 中国的文学史研究,似乎很难脱品评优劣的趣味,总是把“载入史册”作为奖赏,颁予若干作家作品。 引自 自序 P4 职业化背景下,文学不能如古代那样,只作为自我抒写而与社会无关。1917年, 引自 自序
7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