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第四章 追查 三、江浙之间的纠结:吴进义——陈公绶案
- 章节名:第四章 追查 三、江浙之间的纠结:吴进义——陈公绶案
- 页码:第172页
以上奏折与上谕的往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浙江的伪稿流传也是由来已久,在乾隆帝追查伪稿案之前,连各地知县、巡检等地方官员也都习以为常的传看,没有禁止;二是浙省督抚与提督吴进义之间可能因为是否向乾隆帝及时奏报浙省米价而产生隔阂,当后来伪稿案牵涉吴进义时,案子变得更加复杂,伪稿追查可能掺杂了诸多的人事矛盾。
……
更麻烦的是,案件的一个关键认证、提督书吏包琳在受审后,在牢中自缢,这让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
苏浙双方额争执让乾隆皇帝也无所适从。本来他几乎要相信了雅尔哈善的奏报,相信吴进义故意传播伪稿。但庄有恭的据理力争又让雅尔哈善的奏报显得漏洞百出。皇帝只好对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
在伪稿追查过程中,是喀尔吉善首先主张严惩吴进义。巡抚永贵调走后,雅尔哈善接任,进一步贯彻了喀尔吉善的意志。我们现在无法断定此喀、雅二人的关系如何,但从后来事态发展来看,在对待吴进义问题上,两人步调完全一致,一场督抚联手欲置提督于死地的政治斗争,借助伪稿案悄然展开。
……
从出身经历来看雅尔哈善,虽属觉罗族系,但其背景远不及喀尔吉善,主要靠个人能力获得省钱。最初皇帝或许视之为满洲人才,大有栽培之意,故雅尔哈善几次被参劾,仍获重用,甚至以按察使直接破格录用为江苏巡抚。但通过西北战事,皇帝最终发现雅尔哈善飞扬跋扈,奸诈残忍,劣迹斑斑,怒而斩之。
十六年伪稿案爆发时,雅尔哈善刚刚出任浙江巡抚,一直主导着伪稿案的追查。从查办过程来看,雅尔哈善一直非常坚决地认为吴进义就是浙江伪稿的主谋者,至少有故意传播之嫌。甚至连皇帝都一再表示吴进义有误发伪稿之过,但无故意传播或阴谋撰拟之罪,暴露出他和吴进义之间的矛盾,必欲处之而后快。这也是他为官跋扈、残忍的表现,正如他在西北前线杀降邀功的残忍和奸诈。
实际上,伪稿追查在浙江演变为一场督抚与提督之间的政治斗争,总督喀尔吉善、巡抚雅尔哈善,以及按察使同德,联合起来意图诿过于吴进义。
……
乾隆帝最初对吴进义时十分信任的,但经不起雅尔哈善接二连三的参劾,……
最终陈公绶等一干证人都被押送到京城,由军机大臣直接审讯。补救皇帝就宣布吴进义无罪,同时批评了浙江督抚判案严重失误。
……
其实皇帝是在伪稿案追查进入尾声后,才转而叫停了浙江的政争,直到十八年正月,皇帝才发布上谕,斥责巡抚雅尔哈善、布政使叶存仁、按察使同德只鹾务。但皇帝也一再强调:“若非陈公绶在江翻供,经庄有恭奏请复讯,岂不竟成冤狱?”
流星飞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46页 第四章 追查 一、从边缘指向中心
福建与京城的距离太远了,即使军机处的廷寄最快也要至少18天才能到达福州,这导致皇帝和巡抚...
-
第163页 第四章 追查 二、在湖南重灾区的密集追踪
此时,官府追查伪稿案再次暴露出跨省异地审案的致命缺陷。从长沙到江宁距离约900公里,即使按...
-
第172页 第四章 追查 三、江浙之间的纠结:吴进义——陈公绶案
-
第194页 第四章 追查 五、强大的督抚力量
通过仔细分析伪稿如何追查,可以让我们看到:清朝依靠督抚力量建立起卓有成效的政治统治,督...
-
第199页 第五章 传播 一、商业社会中的信息传播
……然而伪稿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极为活跃商业社会,以及商业社会中对信息的极度需求。 ……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