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 街市的组织构造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变化
Ichikasvier (虽为一芥,愿能有所惠)
读过 走向开放的城市
- 章节名:街市的组织构造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变化
- 页码:第131页
街市的构造: · 聚行结肆:同一行当的店铺聚集在一起 > 行肆式区段 · 一个或几个重要元素为中心,带动周围地段 > 中心式区段
行肆式区段是传统封闭式坊市留下的部分。 基本特征:同质性 > 大规模聚集形成专业市场,辐射范围大,识别度高
中心式区段: · 酒楼中心式区段 / 茶坊中心式区段 · 寺庙中心式区段(庙会、庙市) · 瓦子勾栏中心式区段 基本特征:多元性(项目全,层次多)、经常性的集市性、阶层性
坊市解体、街市兴起,城市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人口也急剧增加,城市土地越来越紧张。这势必会导致城市土地价格的上涨,在城市中心尤其突出。由于城市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占用者需纳地课钱,所以官府便根据土地位置的经济效益和交通的便利程度,画出“紧地”、“慢地”出赁取利。 引自 街市的组织构造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变化
71人阅读
Ichikasvi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绪言
城市产生和发展史上的三大参变因素(三个台阶): 王权 - 生成城市,主导生长方式及功能和形...
-
第60页 北宋东京街市的形成过程
宋太宗晚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交通不便、面积有限的“坊市”无法满足生活资...
-
第131页 街市的组织构造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变化
-
第202页 街市效应与城市进步
分析东京的城市空间,它们表现出如下几种性质: 第一,空间界定手段的多样化。界定性是指空间...
-
第213页 街市效应与城市进步
所谓狂欢精神,是指群体性的文化活动中表现出的突破一般社会规范的非理性精神,常常表现为纵...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