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第一章 导论
- 章节名:第一章 导论
- 页码:第10页
人格中的基本自恋结构的特定缺陷多导致的动力结果的第一个修正,是关于一种特别的防御方式,以抵御源自其核心缺陷的那种危险退行倾向,这种防御的通常结果是导致被称为类精神人格schizoid personality的状况。……类精神分裂防御组织的来源,在于一个人不仅(前)意识的察觉到其自恋的脆弱性,同时也特定地觉察到,一次自恋伤害可能具有引发一场无可控制的退行的危险,这场退行将会把他不可逆地拉超过核心、统整的自恋构造的阶段。这种人于是学会了让自己与别人疏远,以避免自己暴露于自恋伤害的这特定危险。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对最后一句深有体会。健康人即使不用担心自恋伤害的不可逆,但是这种伤害的发生是本能地避免。——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精神战争。接着还有精彩表述:
……他们的疏远只是对其自恋的脆弱性与退行倾向正确评估的自然结果。……因此治疗师不应该像一头公牛闯入一个有价值、或许富有创造力的个人的精致的精神平衡的瓷器店中,而应将注意力集中于防御结构的不完美,和力比多在工作、兴趣、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现有分配过程的瑕疵,以及个案的退行倾向的核心精神病理。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这里面的几个比喻非常形象和有趣,公牛、瓷器店。而精神分析治疗的精髓本质是:
被分析者人格的致病核心在治疗情境中激活,而对分析师产生特定的移情,然后在修通过的过程中逐渐化解,因而让个案的自我得以获致掌控此特定领域的能力。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接下来是描述遗传因素。
……在常见于精神病的、自体解体的倾向中,以及于自恋人格困扰的,维系自体统整的倾向中,先天遗传因素所扮演的角色。……尽管儿童在早期发展的决定性阶段曾暴露于灾难性的创伤底下,这些先天因素却维系了古典夸大自体及理想化的双亲影像的统整性。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P13
自恋方面的人格障碍的症状学。
……个案会描述隐微地体验到、却普遍存在的空虚与忧郁的感受。然而与精神病及边缘状态大不相同的是,一旦自恋移情建立起来,这些空虚与忧郁的感受就缓解了;但当与分析师的关系出现困扰时,这些感受又会变得强烈起来。……(自我感觉变钝、缺乏驱动力等)这些抱怨以及他许多其它类似的不适,表示的是自我的枯竭ego's depletion,因为自我必须保卫自己以抵抗古典夸大自体不切实际的要求,或抵抗对于一个能提高自尊之强大外力的强烈渴望,以及对自恋领域的其它形式的情绪支撑的渴望。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自恋人格困扰与移情神经官能症的区别
在不复杂的移情神经官能症……核心的精神病理乃是在(乱伦的)力比多渴求及攻击渴求方面的结构的冲突,这些渴求是源自一个界限清楚而统整的自体,而指向基本上已经与自体完全分化的儿童期客体。另一方面,自恋人格困扰的主要精神病理则是关于自体与古典的自恋客体。这些自恋构造与自恋领域的精神病理的因果关系有以下两方面关联:(1)它们可能被灌注(力比多)得不足,以致易陷于暂时的解体;(2)即使它们被灌注(力比多)得足够或过度,因而保有其统整性,但它们并未与人格的其它部分整合,因而成熟的自体与成熟人格的其它层面无法享有充分或可靠的自恋投资。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上面讲了两者的区别,但也说了关联。一是不足的力比多灌注导致的缺陷,一是力比多灌注没有问题,但是没有整合入统整人格。后者能感受到,可能需要一个例子。
另外两者所引起的个案的焦虑反应也有所不同。
……移情神经官能症个案……自我对它所处的危险环境产生焦虑的反应。自我所体验的危险或许是身体遭受处罚的威胁,或是情绪或身体的抛弃的威胁(阉割焦虑、或害怕失去客体的爱、或害怕失去客体)。……自恋人格困扰中主要是它感受到成熟自体的脆弱性,自我所面临的危险是:自体的暂时解体,或是自我领域遭到古典形态的、结合主体的夸大和古典的、被自恋地扩大的自体-客体所侵入。因此不适的主要来源在于精神无法调节自尊并将它维持在正常的水平。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关键区别在于发生的时期不同,自恋人格困扰基于前结构的缺陷自体:
在自恋疾患的精神病理中扮演主要角色的自体-客体并不等于移情神经官能症中的客体。自恋人格困扰中的客体是古典的、自恋地灌注(力比多)的,以及前结构的。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自恋人格困扰的症候群(P18):
(1)在性的方面:性错乱的幻想、缺乏性趣;(2)在社会方面:工作抑制、无法形成及维系有意义的关系、从事叛逆偏差的活动;(3)在显现其人格特征方面:缺乏幽默感、对他人的需求与感受缺乏共情的能力、缺乏均衡感、容易产生无法控制的暴怒、病态的撒谎;(4)在身心症方面:对身心健康有疑病的先入之见、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困扰。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诊断准则是:移情本质。
原发性自恋primary narcissism的平衡,被母性照顾的无可避免的缺点所扰乱,但儿童会将原先的完美代之以(a)建立一个夸大而具表现癖的自体影像;夸大自体;(b)将原先的完美交付给一个受仰慕的、全能的(过渡的)自体-客体:理想化双亲影像。p20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本书主要研究的四个主题(找原文吧)中文版p23
(1) the transferences which arise from the therapeutic mobilization of the idealized patent imago (to be called idealizing transference), (2) those which arise from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grandiose self (comprehensively referred to as mirror transference); (3) the analyst's reactions (including his counter-transferences) which ar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patient's transference mobilization of the idealized parent imago; (4) those which ar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patient's grandiose self.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分析师基于起源学原理的工作方式是:
……(个案)精神的健康部分也能够与治疗师建立治疗的连结therapeutic bond,因此有可能建立一个可工作的治疗关系。然而退行的核心部分,亦即古典的夸大自体的解体碎片,以及古典理想化客体的解体碎片,本质上却是超出个案精神的健康部分所能触及的范围。……此病理的中心部分无法与前意识的思想内容,包括分析师的感知形成稳定的混合物。……个案病理本身的中心部分无法与治疗师的(前)意识表象形成可工作的移情混合物。事实上……心理治疗师要与个案精神病理的核心保持清楚的分化——如果他不是能够做到如此分隔而被拉近这个个案的妄想中的,他便失去了与个案精神的其它健康部分的连结,于是也就失去了他的治疗力矩。 ……然而在自恋型人格障碍,在治疗中激活那种特定的、可在心理上阐述的、统整的自恋结构,却正是分析过程的中心。自恋的客体与自恋的主题是相当稳定的结构,它们被灌注以自恋力比多,并且可与分析的心理表象psychic representation形成相当稳定的混合物。……然而,此种自恋移情混合物的相对稳定性,是要在人格中的致病自恋领域执行分析任务(修通的系统化过程)的先决条件。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注意事项:
夸大自体及其移情激活,和理想化双亲影像及其与分析师的心理表象的治疗时混合,都不具有完整的精神分析意义下的客体的地位,因为灌注这两个结构的都是自恋力比多。……后一种客体是以自恋方式被体验到的。……在这两种移情中,被分析者的基本心里状态都是以下事实的自然结果:被激活的情势基本上是自恋的。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注释有一段关于自体-客体(理想化双亲影像)作为客体的过渡性特征的阐释。儿童(或自恋疾患的成人)的体验独立客体经历:(1)古典自体-客体,经由(2)精神结构到(3)真实客体;但的确也有了一些客体特征。
导论中后一部分主要(元心理学)阐释了自恋人格困扰与移情神经官能症的区别和关联,对于自恋移情和经典精分相联系(某种Kohut的客体理想化?),以及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阐释:两大移情和治疗师相应的工作内容。
P27
导论结束。
2017.7.12.0:45
齐战疾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第一章 导论
本书研究自恋型人格的精神分析,Narcissistic Personalities 本书主要的内容是研究在自恋型人...
-
第4页 第一章 导论
自恋人格困扰与精神病和边缘状态的区别-自体视角 ……不同于后两种疾患的个案(精神病和边缘...
-
第10页 第一章 导论
-
第31页 第二章 理想化移情
当Jung说潜意识是我们的命运的时候,或许有更多的阐释方法。 原发性自恋的心理平衡收到扰乱后...
-
第47页 第三章 以临床实例来说明理想化的移情
理想化移情个案A。 主要缺陷描述:(有创伤、无内化、有固着) (个案A)人格的主要缺陷是对...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