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做世界的读者
- 章节名:做世界的读者
- 页码:第9页
亚美尼亚、亚里士多德的《前分析篇》、Kindle、瑞士少女峰、瑞士国花edelweiss、《吃在伊斯塔布尔:探寻巷弄中的美食》
我想这是任何一个书呆子都抵挡不住的诱惑。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文明,人们崇拜古迹有如圣迹,而古抄本文献馆自然便是他们的民族圣地。(曼坦纳达朗) 这个国家曾经是欧亚大陆的知识宝库,乃当年书籍生产与流通的重镇,早已消失在其他地方的古代文书皆有可能在此觅得。 今天这个时代,读万卷书,或者上一万次网,是真有可能取代行万里路的。所有你要去的地方,都已经有人去过了,他们拍回来无数照片、影像,他们写下了各式各样容或自相矛盾的描述与感慨,一切尽在你指掌之间,一点即达。卧游岂不可以取代真实的行程?此外,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看了那么多的文字和图像之后,你会不会因此丧失最直观的感受,被他人左右你对一个地方的切实认知?这本来都是些不必要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们天真,不是太过相信他人的眼睛,就是以为自己未经反省未经训练的眼光真是”自己“的。不过,我们也可因此天真的回答:看了书,不去印证,怎么知道书里说的是真是假?而印证是要冒险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二人爬在盛夏不解冻的高山峭壁之上,掌心划满裂痕,掌背晒到灼伤,脚下是鞋底传来的透骨冰寒,心里是不知命运何往的恐惧。 在报刊等传统媒介还是新闻信息主要来源的时代,詹宏志便筹办了这份至今仍然叫人怀念的网络媒体,形式创新,内容扎实,他最大的失算,其实可能只是他走的太快,没想到时代与运势自有自己的步伐。 凭他在马路边上看书断定书是毁掉这个人的理由,就和想当然的推论书读得好是他发财致富的原因一样,都只不过是同一种陈腐俗见的反映;这个俗见就是不断地去问: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对于一个书呆子而言,这从来不可能是个问题,因为读书简直就是他进入世界的方式,一条不由自己选择,更加接近天启召唤的途径。又好比真正的匠人,读书是界定他这个人的技艺。由于具备这种方法、路径,以及技艺,所以他才能够不害怕,因为不论遇上什么事,都自有一套安身立命之道去应对。正如一个把生命耗在某项技艺上的匠人,以自己的手艺感知整个世界在自己的手艺里琢磨出一套处世哲学;他安稳,不是因为对世界很有信心,而是他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知道自己始终可以回到原点。 也许在歌德的浪漫主义典范,和艾柯所说的秘教式的诠释传统之外,“世界作为一本大书”这个经典课题,也许还能添加多一重题解。那就是把世界看成是阅读的借口,于是旅行往往因读书而起,同时又成了读得更多的理由。将全世界看成一本书,与世界因为我的阅读而存在,遂成了一体两面的事。故此,透过读书进入世界就不是管中窥豹了;相反地,世界之所以完整,维系于我在读书,书的边界即是世界的边界,万一世界真的还有一些角落仍未被任何现存书籍覆盖,那就意味着我得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得写一本书了。这,会不会就是一个书呆子的世界观呢? 引自 做世界的读者
90人阅读
の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这些旅行该从何说起呢
这数十篇文章,主题都是关于他年长室友最主要的人生志趣:旅行和读书,时而讲读书,时而讲旅...
-
第9页 做世界的读者
-
第21页 旅行的意义
旅行,只能是空间的移动,无法是空间的逆旅。 只有一个人生是令人不满足 的。 读书时,你固然...
-
第29页 旅行与读书
“我们什么都想吃,我可以点一大堆东西,不管他前菜主菜,全部都一起分享吗?”我说 “当然,...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