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章节名:绪论
近代广州贸易发达原因:1,地理位置优越 是中西贸易最近港口,且拥有发达的内外水运条件; 2.从汉代开始就有养桑蚕的经历 虽说不如中原好 在明清时期 在对外出口刺激下出现大量桑基鱼塘 废树种桑的现象, 因为天气温暖无雪 对养蚕有很大优势,可以一年多收。3 从汉武时期就开始通使南洋交易。
早先贸易中 罗马是第一个主顾,之后波斯取代罗马控制了海上贸易。唐宋时期是一个飞跃,因为利益太大 官员太贪婪 所以直接由皇帝本人掌控这项贸易 市舶行政条例逐渐制定 造船水平有了很大进步 且非常多的人出海贸易 政府有相对应的政策刺激 宋末萧条 元中又开始兴旺 明时市舶司设罢无常 但民间仍有大量出海。康熙年间解除海禁后 清廷有采取了有利广州发展的政策 在乾嘉道约八十年时期 一口通商的广州发展到了极点(关闭泉州 宁波的关口是担心外国势力渗透)澳门则是特区 即便是海禁时期也不禁止贸易 。实行海禁主要原因是 沿海地区大量人口做生意 政府政策不确定 开海禁为商人 禁海则为海盗 伙同西方殖民海盗 令朝廷头痛。16,7世纪 中国贸易从朝贡基本完全转为了私人贸易 主要受外贸利益所刺;在葡萄牙殖民者/开拓者以无限大的勇气和贪欲来到南洋时 与早已在那儿建好贸易网络的华商发生了冲突,由于大陆内的贸易他们无法插手 所以华商的地位基本上无法取代 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对外贸易是有很大优势的 并且借助西方贸易圈开阔了市场。葡萄牙人从里斯本——果阿(现被三哥吞了)——澳门开辟了航线 西班牙人则是反方向 通过拉丁美洲来到马尼拉(菲律宾首都),由于之前就有澳门到马尼拉的贸易线路 大量中国商品就从此运到拉丁美洲和欧洲。从1570年日本统一 银矿开采达到高峰 产量占世界四分之一 所以很多人冒死经营 日本成为当时最大收购者,美洲市场不亚于日本 16,7世纪其白银出产量占世界6,70% 大量丝绸涌入美洲 挤垮了西班牙的纺织业;18,9世纪 美国英国取代前两者 并把市场进一步扩大,广州每年出口大约数十万匹丝织品 数千担生丝。
贸易制度的发展:贸易组织从国家变成了私商和外国商人,贸易方式不再是赏赐回赠而是收购和走私。走私是明代和清初最主要的贸易方式 即便开海禁 还是有大量走私者;管理制度从市舶司到牙行,海关。牙行是一种官商性质的组织,其拿走了市舶司的一部分权力,但从属了市舶司;康熙年间取消市舶司,设立十三行,大致看成拥有特殊利益的商人集团 ,因为朝贡体系的完结,其基本以利益为主。
alivekid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绪论
-
鸦片战争后的萧条
1840年后 广州的丝绸生丝销售严重衰退,但茶叶基本保持不变 而上海的生丝销量大幅上升,茶叶...
-
清末四十年的恢复和发展
6,70年代即是恢复期 也同样面对各种问题 如国外产品质量提高和国内市场应对大量产品下 质量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