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七节 文化现代性
- 章节名:第一章|第七节 文化现代性
1.现代性的两种表现:
波德莱尔和柯布西耶为我们展示了两种同源而出而又尖锐冲突的现代性。
第一种是制度现代性,是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中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它的旗帜是科学和技术进步,是工业革命即资本主义所引起的广泛经济和社会变迁的产物。
第二种是文化现代性,或者叫做美学现代性,它本身构成对先者的反叛和超越,波德莱尔就是它最好的诠释家和实践家。
我们今天谈论的现代性主要是第一种,即资本和制度上的现代性,它延续启蒙运动的传统:坚信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时间就是金钱替代了时间就是力量,崇拜进步和理性、人文主义、自由理想、实用主义,崇拜行动和成功等等。它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事业的主导理念。
第二种现代性,也并非无所作为,它将导致先锋派的产生,自其浪漫派的开端即倾向于激进的反资产阶级态度,而且强烈地否定激情。
2.文化现代性意味着什么?
1)首先,它意味着对宏大叙事的解构,意味着平面化、琐细化、去深度,它是大众文化而不是精英文化。文化现代性很大程度上是呼应了现代性两元中久被压抑的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批判。
2)其次,它意味着艺术是大众的艺术,而不复是天之娇子们的专利。
机械复制时代所凸显出的艺术的商业性质和消费性质,本身成为文化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是它的声讨对象。 引自 第一章|第七节 文化现代性 文化现代性体现出了大众化的后现代意识。丹尼斯 斯波尔《感知艺术》对艺术的定义:
艺术作品是我们对人类现实的想象,包括情感、观念、价值、宗教、政治信仰等,而以特定的载体予以表达且与他人分享。 引自 第一章|第七节 文化现代性 他接着又从非限制性、人文工程和表达媒介三个方面加以阐释,从而明确艺术不再是居高临下,笼罩在三圈灵光之中,艺术的核心就是交往(communication)。
3)最后,文化现代性意味着对我们日常生活常新不败的“审美化”倾向,始终能够保持一种批判意识。美化生活火热得无以复加而几乎使美学自身迷失了方向。康德美学的非功利、无目的核心,今天听起来已经显得陌生了。
仁雅In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第五节 波德莱尔和现代性艺术
1.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可视为把现代性概念用于艺术的第一个理论也是实践大家,代...
-
第一章|第六节 柯布西耶论现代建筑
1.柯布西耶(1887-1965)法国城市规划和建筑大师,是在建筑领域发扬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1923...
-
第一章|第七节 文化现代性
-
第二章文化社会学|第一节 西美尔的现代文化体验
1.文化社会学指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文化的认知、定位和分析研究。 2.涂尔干、西美尔和韦伯都...
-
第一章|第二节 韦伯论文化的自足性
1.马克思 韦伯(1864-1920)的现代性概念,与西美尔将目光主要投射在货币经济、都市文化和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