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 章节名: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 页码:第115页
1、新闻体制
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1)从新闻媒介所有制性质来看
是新闻体制中的核心,决定了媒介的管理方式、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媒介的运作方式。分为:
①私营媒介(美国为代表)
基本特点:
1)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财政预决算,负责任命媒介负责人,确定媒介基本方针
2)依托财团,不同程度上代表各大财团的利益
3)以营利为目的,按商业原则来经营
4)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媒介以自己丰富的节目来吸引受众,然后把受众卖给广告客户
5)迎合受众,为了吸引广告客户提高广告收费,必须提高发行量、收听、收视率
6)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为了争取受众往往抨击政府的纲领和政策
②公营媒介(英国广播公司、日本放送协会和德国广播联盟为代表)
公营台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并受政府保护。
基本特点:
1)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公共媒体不属于私人也不属于政府,而是属于全体公民所有,一经成立独立运作,不受政府的领导或控制
2)半官方机构。公营台本能地偏向政府,本能地反映政府立场,某些特定情况也会和政府对着干
3)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由政府邮政部门代收
4)强调对公众负责。因为以受众视听费为主要经济来源
5)不播广告。
③国营媒介(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法国、意大利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
基本特点:
1)完全信赖政府。国营媒介的领导由政府任命,工作方针由政府决定,经费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政府提供
2)政府的宣传机构。自觉站在政府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方针政策
3)节目严肃但呆板。内部缺乏活力,层次多,所以节目更新慢,形式呆板,且职工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很少有创新
(2)从国家制度上看
①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
基本特点:
1)新闻媒介一般都属国家所有
2)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
3)新闻媒介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党委确立新闻媒介的具体编辑方针
4)党和国家从多方面支持、扶植新闻媒介
②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服下的新闻媒介
基本特点:
1)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政党和政府,基本上没有自己直接控制的新闻媒介
2)新闻媒介私营化在加强,私营比例上升
3)报纸杂志可以自由创办,电台、电视台需要严格审查,但只要资本雄厚,一般都能批准,真正的新闻自由属于大资本集团所有
③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
基本特点:
1)一般发展中国家都存在新闻媒介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多数国家随着政府更迭,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2)新闻媒介大多数有一定政府或政党背景
3)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发展成为最优先的目标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二者之间有着直接因果关系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信息需求日益迫切,会大大刺激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2)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使读者群越来越大
(3)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刺激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4)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1)报纸的特点
①长处
1)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2)选择性强,便于读者自由安排时间、自由挑选阅读内容
3)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都可以跃然纸上
②短处
1)新闻时效性差
2)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
3)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2)广播的特点
①长处
1)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2)渗透性好,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限制
3)对象广泛、群众性强,不受文化水平限制
4)感染力强
②短处
1)过耳不留,使受众难以仔细研究和推敲,难以边听边思考,听众注意力被迫跟随广播
2)听众必须按照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3)电视的特点
①长处
1)强烈的现场感
2)亲切感。在家庭范围内,面对小屏幕有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3)简洁明了
4)时效性强
5)渗透性好
6)不受文化水平限制
②短处
1)对复杂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2)物质技术要求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3)受众难以深入研究推敲
4)观众不能自由选择
(4)互联网的特点
①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②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互联网全球性媒体;网络媒介本身在新闻和信息容量上的无限性。
③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
(5)各媒介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吸引受众
①报纸,发掘本质,深度报道,专栏评论
②广播,力争短、快、新,加强现场录音报道
③电视,加强现场报道节目,加强主持人节目
④互联网,媒体融合,快速互动
(6)特殊的新闻流通渠道——通讯社
提供新闻单位共同需要的新闻稿或新闻原坯,收取一定的报酬,经各新闻单位采用才公之于世。
世界第一个通讯社创办于1835年,哈瓦斯社即法新社前身;
1848年,美国成立港口新闻社,即美联社前身;
1850年德国人路透创办路透社,后迁往英国;
1932年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报社开始向国内发布新闻,1937年延安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正式更名为新华通讯社。
4、新闻媒介中的多样化趋势
(1)受众的多元需要促进媒体多样化
信息时代一大趋势是非群体化,即受众细分,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
①媒体多样化体现:
1)电台(频率专业化)
2)电视台(频道专业化)
3)报纸
报纸的分类:
Ⅰ.以办报方针分
政治性报纸(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宣传政党、政府的政治主张、纲领、政策)
商业性报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争取广告客户,提高收费标准,内容迎合读者)
政治性的企业报(政企合一型)经济上独立经营,政治上有既定目标
Ⅱ.以报纸内容分
我国:
综合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
西方:
严肃的高级报纸和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Ⅲ.以阶级属性分
无产阶级报纸和资产阶级报纸
Ⅳ.以发行范围分
全球性报纸;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
Ⅴ.以出版时间分
日报;晚报;周报
②我国目前公开发行的报纸类型:
1)共产党县、市级以上的机关报
党委机关报处于中国新闻媒介的核心地位,以刊登政治、经济方面的硬新闻和发表阐述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的言论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报纸。
2)晚报、都市报
Ⅰ.晚报:
主要内容:社会新闻、文艺体育新闻、服务类新闻以及副刊的消闲文字。
Ⅱ.都市报:
面向市民阶层,以市民关心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和实用的股市信息为主要内容。
都市报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内容贴近市民、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市场,以及大城市作息时间改变和交通状况改善。
Ⅲ.专业性报纸
包括:过去的行业报(教师报、卫生报、法制报),对象报(青年报、少儿报、老年报、妇女报),趣味报(体育报、文学报),信息类报(经济信息报、市场报、文摘报)
共同特点是有特定的读者群,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求。
③传媒多样化原因:
1)社会生产力水平限制
2)社会制度影响
3)自身规律制约
传媒多样化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各种各样受众的需要以及受众多种多样的需要;传媒任何改革归根到底,是传媒和受众矛盾运动引起的,是受众需要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传媒意识的结果。
(2)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①报纸的新闻文体
中外报纸在初创时期文体的共同特点:文体单一,新闻和言论不分,消息和通讯不分。
目前世界各国报纸基本由四大块内容构成:新闻、言论、副刊(专版)、广告
1)报纸文字体裁种类
Ⅰ.新闻:分为消息和通讯
Ⅱ.言论:分为新闻评论、时评和政论
Ⅲ.杂交品种:
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杂交);
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杂交,夹叙夹议);
调查报告(新闻、历史、评论杂交);
深度报道(新闻和评论杂交,以大量背景材料揭示重大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和是非曲直);
杂文(文艺性的评论,是文学和评论的杂交)
2)新闻的表现形式
Ⅰ.纯新闻(又称客观报道)
Ⅱ.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分析)
Ⅲ.调查性报道(揭丑报道)
Ⅳ.特稿(捕捉读者爱好,抓住新闻的特征、细节,用优雅的、幽默的笔调加以详细叙述)
②广播的新闻文体
世界各国的广播电台由五大块内容构成:新闻报道、文艺节目、服务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和广告。
新闻报道中,中国各广播电台采用的方式主要有:
Ⅰ.消息报道
Ⅱ.现场直播新闻
Ⅲ.人物访谈
③电视的新闻文体
世界各国电视节目由五大块构成: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电视剧和广告。
电视新闻的主要样式有:
Ⅰ.消息报道
Ⅱ.现场新闻直播
Ⅲ.纪录片(对某一新闻事件、人物作全景报道)
Ⅳ.新闻述评(新闻透视,不但客观地描绘新闻事件,也追索此类事件产生原因,阐述其影响,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Ⅴ.新闻特写(抓住新闻事件的典型瞬间,调动电视表现的各种技法,从各种角度、侧面把细节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对此进行描绘、分析、评论)
④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三真:真实、真相、真情
2)三公:公开、公平、公正
3)三度:速度、广度、深度
⑤影响新闻体裁发展的因素
1)本民族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的制约
2)遵循新闻传播工具的特点,沿着更真实、更迅速、更深刻地反映现实变动的方向发展
3)沿着便利于读者阅读、收听、收看,更吸引读者、听众、观众的方向发展
5、新闻教育
(1)新闻教育很晚开始的原因
①新闻事业的初创时期,从业人员不多,无需教育部门成批培养
②新闻事业是一门新兴事业,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需要探索其中的规律,尚待时间
③新闻工作的实践性强,又和多学科相通,新闻从业人员可以从其他学科中转过来
(2)各国新闻教育的开展
①美国: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专业课。1908年,开办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②英国:1919年,成立伦敦新闻函授学院,同年,伦敦大学开办新闻系。
③法国:1924年,成立里昂大学高级新闻学院
④中国:新闻教育始于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办新闻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一方面创办了一些新闻院、系,另一方面对旧的新闻校、系加以改造,初步改革新闻系的教学内容。
1978年开始,我国招收第一批新闻学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新闻事业迅猛发展。但总的来说还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待改进和加强。
师新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64页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传播工具: (1)原始社会:主要以人体器官——嘴巴作为工具传递新闻; (2)原始社会末期,...
-
第84页 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1、新媒体 (1)新媒体特点 ①即时(由于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优势以及网民的参与) ②海量 ③互...
-
第115页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
第140页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1、新闻媒介 (1)新闻媒介的共性 ①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属于上层建筑,具有强大的社会...
-
第151页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人们接触新闻媒介,第一个目的是为获得有用...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