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精魂
- 章节名:白鹿精魂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翻开《白鹿原》首先看到的便是这一句话。从来我们都说小说之所以是小说,因为小说是虚构的。而一切的虚构又来源于真实,这种由真实所生发出来的虚构总能给我们带来一种陌生的熟悉感,总能在我们心里激起千层浪后留下那么几丝澎湃感和温暖,而这种澎湃感和温暖糅杂在一起诉诸笔端留下的可能更多就是思考、感悟和回味了。
《白鹿原》主要讲述的是时代巨轮行进中白鹿两大家族世代的恩怨纠葛和由此呈现的人性的特质。白嘉轩作为一族之长,用黑娃的一句话便可一以贯之他的为人和一生,“嘉轩叔的腰杆太直了……”。他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家道门风、乡俗礼节,他修建维护宗祠、制定乡约乡俗,并带领族人践行之。即使世道混沌,他也依然坚守。“不学礼,无以立”,他便是礼的最高和最后的践行者。然而直的正义背后必然也带着直的迂腐,而直本身也会受到攻讦,这就是世态。你行事过于正直不懂通融,便会遭到不直者的怨怼;行事正直能受到大多数人的敬重,由此也会招致不直者的嫉妒。这也是事实。当然小说塑造的白嘉轩处事正直、为人谦和,可谓是拥有一个完美的人格,但小说绝没有想要塑造一个完美的白嘉轩,在文章最后连白嘉轩自己也说“子霖,我对不住你,我一辈子就做下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指的是暗中换地这件事)”。可见,人性永远是不完美的。身而为人,你必有为人的劣根性。但是怎样把持住自己,不让自己在时代的洪流里迷失,就需要你将自己的劣性收敛、磨平。
与白嘉轩对应的一个人物就是鹿子霖,他的一生波折起伏,大起大落。遭到过共产党儿子鹿兆鹏的批斗,也受国民党儿子兆海庇护,在白鹿原一带及县府作威作福;受过牢狱之苦,也品度各种分流;曾人丁兴旺,家底厚实,尔后也落得门庭寥落,四壁苍茫;也曾机关算尽,聪明过人,最后落得屎尿失禁,愚钝不堪。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的为人和一生,那就是“变”。鹿子霖太聪明,他能根据时局,不断调整自己的作派,去迎合、谄媚,用书中白嘉轩的评价就是“有官瘾”。他太符合我们现代人处事的准则:要学会变通、要“有追求”。但为何他最后竟落得这般下场,我想最重要的是他没有一个直的东西作为支撑,所以他变换无形,他回不去了,最后软化成像他屙出的一泡屎,又稀又黄又臭。他祖上是通过卖屁股偷学烹饪发的家,所以当白嘉轩提及这一点时,不无鄙夷的语气。而一旦这种特质根植于一个家族,且把他当作一种教条精心供奉,那么这个家族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涉及到家教了,上一辈对下一辈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有时候不好的价值观将荼毒甚至毁灭下一代人。所以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怎样传输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而作为下一代人,明辨是非,敢于去反抗摒弃上一辈传下来不好的价值观也是我们要为之奋斗一生的。
原上作为白鹿化身的朱先生和白灵,他们犹如精灵。朱先生凭一人口舌劝退几十万大军,不为财权官位所动,隐于山,于白鹿书院传道授业解惑;他又知天时懂地利晓人和,在草莽和贵胄间寻得了一种平衡,为百姓谋福,又为官宦解忧;他甚至通晓神明之术,能预测世事推演和时局转换。他如神灵一般,拥有超脱人世的悲悯情怀和愤世嫉俗的家国报愿。而白灵,正如她名字一般纯洁澄澈与灵动,她是随着百灵鸟叫声呱呱坠地的,所以她被寄予了无限的美好和希望。她对待自己的感情真挚而又热烈,对于革命她衷心而又向往。他们代表了白鹿原最纯粹美好的人性追求也是他们的心灵寄托。
我也为黑娃最后含冤而死而叹息,对于孝文的变坏而心存疑虑,对鹿三的癫狂唏嘘,也为田小娥鬼魂复仇而颤栗。但这一切恰恰顺应了中国古老的民间哲学:善恶到头终有报。无论时事如何变迁,存一颗善心可佑你结局不至于太惨。
如此浩繁卷帙,惨说得如此唏嘘几句,也是惭愧。但是带给我的心灵激荡远比文字要精彩数百倍。
白鹿原,源起于白鹿,也将终于白鹿。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