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控制的新形式
- 章节名:第一章 控制的新形式
- 2017-09-23 17:38:18
第一章 控制的新形式
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自由是如何一步步消失的,或:我们是如何渐渐被控制而不自知的?
从社会的层面:技术的发达将一切对立统一化,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遏制真正的进步——一种质变。社会为人制造虚假的需要。
从个人的层面,“潜化”——将社会制造的需要看作自己真正的需要。在这种状态中,人不可能觉悟到自己的奴隶状态,而是被技术所制造的消费品所麻痹——看不到异己的存在,而是把异己的存在同化为自身了,从而失去了彻底变革的基础。
真正自由的实现需要依赖发达的技术。技术可以成为人得以实现真正自由的手段,但现状是:人成为了技术的手段。
——-
1
技术进步的标志——舒服、平稳、民主的不自由
a.在机械化劳动中个性受到压制
b.个体企业集中为大公司
c.调节设备不平衡的经济单位间的自由竞争
d.削减对组织国际资源起阻碍作用的各种特权和国家主权
权利和自由的丧失——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的观点。但被制度化之后,就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成就取消了前提”。
(个人层面)自由的具体实质——免于匮乏的自由。社会的组织方式越来越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时,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批判功能就被逐渐剥夺了。把政治上的反对程度降低了:维持现状的范围内商讨、促进替代性政策的选择。对社会采取不顺从的态度反而显得对社会毫无助益。
(企业层面)企业活动的自由一开始就不完全是一件幸事。假如个人不再作为一个自由的经济主体被迫在市场上出售他自身,那么,这种自由的消失可能将是文明最大的成就之一。
理想中:机器解放了人的生产力——使人可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成为个人自由的条件,个人可以从异己的需要和异己的可能性中解放出来。
现实:国家机器把其防务和扩张的经济、政治需要强加在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上——“当代工业社会,由于其组织技术基础的方式,势必成为极权主义。”
恐怖的政治协作:某些形式的政府或政党统治
非恐怖的经济技术协作:通过既得利益者对各种需要的操纵发生作用;某些特定的生产与分配制度
政治权力操纵机器生产程序和国家机构技术组织。政府通过组织技术和科学来维持和巩固自身。机器的威力使其成为当下社会里最有效的政治工具。——潜在的自由:机器的能力是人的能力的积累和表现。工作世界在什么程度上被理解为一架机器并依次而被加以机械化,它就在什么程度上成为人新的自由的潜在基础。
当今工业文明下,经济、政治和思想自由之类的传统概念已经不能说明“自由社会”了。——它们过分重要,超越了传统模式。——需要符合新的社会能力的表述方式——只能用否定的形式表达。对现行方式的否定。
经济自由=摆脱经济的自由——摆脱经济力量和经济关系的控制。政治、思想自由同理。(P6)
反对解放的最有效、最持久的斗争形式,是灌输那些使生存斗争的过时形式永恒化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人的需求受先决条件(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利益)制约——人的需要是历史性的需要。即把社会需要移植为个人需要。
区分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
虚假的: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从外部强加给人的需要。如果满足这种需要的幸福会妨碍人认识整个社会的病态,它就不是必须维护的。结果是不幸中的欣慰。——例: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事和消费 etc
这些是抑制性需要。
真实的: 无条件需要满足的需要——可达到的物质水平上的衣食住。
真实和虚假的尺度也同样是历史性的。对各种需要及其满足的评价涉及到一些具有优先地位的标准——最充分地利用人类现有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
对这一标准的判断归根结底需要一个人自己回答。但矛盾在于:如果他们的答案依然能够自洽,只要他们接受灌输和操纵,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不能被认为是“自己的回答”。法庭同理。
问题:人自己既然已经是统治的对象,又怎么创造自由的条件呢?
抑制性的社会管理越有效,人越难打破奴隶状态,越难获得自由。虚假性需要的满足阻碍了对奴隶状态的觉悟。
发达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即要求从尚可忍受的、有好处的和舒适的情况中摆脱出来的需要,同时它容忍和宽恕富裕社会的破坏力量和抑制功能。社会控制强求的是对过度的生产和消费压倒一切的需要。欺骗性的自由(P8)
自由是限度内的自由:能选择的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如果商品和服务设施维护着异化,那么在它们之中进行的自由选择就不算自由。——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
====
异议:高估了新闻媒介的灌输力量。人们早已习惯了这些控制。
决定性差别:把已有的和可能的、已满足的和未满足的需要之间的对立(或冲突)消去。
阶级差异平等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工人和老板同样享有电视节目。 表明的是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
发达工业文明中的恼人之处:不合理中的合理性。控制的同时带来了进步、方便和效率。异化概念本身出了问题。(下)人们似乎为了商品而生活。把个人束缚于社会的机制已经改变,而社会控制就是它所产生的新的需要中得以稳定的。
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技术结构和效率是使人服从于已经确立的社会分工的主要手段。——看上去技术的控制符合整个社会利益、体现着理性,以至于反对技术看上去是不可能的。
“潜化”:把外部的转移为内部的——一种区别甚至敌对于外部要求的内心向度,即能够把公共舆论和行为撇在一边的个人意识和无意识。(家庭职能的变化《爱欲与文明》)“内心自由”:人们借以变成和保存“他自己”的私人空间。
这一私人空间正在被技术现实所侵占和掠夺。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占据了人的全部身心。——个人同他的社会、进而同整个社会所达到的直接的一致化。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现状的思想产生的条件“内心向度”被削弱了。P11
异化观念的的问题:当个人认为它们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存在相一致(即认识不到异己存在?)并从中得到自己的发展和满足。这种一致化构成了异化的更高阶段——异化的主体被其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
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当中。生产机构及其产品强加给人们的是整个社会制度。P12 产品可以起到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甚至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它阻碍着质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凡是其内容超越了已确立的话语和行为领域的观念、愿望和目标,不是受到排斥就是沦入已确立的话语和行为领域。它们是由既定制度的合理性及其量的延伸的合理性来重新定义的。(来源 P13-14)——实证主义
一些抗议和越轨不再和现状相矛盾(如“丧”),不再是否定的。它们成为了实际的行为主义的组成部分,是对现状无害的否定,因而它们作为健康的养料之一部分而被现状迅速地消化。
单向度的思想P14——充满自我生效的假设。举例 P15 既成事实的集权主义逻辑。
非操作性的观念就是无法付诸实施的、起颠覆作用的观念。
思想的界限、自我限制。操作主义和行为主义观点成为一种广泛的思想习惯。
======
“进步”并不是一个中立的术语:它的目标是根据改善人类处境的种种可能性来确定。发达工业社会如果继续进步,必然的要求就是破坏现行进步方向和组织。P16
标志:物质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达到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必要劳动时间又降低到最低限度。——技术进步将成为发挥人的才能的工具
马克思曾在他的“废除劳动”学说中预见到这一阶段。
“生存的和平化”,一种历史替代性选择,通过国际冲突来改变或暂息已确立的社会内的矛盾——人和人、人和自然斗争的发展。
下层人民反对这种替代性选择。成熟的工业社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反对这种历史的替代性选择。操作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变成了遏制的理论和实践。——社会变成了凝固的生活系统:在强制的生产率和给人以好处的协调状态中自我推进。P17
工业发达地区的特点:a.使技术合理性完善化趋势 b.在已确立的制度内加紧遏制这一趋势的种种努力。发达工业的内在矛盾:不合理成分存在于其合理性当中。P18 作为目的的生活不同于作为手段的生活。工业化的技术是政治的技术。
退休魔法少女丽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控制的新形式
-
第二章 政治领域的封闭
总体动员的社会:工业文明最为发达的地区。福利国家&战争国家。传统、引起动乱的因素被清...
-
第三章
第三章 不幸意识的征服:压抑性的俗化趋势 abstract:文学的某些重要观念、重要形象及其命运...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