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第二节 靴——民族交融的产物
宽袖 (捕梦银行)
读过 中国历代鞋履研究与鉴赏
- 章节名:第二节 靴——民族交融的产物
- 页码:第7页
第二节 靴——民族交融的产物
靴的起源 P7-8
靴的概念古今不同。今以过踝之鞋为靴,古时除此之外也有将不过踝之履称为靴的,如草靴(即蒲窝)和清代的快靴都不过踝。
关于古代中国靴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其一,认为靴是胫甲(板甲护腿)与鞋结合的产物。
其二,认为靴是齐国著名军事学家孙子发明的。据传,孙子因受膑刑,而被人称之为孙膑。膑刑即为断足刑罚。此后,孙膑便以皮筩子为鞋。后人纷纷学起孙膑,也用皮筩子做起靴来。
其三,认为中国靴始于战国赵武灵王。《释名》云:“古有舄[xì]履而无靴,靴字不见于经,至赵武灵王始服。”《中华古今注》云:“靴者盖西胡服也,昔赵武灵王好胡服,常服之,其制短靿[s1] [yào]黄皮。”多处文献印证,世人一般公认这是中国靴的开始。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为使赵国强大,决心在军事上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射。于是,他引进胡人的短衣、长裤和马靴装备武装自己的军队,终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从此,胡履便成为华夏族鞋履的一部分,且沿用了二千多年。
([s1] 靴或袜子的筒儿。)
西域之靴早于中原并传入中原。
春秋战国连腿皮靴(距今约2300年,相当于春秋战国的连腿皮靴,新疆苏贝希古墓出土,新疆考古所藏)
靴的形制与发展P8-11
古代中国靴的式样,主要有中统和高统两种,其次也有如草靴和快靴等低统靴。靴靿的材料有皮、有布、有毡、有草;靴底则或皮或布,或布底上缀皮。上述靴饰又根据穿者身份穿着场合及历代风土人情而各异。
战国:赵武灵王始服时,“其制短靿黄皮”。
汉代:靴已采用延续至今的反绱工艺。始有锦靴。
北齐:中国衣冠乃全用胡服。
南北朝:靴皆为皮革制。
隋朝:始有六合靴,隋文帝上朝亦著。
唐代:女喜着红锦靴,文武多着长筒乌皮靴。
宋代:靴统喜红色,宋时虽因缠足之故,穿靴女子较唐代大为减少,但宫人亦有著靴的,靴头作凤嘴式样,靴靿有用织锦为之者。(《水浒》中描写宋代靴饰五花八门)
辽代:以祭山为大礼,着错络缝乌靴。朝服着错络缝靴。皇后常穿红凤花靴。
金代:长靿靴为金人服饰特点之一。
元代:方头靴盛于元代。因元代统治者是蒙族,故以穿靴为主,且靴饰颇多。
明代:始有钉靴,文武官员用作雨鞋,明代后,官员贵族多着黑缎靴,明代皮鞋也比较突出。
清代:靴子进入全盛时期,无论是造型、材料和技艺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也与满族的居住区域和习俗有极大关系。清代靴子主要为缎靴(春秋)、建绒靴(冬)、另有鹿皮子靴、陷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虾蟆头厚底皂靴,彩色挖云皮靴等。武将作战帝王出征打猎常穿布纳底皮靴。清代用作戎装之靴皆为薄底,以其轻便而利于战事,平时所着之靴一般来说靴底较厚,此合乎清代靴鞋高底的形制。
宽袖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概论
概论 中国各式各样的古鞋是根据战争、政治、宗教、文化艺术、规制、礼仪和习俗的需要而诞生的...
-
第2页 第一节 古代的皮革鞋履
上篇 历代鞋履研究 第一节 古代的皮革鞋履 中国最早的鞋履是用兽皮制成的。 皮革与鞋履的起源...
-
第7页 第二节 靴——民族交融的产物
-
第12页 第三节 草鞋与木屐文化
第三节 草鞋与木屐文化 草鞋的起源 P12 中国人利用植物的枝叶、根茎为原料编织穿戴用品已至少...
-
第15页 第三节 草鞋与木屐文化
木屐的起源 P15 中国历史上有过各类屐的名称,诸如:木屐、竹屐、帛屐、蜡屐、水泥屐、棕屐、...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