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家庭和私有制
- 章节名:第一部分 家庭和私有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
家庭:
蒙昧时代:群婚制和游走婚制, 母系社会
1, 血缘家庭: 婚姻主要是族内婚,在家庭范围内,所有的同辈互为夫妻,即所有的祖父和祖母为夫妻;他们的子女,也是如此,如此构成三个婚姻层。
2, 普纳鲁亚家庭:血缘家庭排除了父女和母子的性关系,而普纳鲁亚家庭进一步排除了姐妹和兄弟之间的性关系。
野蛮时代:群婚制向对偶婚过渡阶段 母系社会 (对偶婚指一个族内所有的男性属于另一个族内所有的女性,反之亦然,如此,对偶婚禁止父女兄妹结婚)
英雄时代:对偶婚逐渐向传偶婚过渡 母系社会开始瓦解并向父系社会过渡 多夫制和多妻制也渐盛行,但只是文明的副产物,大部分平民仍然是一夫一妻制。
对于未来的婚姻制度,恩格斯给出了矛盾的答案。一方面认为随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财富将逐渐集中在国家和大公司的手里,以财富继承为目的的专偶制将会崩溃,因为男性对女性的专偶制是为了传递男性的财富。另一方面,恩格斯寓言专偶制将会加强,不仅对女性,对男性的专偶制也将成为现实。
社会化大生产后的财富会集中在国家手里,现在没有出现,好像也没有出现的苗头。如果说国家全民所有制和公有制曾经出现过,那么苏联的解体和全球共产主义话语的衰落则啪啪打脸。对中国来说,文革实验的失败,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惨痛的教训还有时代的伤疤。社会化大生产时代,或者说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婚姻制度会是什么样子吗?我认为,现代专偶制极大地强化了。一夫一妻制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被确立起来。法律意义上的财产继承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婚姻和子女再也不是传递财富的唯一手段,感情和心理因素在未来将变的更加的突出。
婚姻是一份社会契约,由男女双方自愿缔结。当然,如果一方要求解除社会关系,那就意味着契约的解体和失效。家庭和婚姻制度的复杂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份简单的经济关系或社会关系,还包含了人类的感情和性,承担着传递后代的任务,当然还包含那个被娱乐工业消费了无数次的“爱情”。我们该怎么样看。而恩格斯的深刻和伟大之处,就是他用纯物质或纯经济的眼光分析家庭和婚姻制度,分析几乎是所有的社会关系,当然这也是他的浮浅和诟病之所在,因为人类之间的关系充满和不可知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未来的婚姻制度更是如此,毕竟,在这个VR和充气玩偶时代,在LGBT几乎要成为潮流的世界,谁又能够预测未来的婚姻制度呢?
私有制 :在野蛮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学会了驯养和繁殖牲畜,学会了种植粮食作物,于是财富大大地增加了,私有制的萌芽诞生于此。
从野蛮时代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时间段,人人类的财富开始大规模地增加,其标志就是牲畜的驯养和繁殖,以及粮食作物的种植。俗话说,饱暖思淫欲。于是,男性想改变以前的继承制度。恩格斯说得很轻松“必须废除母权制,而它也就被废除了。”[i]可是,母权制的继承制度是按照女性的脉系来传递的,假设一个男性有相当的财富,由于当时氏族为了保存自身,防止自己族内的财富外流,又因为男性当时是属于母亲的氏族。如果按照以前的继承规则,那么他只能够把财富留给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兄弟姐妹的子女或者母亲的兄弟姐妹,而绝不能够留给自己的子女,因为男性的子女属于他母亲的氏族。
男性因为有了财富,但他在族内关系谱系的地位仍然很低。一般来讲,男子平常当时生活在母亲的族内,等他成年在生殖欲望的作用下,按照对偶婚的原则,另外一个族内的任意女性都是他的妻子。他走进妻子氏族的大门,敲开妻子的房门,留下自己的种子,通常当天就返回母亲的族内,因为他是属于母亲的氏族。但是,当男女之间渐渐的地产生感情,男人会去经常的看望自己子女,并且此时他已经拥有牧群,牲畜,粮食,以及其他的生活工具和经验,这些可以统称为财富。于是,等他将死时,他努力按照自己的意志把财富传给妻子的子女,也就是自己的子女,而不再按照通常的传递方式留给母亲的兄弟姐妹,兄妹或者兄妹的子女。这个过程肯定会发生冲突和,于是新的氏族或许由这位男性开创,他带着他的财富和妻子儿女,游走他乡,建立一个新的族群。
就这样,恩格斯严密地论述了对偶婚和群婚制在氏族关系谱系里的位置和作用,讨论了私有制的产生发展使母权制解体并且向父权社会演变。恩格斯完全从经济角度解读原始家庭的关系变迁,有以偏概全之嫌。
国家的起源 对恩格斯的理论不是很感兴趣,个人还是喜欢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的关于国家和政府的起源问题。
[i]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