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 章节名: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 2017-11-12 12:17:45
P450 有很多人被人评价得太高了,而无法让人亲爱。他激起我们的敬仰,但他是太高出于我们之上了,使得我们不敢以亲切的爱去接近他。 P452 崇高的情操要比优美的情操更为强而有力,只不过没有优美情操来替换和伴随,崇高的情操就会使人厌倦而不能长久地感到满足。 P466 受了重大的侮辱之后公开进行毫无顾忌的复仇,这本身就有着某种伟大。而且尽管它也可能是无法容许的,然而讲述起来它仍然会以惊恐和满意而扣人心弦。 P480 伟大而显赫的人物,在衣着上必须看来是简单的,最多只是华丽的,而小人物则可以着意装饰打扮。 P485 有财富但并无成绩可言,甚至于也会受到毫无利害关系的人们的尊敬,或许是因为富人这一观念符合于可以由之而得以实现的那些伟大行动的规划的缘故。 P494 优美感当其中完全缺乏高贵的成分时,就会蜕化变质,于是人们就称之为愚昧可笑。一个具有这种品质的男性,如果年轻的话,就叫做纨挎;如果是中年的话,那就是一个花花公子了。 P515 对于宇宙无穷大的数学概念、对永恒性的形而上学的考察、天意,我们的灵魂不朽,都包含着某种崇高性和价值。 P542 真正的德行只能是植根于原则之上,这些原则越是普遍,则它们也就越崇高和越高贵。这些原则不是思辨的规律而是一种感觉的意识,它就活在每个人的胸中而且它扩张到远远超出了同情和殷勤的特殊基础之外。我相信,如果我说它就是对人性之美和价值的感觉,那么我就概括了它的全部。前者乃是普遍友好的基础;后者则是普遍敬意的基础。而当这种感觉在一个人的心中达到了最大的完满性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确实该爱他自己和尊重他自己,——但这是仅就他乃是他那博大而高贵的感觉所扩及于一切人之中的一个人而言。唯有当一个人使他自己的品性服从于如此之广博的品性的时候,我们善良的动机才能成比例地加以运用,并且会完成成其为德行美的那种高贵的形态。 引自 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P551 同情和殷勤乃是美好行为的基础,但它们或许会被一种庸俗的自私自利之压倒的重量所窒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它们根本就不是德行的直接基础,尽管它们既然因为与之相关而受尊敬,于是也就博得了它们的那种名声。因此,我可以称它们是被采用的德行,而把那些有赖于原则的称之为真实的德行。前者是美妙动人的,而后者却是崇高而可敬的。受前一种感情所支配的心灵,人们就称之为一颗善良的心,而这样的一种人便是善心的;反之,人们却有权说一个依据原则而有德行的人的心是一颗高贵的心,而称他本人是一个正直的人。这种被采用的德行和真实的德行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们对好心好意的行为都带来一种直接的欣慰。好心的人依据直接的殷切感,没有其他的想法而自由自在恬然自得地活下去,并对任何别人的困苦都感到由衷的同情。 引自 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见义不为,无勇也。在善良之上还有高贵。
P556 既然这种道德的同情还不足以把怠惰的人性驱向对公共有利的行为,于是天意就在我们身上安置了另一种感情;它是美妙的,能使我们行动起来,并且还能导致庸俗的自私与共同的享乐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就是荣誉感,而继之而来的便是羞耻心。 引自 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但在当今的社会上连羞耻心都没有了。
P564 就仿佛是别人判断就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和我们的行动似的。由于这种动力而发生的事,一点也不是道德性的,因而每一个想被别人认为是如此的人,都小心翼翼地在掩饰自己的荣誉欲的动机。这种品性甚至于也不如好心肠那么紧密地与可敬的德行相关联,因为它不是直接由于行为的美好而只是由于它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是否合宜而被引发的。既然荣誉感也很美妙,所以我就可以把由此而形成的与德行类似的东西称之为德行的闪光。 引自 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基于原则的德行(高贵的)——同情心与殷勤即好心肠(善良的)——荣誉感——羞耻心(德行的闪光)
P578 由原则而产生的真正的德行其本身就有着某些东西,看来是与温和意义上的忧郁的心灵状态相一致的。 P582 它「指好心肠」就是与我们所称之为活泼的那种心灵方式最为自然地相结合在一起的,那种心灵方式是变化多端的而且是屈服于享乐的。我们所称之为被采用的德行的那种可爱的品质,就必须是向这种气质里面去寻求。 P584 荣誉感往往都被当作是激动型的情绪的一个标志,而我们就可以由此采取一种描述那样一种性格的立场来探索那种美妙感觉——它们大部分只不过是以炫耀为目的——的道德后果。 P596 他「指在感情上属于忧郁型的人」的幸福首先是满意而不是欢乐。他是坚定的。因此之故,他就使自己的感情听命于原则。他们所服从的这种原则越是具有普遍性,而且把低级的感情也包括在内的那种高级感情越是广阔,他们也就越是因此而不屈从于种种无常的变化。 P604 偶然的魅力可能发生变化,然而她却永远都是他的妻子。高贵的基础是始终如一的,并不是那么屈服于外界事物的变化无常。与冲动相形之下,原则就具有这样的特性,而冲动则只不过是由个别的机缘所激发的而已;因此,一个有原则的人就与一个偶然被好心或怜爱的动力所控制的人,是处在相对立的地位的。 P611 一个属于忧郁型心灵结构的人,不大关心别人是怎样判断的,别人认为什么是善或真,他在这方面依靠的仅仅是他自己的看法。因为他的动机出自于原则的本性,所以他不轻易同意别人的想法,他那坚定性却也有时候退化成自以为是。他以漠然的态度看待风尚的变化,他以鄙视的态度看待风尚的炫耀。 P615 娴于辞令是优美的,而深思的缄默则是崇高的。 P619 他「指属于忧郁型心灵结构的人」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一个严厉的审判官,而且也常常不免对自己以及世界都会厌倦。 P653 他「指属于激动型心灵结构的人」要远比一个单纯被偶然的印象所驱遣的天真活泼的人,更加按照原则而行事,然而这种原则并不是德行的原则而是荣耀的原则,而且他也没有美感或行为的价值感,他的感情只是世人可能对它们怎样加以评价而已。因为他的作为——就人们看不见它所以由以产生的来源而言,——在其他各个方面都几乎和德行本身一样是普遍有用的,所以在一般人的眼中他也就博得了和有德的人一样的高度评价。但是在精明的眼睛面前,他就小心翼翼地掩饰自己,因为他很明白发现了他那追求荣誉欲的秘密动机会给他的尊敬带来什么。因此,他就要格外投身于弄虚作假,在宗教上是虚伪的,在社交上是一个谄媚者,在政治党派上是随着形势而翻云覆雨的。 P666 既然在谨小慎微的合成品之中,并没有在特别突出的程度上着意掺入有任何崇高的或优美的成分,所以这种心灵品质就不属于我们的考察范围之内了。 P677 凡是对美好的音乐觉得冗长的人,就要使人强烈地猜测到,美好的作品和美妙动人的爱情对于他也都不会有什么力量。 P679 有一种精密入微的精神或精妙的精神(esprit des bagatelles),它表示出一种细腻的感情,但它却是与崇高背道而驰的。那是对某些事物的情趣,因为它们是非常之精工细作而又煞费苦心的,诸如一首可以回环诵读的回文诗、谜语、藏在一枚戒指里的钟、跳蚤环,等等。那是对一切安置得巧妙并且精心排列得整齐有序的东西的一种情趣,尽管它们是没有用处的 P692 假如一个人具有大量理智的优异性而同时却并不具备对真正的高贵与优美的强大感受力,——那终究是能很好地而又合规律地运用这种心灵秉赋的动机,——那种这种才能就是枉然赋给他了。 引自 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大师之谓也!
P693 现在,习惯上总是只把能向我们更粗鄙的感受提供满足的东西称之为有用的,亦即那些能使我们饮食丰盛、衣着和居室器用奢侈以及宴客浪费的东西; P708 在人类中间根据原则而行事的人,只有极少数;这却也是极好的事,因为人在这种原则上犯错误乃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事,而这时候,原则越是具有普遍性,并且为自己确立了那种原则的人越是坚定不移,则由此而产生的损害也就蔓延得越远。 P713 把自己最可爱的自我定位在眼前,作为是自己努力的唯一参照点,并且力图使一切都以自利为轴心而转动的人,这种人「指出于好心肠的驱使而行事的人」乃是最大多数。在这一点上是不可能有任何不利的,因为这种人乃是最勤奋的、最守秩序的和最谨慎的,他们给予了全体以支撑和稳固,从而他们就无意之中成为对公众最有利的,这就创造了必要的所需并提供了基础,使得一些更美好的灵魂得以发扬美与和谐。 P777 我们也看到,某些感觉上的精美性也被算作是一个人的优点。有的人能够大吃上一顿肉食和甜食,然后又能无比舒畅地大睡一场,我们很应该把他说成是胃口好的一个标志,但并不能说是一种优点。反之,谁能用一部分吃饭的时间来聆听一曲音乐或者能够在一种舒适的消遣中沉湎于一幅绘画,或者高兴念一些有趣的东西,也许只不过是一首小诗;那么他在别人的眼中就占有一席趣味更高级的人的地位了,我们对他就会有一种更加垂青和更值得称道的看法。 引自 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27人阅读
皮波迪先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译序
我的短评 康德先生也免不了历史局限,带有强烈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当然,其对于优美感和崇...
-
第一节 论崇高感与优美感的不同对象
P361 人们各种悦意的和烦恼的不同感受之有赖于引起这些感受的外界事物的性质,远不如其有赖于...
-
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
第三节 论崇高和优美在两性相对关系上的区别
P783 第一个把女性构想为美丽的性别这个名称的人,可能或许是想要说点什么奉承的话,但是他却...
-
第四节 论民族性——就其有赖于对崇高与优美的不同感受立论
P1091 在我们这部分世界的各个民族里,我的意见是:在优美感方面最使自己有别于其他各个民族...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