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章节名:000
很多佳偶在幻灭期就阵亡了,他们未能进入内省阶段,看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是如何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要对方为自己负责。他们未能把亲密关系看成是修行的道场,而在其中成长、学习。 夫妻,镜映内在的过程;子女,成为生命的老师;父母,成为力量的源头;人际,成为自我的镜子。 感觉的重要性:从人性上来说,我们倾向于保护自我最脆弱的部分,然而这也是造成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为了成为一个情感成熟的成人,重要的而是突破这个保护机制,并正视我们的感觉,才能发现心灵最惊人的秘密。 责任的重要性:责怪、批评和指责是人类防御机制的关键要素。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然而,责怪、批评与指责的态度最终只会加强自我的受害者意识。受害者常感到无力、无助、无价值且无法自我满足。他们的防卫机制常常使自我否定,并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德正确的位置。当我们坦然面对内在的受害情绪时,我们将有机会更具有意识地正视这份感觉,并了解这仅是一种感受,而非事实。责怪、批评与指责也终将不再发生。 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 一开始也许我们只想跟另一半分享这份爱,但从“灵魂关系”中得到的真爱不能被局限在俩人之间,而是要推及整个世界。 有时候,起初很美好的事物,最后会变得十分丑陋。事实上,在北美洲,被亲密伴侣攻击的概率比遭到陌生人攻击的概率还大。 闪闪发光物,并非尽黄金。 我相信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改造过程就这样开始了。一旦找到有潜力满足我们需求的候选人,我们就着手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的理想伴侣。只要一点点的帮助,他们就可以变成能让我们快乐的人。我们会想,这不只是为我们自己好,也是为他们好。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会让我们走上通往地狱之路。 当你了解了期望和要求对你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之后,你很快就会明白它们所造成的后果-使人不悦的,但十分确切的,双方都要承受的后果,如压力、失望和愤恨。 两个人都对彼此做过渡的情绪索求,会在脆弱的亲密关系互动上,施加极大的压力。 愤恨是悲苦、不满足、失去信任感的组合。 在你找出自己真正的情绪需求之后,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愿不愿意放弃这项期望呢?”,换句话说,我愿不愿意不再把这项需求当作伴侣的职责?我愿不愿意寻求自己内在的力量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呢?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直觉会告诉你应该如何放手,你该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就交给你的灵魂去处理。 事实是,我们并不需要自己认为需要的东西。需求是在我们忘记自己的心早已拥有一切时,才会有的错误想法。当放弃一项需求时,我们便把心中原本被需求占据的空间释放出来;而宇宙中是不容许有空洞存在的,所以我们心中的空间将会被爱所填满。 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绪上的需求。 想要安全度过“月晕现象”阶段,你就要学习放手和接受。 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负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愤怒、绝望甚至背叛等感觉。事实上,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再被错觉所迷惑。这其实是件好事。人类是尊重并渴求真相的。如果无法赶走错觉,就看不到真相,那我们就像是被禁锢的囚徒,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平静与满足。亲密关系能够驱散我们对爱的错觉。幻灭是灵魂给我的礼物,让我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要记得,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不要忘了伤痛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沮丧。 种下想法,就得到行动;种下行动,就得到习惯;种下习惯,就得到人格;种下人格,就得到命运。 每个自我局限的信念,都来自过去的创伤。 痛苦的经验往往会让我们产生对自己和世界的一些限制性信念。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但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 每个人都会伤害他所爱的事物。 每个选择都有其后果,不幸的是,有时你早已忘了自己的选择,后果才浮现。 事情的真相是,他们都在试图控制对方的行为,借以控制过去的创伤。 后来我才明白,吵架时我们说的话和事情没有太大的关联,我们只是用言语来伤人,同时替自己的行为找个符合逻辑的借口而已。但是,言语攻击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而只是用暴力来保护自己。所有攻击都是出于自卫。 如果你感到愤怒,怒气其实是在保护你不去感受痛苦。如果我们能对自己诚实,并选择面对痛苦,我们就会了解这是治好旧痛的机会。 如果神要毁灭你,会先让你骄傲。 必须经过漫长的旅程,两颗心才能合二为一。 如果权力斗争中的双方都固执己见,相信对方是错的话,问题就出现了。 正方逃避痛苦的方式,就是否认问题的存在;而反方逃避的方式,则是专注在恼人的事情上,并将其夸大,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别人怎么待你,取决于你采取的立场。在权利斗争中,只要你采取了一个立场,你就会自然地让对方采取相反的立场,这也决定了对方会怎么响应你的行动。所以,如果你不喜欢现在亲密关系的状态,你只要放下立场,去寻求和谐就可以了。 如果玛丽和约翰能为自己的旧痛负责,而不怪罪对方,将痛苦表达出来,使其浮上台面,借由这样的方式,他们其实可以选择爱他们自己。只要两人察觉到了痛苦的存在,就可以选择平静地体验它,用爱来支持彼此,一起度过。要做到这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沟通。如果玛丽和约翰坚信对方对问题的看法是错的,那他们就只会专注于证明自己是对的,而让冲突升级甚至爆发大战,这一定会阻碍他们接近自己的灵魂。他们的亲密关系甚至会产生破裂,导致分手。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造成问题的伤痛并没有痊愈。痛苦仍潜伏在他们心中,一有机会就又会出来作怪。 对伴侣的糟糕评价,都是由自己的痛苦所造成的。 一旦他们不再把解决问题视为自己的责任,他们就能把心力用来处理更重要的事,而问题已经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也就会自然地转变为一份礼物,让他们重新找回对生命的信心。 会指控对方往往是由于太多的假设。 表达绝对真实的事实的意思是,我所说出的话,不会让冲突更加恶化。如果我只描述自己的情绪,却不把别人当成该负责的对象,那么我说出的话,就是不争的事实。 我发现所有亲密关系的冲突,其实都代表我自己内心的冲突。 我发现敌人的真面目就是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察觉报复的迹象并选择改变,是很重要的。思考一下你和别人发展亲密关系的原因,你就会了解,你的目的并不是要伤害任何人。争吵是谁开的头不重要,因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会争吵是因为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如果痛苦浮现,你却选择让自己痛上加痛的话,那么你已经失去了方向,需要重新思考你再亲密关系中的目标。如果现在你面对痛苦的方式,还是和三岁的时候一样,那么你就无法成长。你将一辈子在自我防卫中度过,无法信任别人,而且各种微妙方式的报复,将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要记得,报复是一把双刃剑,施加报复的人和被报复的对象,受到的伤害是一样深的。而且,选择报复虽然很容易,却并不是阻力最少的途径。事实上,这是阻力最大的一条路。报复让你难以体验真爱。如果你选择报复,最后一定会走上自我放逐的死路,这也就是结婚誓词从“我愿意”变成了“不必麻烦了”的时刻。 你非常有必要用全新的心态来面对亲密关系中浮现的痛苦。 如果能在亲密关系中采取百分之百的负责态度,我就能轻易地找到较成熟的解决方式。沟通是不能用一人做一半的方式来进行的。如果我认为我做我这一半,伴侣也得做她那一半,两个人才能沟通的话,那么我就是对她有所期望,也就是再一次把我的快乐当做她的责任。但是我们知道,期望会导致失望以及愤恨,这会让权利斗争更加恶化。决心只有一种,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决心,百分之五十的决心是不算数的。 除非我能对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情百分之百负责,否则我永远不可能快乐。而且,如果我不愿意面对自己心里的所有事,我就没办法达到完全负责的目标。 有一件事是很确定的,如果无法承认这些丑恶的事物是你的一部分,你就没办法去爱它们,因为你无法爱跟你无关的事物。 对自己百分百负责,不但能让你的亲密关系起死回生,还能让一部分的你-你认为早已死去或从未存在过的那部分-也活过来。 你对伴侣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 石墙并不构成监狱,铁栅也不构成牢笼。 个人感觉,“受害者”这个词让我很不舒服,因为它让我联想到虚弱、无助和恐惧,而我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心里有这些感觉。然而这时我能想到的词当中,最适合解释为什么在旁观者看起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却能让当局者深陷其中而走不出来。 我们心中的拯救者所做的事,就是努力地让我们处在没有痛苦也没有问题的理想境界。拯救者最正面的态度,是除了同情受害者之外,也同情迫害者,并提供有益的忠告。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没有什么问题时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只有当你愿意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完全负责的时候,你才能得到选择的力量。 如果你真的想要真理,真理就会自己找上门。 因爱而结合的家庭是没有家族牵系的,因为所有的牵系都是一种束缚。 如果你死忠于家中代代相传的处理感情及问题的方法,你就没办法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相反地,真正爱你的家人,则能让你自由地顺从你的心来做事。 这种塑造的过程是出自对归属感的需求,所以它会掩盖我们灵魂的真正目的,并埋没我们的天赋。 我想要的是慈悲,不是牺牲。 内省能让你了解,你一生中做出的牺牲,都是为了埋伏在你心中的“坏人”而做补偿。 有放纵者,牺牲者才能存在。 虽然弥补伴侣的放纵不是你的职责,但对方放纵的行径确实是你的责任。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有能力对伴侣的行为做出响应,而不是采取牺牲的方式。 如果扮演牺牲者,你就会吸引别人来扮演放纵者。 我们常常对别人有很多意见。有时候是赞赏。有时候则是尖锐的批评。好像我们越了解一个人,对他的意见就越多,不管是好是坏。这是认识别人的过程的一部分。但我们很少质疑这些意见到底从哪里来。基本上,我们对别人的意见,是在观察他的行为,并用自己的想法诠释之后所形成的。我们对别人行为举止的诠释,都只不过是把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及信念投射出来罢了。我们所看到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怎么评论别人,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 要完全接受阴影人物,需要极高的道德勇气。 在最高处的人是孤独的,可是谁在乎呢,在最低处也是孤独的啊! 有很多事值得人为它而死,但爱是唯一值得让人为它而活的事。 怀疑的心理会把你过去的创伤投射至你的未来。 怀疑的心理是小我用来维持你的自我局限观念的工具,它会让你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 如果怀疑的心理能与爱整合到一起,它就能转变为明辨的态度。 我认为你的心和灵魂最关心的不是你在亲密关系中的去留,而是怎样做才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 依附情结往往是人们自我牺牲的动机。 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经在那里了。 启示是灵魂与人格之间的桥梁。 你永远不需要去寻找、追逐或赢得爱,因为爱不会躲藏,不会跑走,也不会向你要求任何代价。你只要在心里为它留一块空间,爱就会自然地注入你心中。 引自 000
7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