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部分。
- 章节名:提琴部分。
小提琴和弦演奏法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是Ole Bull (1880年去世),他的琴马非常的扁,他想办法将弓身与鬃毛之间隔出一段,较大的距离。有趣的是,他常常声称这种办法并非他自创,而是借用自以前的小提琴技法。这样看来,在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中,巴赫需要的是一件无所不能的乐器
....
即便真有这样一件乐器,也不见得能满足他的要求。我们的意大利弓以及弧度过大的琴马显然不合格。为了像他那样演奏这些奏鸣曲,我们必须挫平琴马的弧度,使得琴弦尽量在同一水平线上,要将弓的形状调整至无论鬃毛从头到尾,如何弯曲都无法触碰到弓身(的样子)。
巴赫时代的德国小提琴手因此可以随意地调节鬃毛的松紧。(若)用今天的演奏方式,要将弓抛至低音弦上才能极费力地奏出一个和弦,并且毫无美感可言。
那个时代的琴手则轻松得多。他只要稍稍将鬃毛松开一些,其弧度就可以覆盖全部的琴弦。
因此,小提琴复调演奏在德国极其成熟,而意大利人几乎闻所未闻。由于17世纪末,意大利就已出现完全用机械调节的直弓。由于无法在演奏过程中调整张力,这种弓将复调演奏限制到了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即便将其放松,也无法曲成拱状覆盖琴弦,只会从弓身上垂落下来。况且,旧式德国弓的弓身也不是直的,鬃毛和弓身之间会留有一个相对的空间。
nolix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718页
p.718: 有时候,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找到一个乐章的恰当速度,有些乐章到现在仍是一个...
-
第343页
p.343: 在阅读第三首帕蒂塔的前奏曲时,我们根本无法相信巴赫竟能想到让管风琴去演奏这些重复...
-
提琴部分。
-
小提琴部分和勃兰登堡部分。
我们可以从这首恰空和管风琴的帕萨卡利亚的比较之中获得教益。后者事实上也是一首恰空,在管...
-
小提琴和管风琴部分之又一段。
我们能从恰空中观察出,巴赫如何在复调写作和单声部写作之间谐调轮替。为了减轻听众的负担,...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