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页码:第1页
《文艺心理学》:"我们要研究'在美感经验中你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研究'什么样的事物才算是美'的问题,因为事物能引起美感经验才算美,先知道怎样的经验是美感的,才能决定怎样的事物引起的经验是美感的。" 应该是,第一个问题研究的是客观事物投射在主观的感受。第二个问题研究的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本身。由于我们人是判断美丑的主体,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存在美丑,而是人类以自身价值观念为标准衡量客观事物。
正如世界一切事物相较于自身无所谓意义。意义来自于他者相较于自身实用价值的判断。所谓的"自我"正是由于他者存在,通过"客我"的形成而产生的对立面,即"客观相对主义"。
假如不能认识到自身是作为自然和社会整体中的环节之一,丧失辩证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则自我中心、功利主义——事物唯有相较于自身有价值才应当存在(剥夺)、投入如果没有得到回报不应该投入(自私)。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学可能有失偏狭,但学得的经验却削弱了灵性与直觉冲动。因此认识时益学损道,实践时益道损学。 所谓"无招胜有招",所谓"了解世界的恶后依然爱这个世界",在逻辑思路上是类似的。
4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