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17页 用人不利
- 章节名:用人不利
- 页码:第21417页
造假山当然要选奇石。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名园甚多,也有废弃了的;应崇一一看过,却都不甚当意。这天到了贡院西桥,一处废园,据说原是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的祠堂,其中有块卧倒在地的石头,却大有可观。 论石之美,有个三字诀,叫做“瘦、皱、透”,应崇看这块石头虽一半埋在土中,但露出地面的部分,足以当此三字,判断另一半亦复如是。 正在反复观赏之时,只见有个须眉全白老者,短衣草鞋,手里捏一枝湘妃竹的旱烟袋,意态萧闲地踱了过来。应崇看他打扮不似缙绅先生,那气度却似退归林下的大老,顿时肃然起敬地问讯。 “老先生尊姓?” “不敢当。我姓赵。足下贵姓?” “敝姓应。”应崇问道:“请问赵老先生,这废园可有人管?” “怎么没有?我就是。” “喔!失敬,失敬。”应崇连连拱手。 赵老者一面擎着旱烟袋还礼,一面问道:“足下要找管园的,有何见教。” “想请教请教这块石头。” 赵老者点点头,将应崇自上而下端详了一番问道:“足下想来亦有米颠之癖。既承下问,不敢不告;提起这块石头,大有来历,原是从大梁艮岳运来的。” 原来是宋徽宗艮岳的旧物,千里迢迢,从开封运来,亘历六、七百年之久,名贵可知。 “足下恐怕还不知道这块石头真正的妙处。”赵老者回头喊道:“小四儿,拿根‘浪竿’来!” 晾衣服用的竹竿,杭州叫做“浪竿”。小四知道要“浪竿”作何用途,取了来一言不发,从石头的一端伸进竹竿去——这时应崇才发现石头中间有个碗大的孔,贯通两头,竹竿很容易地从另一面冒出头来。 “这才是真正的‘一线天’。”应崇很快地想到这块石头叠在假山上,到得正午,阳光直射入山洞,圆圆的一道光柱,岂非很别致的一景。 “赵老,”应崇率直问道:“这块石头能不能割爱?” 赵老者又细看了几眼,开口说道:“足下是自己起造园林,还是为人物色材料。” “实不相瞒,我是应胡财神之邀,替他来改造花园,得此奇石,我的图样又要修改了。 “原来是他!”赵老者摇摇头说:“我不造这个孽。” 应崇愕然,“赵老,”他问:“这话怎么说?” “说起来,这位胡大先生倒是值得佩服的,好事也做得不少。可惜,这几年来骄奢淫逸,大改本性,都是他手下那班卑鄙小人奉承得他不知道天高地厚。从来勤俭兴家,骄奢必败;只看这块石头,当年道君皇帝,如果不是要起艮岳,弄出什么‘花石纲’来,金兵哪里到得了汴梁?足下既以此为业,想来平生也替达官贵人造过不少花园,不知道这几家的主人,有哪几家是有贤子孙的?至于这位胡大先生,尾大不掉,真是他的好朋友要劝劝他,趁早收山;倘或依旧撺掇他挥霍无度,迟早有受良心责备之一日。” 这番侃侃而谈,使得应崇汗流浃背,深悔出山之非计。但事已如此,总不能说退还聘金,收回图样;只好托词家乡有急事,坚辞监工的职务。 引自 用人不利
47人阅读
辉夜姬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1226页 对抗潮流
照例的,胡雪岩每一趟到上海,起码有半个月工夫,要应付为他接风而日夜排满了的饭局,第一是...
-
第21282页 对抗潮流
只是眼前有一样情况,非速谋对策不可,光绪五年怡和洋行在苏州河边,设了一家缫丝厂;今年—...
-
第21417页 用人不利
-
第21621页 美人圈套
原来胡家也仿佛宫中那样,有好几个小厨房;胡老太太专用的小厨房,归小刘妈管,诀窍传了给她...
-
第21643页 美人圈套
胡雪岩造了一座走马楼,共分十二区,安置十二个姨太太,所以这座走马楼又称十二楼。
> 查看全部9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