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 苏黎世
- 章节名:苏黎世
- 页码:第110页
以下随感笔记来自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群《最危险的书》共读计划
第一部分的结束语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糊小糊
作者撰写第一部分是有一些逻辑上的安排的,从表面上来看,是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人物的出场顺序、人物关系的亲疏程度来逐步展开,不仅介绍了影响乔伊斯生活和写作的关键人物、重要事件,也交待了乔伊斯作品产生的历史、现实背景。但同时,这里面也隐含了乔伊斯从写作之初对于小说的尝试,到写作方向的选择,到艺术思想的成熟,完整地将乔伊斯整个创作路径的描述穿插在这些人事之中,卒章显志,体现了乔伊斯个人的意识形态变化。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整理资料、选取和编辑素材方面的能力和喜好。
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将每一个关键性人物独立出来,单独成篇,这些人有的给乔伊斯以创作的灵感,有的则给予乔伊斯写作上支持,像是专门为他们写的小传记,篇幅不多却又能通过他们的语言、动作甚至心理活动,捕捉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不仅如此,作者又见缝插针地将这些独立的人物穿插到其他人物的描述之中,使得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比如庞德。
当然,所有的叙事线条都是在围绕着乔伊斯写作尝试和实践这条主旋律来展开,清晰、曲折而动人。
在巴黎高乃依旅馆中,乔伊斯密密麻麻地写下一大堆与悲喜剧相关的概念;
当炮弹和空袭逼近乔伊斯的里雅斯特的公寓时,他正在埋头写作;
在苏黎世堆满笔记和钢笔的杂乱不堪的公寓地板上,乔伊斯还是在埋头写作。
他好像与世隔绝,却又“与世争吵”;他好像在追求心之所属的永恒之物,但注意力却始终离不开他所接触的一切物质生活本身。#随感 进度 第一部分
2、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都柏林的夜市区 晓逸清欢
今天读完了第一部分,对乔伊斯及《尤利西斯》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逐一登场——
挚爱及伴侣娜拉·巴纳克尔[娜拉·巴纳克尔]
由意向主义转到漩涡主义的埃兹拉·庞德和对他影响重大朵拉·马斯登[漩涡]
善良而坚定的韦弗小姐[心灵的作坊]
充满信念的玛格丽特·安德森[小现代主义]
美国纽约有名的艺术品收藏家、富翁、律师约翰·奎因[现代主义的美弟奇]
一个个与乔伊斯和《尤利西斯》相关的人物的小传记组成了这部大传记的第一部分。这些人的出现,对于深受贫穷与疾病困扰的乔伊斯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同时,我们跟着乔伊斯从都柏林逃亡到的里雅斯特,再到苏黎世。贫穷与病痛没有击垮他,他终究是没有辜负生活对他的历练,更没有辜负那些对他充满希望,无私给予帮助的人们。很期待接下来的故事。"
3、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立冬的前夜
今天,读完了“最危险的书”第一部。第一次参加读书会这样的活动,看着大家写着高水平的书评,如同跟很多智者对话,涨知识、开眼界呀!!!
“尤利西斯”书,我没有看过,乔伊斯的书,我也没有读过,拿到这本“最危险的书”时,我还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读懂,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跟上读书的进度,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写出像样的书评,还有,就是内心深处也渴望成为像你们一样有深度、内涵、爱看书的人,所以,不给自己一点压力,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读“最危险的书”,如同前言介绍的一样,并不觉得枯燥,还有一种想看下去的冲动,翻译的也流畅,作者耐心、细致的叙述、描写,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乔伊斯和跟乔伊斯有关联的一个一个鲜活的人物。
读的时候,时常感叹,一个人的天才、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仿佛出生是被上帝的手指点了一下,而自带天赋的人,现实中却要受尽磨难,过着不被人理解的生活,天赋才能熠熠发光,照亮后人。
#随感 进度[苏黎世]
盲人乔伊斯与文学家乔伊斯
4、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hyp
当乔伊斯一家踏上瑞士领土时,乔伊斯33岁,娜拉30岁。对娜拉来说,从把手伸入乔伊斯裤裆的那天开始,已经十一年了,她已经被家庭俘虏了,而乔伊斯没有。即便生活已然如此艰辛,作为夫妻的两个人似乎还是同床异梦:娜拉想的是生活,乔伊斯想的是艺术。从都柏林到的里雅斯特,再到苏黎世,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对乔伊斯的创作可能是好的,对娜拉和孩子们的生活就不一定了。当乔伊斯暗示她出轨以便于自己揣摩人物的时候,娜拉选择了暂时离开,这对两个人都是种伤害。乔伊斯不知道吗?他可能真的不知道,因为疾病。长年的眼疾和治疗眼疾时所用的药物,对乔伊斯精神和肉体上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他害怕,所以能吃药就不手术,不发病就不主动看医生。他害怕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害怕的状态好像持续了很长时间。有种说法,动物在濒死的情况下性欲最强,因为繁衍后代是最要紧的事。我想,对已经有一双子女的乔伊斯来说,对始终自认为是艺术家的乔伊斯来说,长久的疾病痛苦可能是他创作《尤利西斯》乃至后来的史诗的直接动力来源——司马迁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语,是否也有此意呢。这时候的乔伊斯好像就是为《尤利西斯》的创作而活的,而我为娜拉感到难过。#随感 进度[苏黎世]
5、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先锋派与冲锋队 不然
苏黎世 今天这一章的重读让我短暂的进入一个时间扭曲的异世界,也许因为同时读一本书的不同部分以及其他不同门类的书籍诗歌终于到了一个临界点……“突发眼疾”!什么?!难道不是已经很久了吗?“尤利西斯才写到早上八点钟”!什么?!不是快写完了吗?……不过这一章即使重读给我最深印象的仍然是尤利西斯的成书过程。对我来说,一篇文章一本书就是顺着写下来的,最多就是几个大部分之间先写了某一个部分而已。但是对尤利西斯来说,他是一个字一个词(也许甚至一个标点)慢慢插入“荷马史诗”的框架中的,他把《奥德修斯》凌迟了,留下骨架,然后用自己手边的材料一点一点重新组织这个庞然大物……写到这里我只看到一个眼睛放光的科学怪人了……
6、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阿加莎的东方快车 罗萨里奥的西西
"手术的描写惊为天人,反复阅读了好多遍,不需要作者后文的提醒,也能通过这段描写想象出乔伊斯究竟有多么崩溃。“想象自己像老头一样哆哆嗦嗦地摸索着找纸片”“故事直到午夜才结束,他写了三年,但故事发展仍然停留在早晨8点。”很多绝望和放弃不过只是一个打破原本生活的时机。但举世瞩目的事件一定要经过一波三折。尤利西斯的写作过程或许和它的内容一样伟大。
不过在行文的设计上,娜拉出走那一段太过突然了,前文并未提及,出现是已经是“娜拉从巴拉巴拉寄来的信中写到”,然后在后文才做出说明。暂时还看不出这种写法的寓意"
7、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夜舞者尼任斯基 娟子的拉耳朵飞
乔伊斯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与众不同的文学天赋,自认为可以担负起用文学改变世界的艺术家使命。
记得有读者问过一位作家,想成为作家,是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作家回答天赋更重要。听后会不会有些沮丧?
乔伊斯是个非常勤奋与专注的天才,在他的一生中,爱情不重要、亲情不重要,不惧怕疾病,不惧怕贫穷,认真严谨精雕细琢他的小说与作品里的每一个单词,他的世界里,word便是world。幸运的是,他有庞德。庞德信奉“精英理论”,对于庞德来说,10万人里除了100个人之外,其他都应该归类为乌合之众。这也是庞德保持其高度的文学品味的关键。一个自我意识极强、不对世界有任何妥协的乔伊斯,一个鄙视所有大众趣味只坚持面对精英读者群的庞德,在这么世俗的世界里,想活下来,还多亏了他们的土豪朋友奎因。有人说奎因对艺术品的痴迷是因为其高度的文学素养,其实,就是有钱任性。不同的土豪也要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来充沛他们的人生,奎因刚好在收藏家的道路上入伙了庞德的队伍。
用一首乔伊斯非常喜爱的,被我国智慧人民不停的模仿山寨再造的,威廉·布莱克的诗句,概括乔伊斯的文学天赋最为准确:
一粒沙里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一个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8、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沈子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世界各地都兴起了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在中国有五四和《新青年》,欧洲的《自我主义者》,美国的《小评论》…在心灵作坊到苏黎世这四章节里出现了几个重要的人物,他们是杂志的创办者,杂志与艺术家的赞助人,还有核心中介庞德。他们无一不是怀着现代主义的文艺复兴理想而为这些事业拼搏着。有力出力,甚至乔伊斯还收到了等同于他一年薪水的一笔匿名的馈赠。乔伊斯虽然看上去很幸运,但老天也对他是残忍的。苏黎世这一章看的有点让人心疼,文中对他虹膜手术的前后有详细的阐述,而病痛却没有让乔伊斯被打败,他在忍受煎熬的同时还会像孩子般带着热情去了解身边的一切,从而为他的创作加上一个又一个的词汇。 #随感 进度 苏黎世
9、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wenny
艺术家都比常人更为敏感而用心。苏黎世的动荡岁月,给乔伊斯大量的写作素材,一字一句的锤炼,所有的生活元素都成为了笔记本上只言片语的素材。而眼睁睁看着眼部手术造成的冲击,更是激化了他脆弱的神经,让乔伊斯进一步浸入了小说虚构的世界,成为了主宰整个生活甚至汲取了他所有能量的漩涡。创作付出的代价不是一般人能经受的起的。曾经以为,有些天才作品就像是上天特别的恩赐,借由某个人表述。现在觉得,那是全身心沉浸在创作之中,用心血浇灌的产物。铸造干将、莫邪也莫过于此吧。#随感 进度(苏黎世)
10、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张铧
今天看的这章觉得比较好看,作者写得好细致,感觉在看电影,一个在某方面伟大的人物确实付出的超过常人,他在《尤利西斯》这部书上面倾注的精力非同寻常,贫穷、疾病都不能影响到他对写作的热情,他的妻子虽然并不懂他的书和内心,但在生活上感情上还是非常支持他的,很少拿孩子和生活琐事去麻烦他,所以乔伊斯还是很幸运的,又有这么多追随者帮助他,看到他为了写书中戴绿帽的亲身感受,居然还希望妻子出轨,这是不是就是走火入魔呀就算在这个时代可能也没几个女人能接受,他的老婆好伟大 #随感 进度 苏黎世
被诅咒的乔伊斯
11、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一直很安静
乔伊斯好像受到了来自上帝的诅咒,在经过了一系列国家、文化环境、生活潦倒等外界干扰以后,好不容易挨到了《小评论》杂志开始出版《尤利西斯》,希望的光明似乎开始慢慢耀眼起来,却没想到在黑暗的后面,隐藏着更深的未知物。
眼疾的愈发严重让本就缓慢的创作速度,变得更加迟钝。病痛到来似乎应该如娜拉所认为的那样,把乔伊斯重新带回到现实之中,更明朗一些的话,可能没准就放下创作,安安稳稳的过起了日子。且不说这样的眼病发生在我身上,就是今天发上一场高烧,我都会怀疑我是否还会写这些随感的可能-不太可能。
还有乔伊斯从生活中一字一句收集创作材料的耐心,简直不能想象,不能想象…听到的,看到的,一个手势,几句对话,一个名称,甚至连身边的猫叫声,都被他用笔记下,来扩充书籍的内容。这样的耐心,对于恨不得一目十行,一分钟读一本书,一秒get技能的我来说,委实是一种赤裸裸的嘲讽。#随感 进度[苏黎世]
12、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柠檬草的风
乔伊斯创作出了开天辟地的伟大作品,影响了文明的发展,留名青史。但对娜拉来说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对孩子来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他的人生算成功还是失败?如果是成功的,那人生的意义是不是可以说是完全自我的追逐自己的理想,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价值,而完全不必顾及亲人的感受?
起初乔伊斯也是指望通过写作挣钱的吧!但是当大众和政府都不接受他的作品时,他没有选择投其所好迎合大众,而是选择坚持自我(这点很让人佩服)。对他来说创造一部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比基本的生活问题更加迫切。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他?感觉他掉进了自我和理想的漩涡里。然而乔伊斯无疑又是幸运的,他获得了他人的支持,使《尤利西斯》得以问世。#随感 进度【苏黎世】
13、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lan sek
联想到这句“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很多思绪都是在病痛相伴的过程中给予启示。积累,不断积累,什么叫不是所有人都能练就佳作。代入乔伊斯的角色,不难发现因为疼所以要做值得的事,因为固执,所以不放过细节。而对于我等凡夫俗子需要何等脱茧之疼,难以想象。#随感 进度 苏黎世
单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85页 小现代主义
一位二十世纪独立女性的成长简史 1、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
第97页 现代主义的美第奇
一位二十世纪艺术赞助商的形象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
-
第110页 苏黎世
-
第127页 权力与邮资
审查源于恐惧,各种恐惧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在最危险的群共读《最危险的书》 丕耳 ...
-
第149页 伍尔夫夫妇
打开《最危险的书》的正确姿势 1、 单读Classics阅读计划 | 《自我主义者》庞德 王匆匆 伍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