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
- 章节名:爱情
请你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某个人具有你所期待的所有品质,但你还没有爱上他/她,你会与这个人结婚吗?大多数读者会说不。在20世纪末,绝大多数的美国年轻人认为浪漫爱情是婚姻的必需条件。除了人们对配偶所渴望的诸特性(如热情、可靠性、长相吸引力等)外,西方文化下的年经人大多数还坚持认为浪漫和激情也应是婚姻的前提。这种观点非常新颖,所以格外引人注目。纵观人类历史,通常择偶标准和浪漫爱情并无多大的关联;人们的婚配有着政治的、经济的、实用的和家庭的原因,而独独不会仅仅因为彼此相爱而结合。即使在北美,人们直到最近才开始觉得爱情是婚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1967年,76%的美国女性和35%的美国男性还愿意与自己并不爱恋但各方面都比较完美的伴侣结婚。而现在,多数人会拒绝这样的婚姻。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正在进行大胆的尝试。毕竟以前很少有人认为爱情是人们结合不可或缺的原因。如今全世界的人都能体验到浪漫的激情,但仍有很多地方的人并不把爱情当作婚姻的先决条件。北美文化认为爱情是人们结合的前提,并将之推祟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观点正确吗?如果存在多种多样、彼此重叠的“爱情”以及不同类型的爱人——而且更糟的是,如果爱的激情和浪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那么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是否就会常常令人困惑和失望?
现代人普遍认为配偶应该彼此相爱,然而不同的文化对爱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许多年来,人们对爱情的态度体验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变化:文化价值——爱情是值得拥有还是可有可无的情感体验?性欲——爱情应该有性行为还是与性无关?性取向——异性之间和同性之间都能相爱吗?婚姻状况——爱情只专属于婚姻,还是可以保留给第三者?
不同的社会文化对这四个问题回答不尽相同,从而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爱情模式:即爱情是什么?爱情应该是什么?
沉迷于色欲和真正的爱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爱情比纯粹的激情更为深刻和丰富。爱情是构筑在宽容、关爱和沟通的基础之上,爱情是“熊熊燃烧着的友谊”。
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各种不同的爱情都能由三个构成成分组合而成。爱情的第一个成分是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第二个成分是激情,其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激情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现,但任何能使伴侣感到满足的强烈情感需要都可以归入此类。爱情的最后一个成分是忠诚,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忠诚在本质上主要是认知性的,而亲密是情感性的,激情则是一种动机或者驱力。恋爱关系的“火热”来自激情,温情来自亲密;相形之下,忠诚反映的则是完全与情感或性情无关的决策。
爱情三角理论认为,这三个成分就是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每个成分强度都可由低到高地变化,所以爱情的三角形可能有各种大小和形状。实际上可能存在无数的形状,为了简化,我们只考察几种相对纯粹的爱情类型,即某一成分非常低而其他成分充足的爱情三角形。在探讨下面几种爱情类型之前,你应该记住在现实生活中,这样明确定义的纯粹爱情体验或许并不多见。
无爱。如果亲密、激情和忠诚三者都缺失,爱情就不存在。两个人可能仅仅是泛泛之交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意、肤浅和不受约束的。
喜欢。当亲密程度而激情和忠诚都非常低时,就是喜欢。喜欢多表现在友谊之中,伙伴双方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情,却不会唤起激情或者与对方共度余生的期望。如果某个朋友的确能唤起你的激情,或者当他/她离开的时候你会强烈地思慕,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超越了喜爱,变成其他类型的了。
迷恋。缺乏亲密或忠诚却有着强烈的激情即是迷恋。当人们被几乎不认识的人激起欲望就会有这种体验。斯腾伯格承认他曾经痛苦地痴恋过一位在10年级的生物课堂上从未说过话的女性;为她衣带渐宽却从来没有勇气去认识她。他现在认为这种爱情就仅仅是激情。他对她的爱就是迷恋。
空爱。没有亲密或激情的忠诚就是空虚的爱。在西方文化中,这种爱常见于激情燃尽的爱情关系中,既没有温情也没有激情,仅仅只在一起过日子。不过在有包办婚姻的社会中,空爱或许是配偶们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最后一个阶段。
你的爱情或许不太符合上述的任何一种类型。这可能是因为这几种类型都缺失爱情的一些重要成分——这正是斯腾伯格的观点。爱情是复杂的体验,如果我们把爱情的三个组成部分结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爱情形态,这一点就更清楚。
浪漫之爱。浪漫的爱情有着强烈的亲密和激情。可以把它视为喜欢和迷恋的结合。人们常常会表现出对浪漫爱情的忠诚,但斯腾伯格认为忠诚并非浪漫之爱的典型特征。比如夏天的恋爱可能非常浪漫,即使双方都知道夏季一结束爱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相伴之爱。亲密和忠诚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爱就是相伴之爱。相伴之爱的双方会努力维持深刻、长期的友谊,这种爱情表现出亲近、沟通、分享以及对爱情关系的巨大投入。相伴之爱的典型例子是长久而幸福的婚姻,虽然年经时激情已逐渐消失。
愚昧之爱。缺失亲密的激情和忠诚会产生愚蠢的爱情体验即愚昧之爱。这种爱情会发生在旋风般的求爱中,在压倒一切的激情基础上双方会闪电般地快速结婚,但彼此并不十分了解或喜欢对方。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爱人在迷恋对方时投入太多——很可能得不偿失。
完美之爱。最后,当爱情的三个成分——亲密、激情和忠诚——都非常充足时,人们就能体验到“彻底的”或完美的爱情。这是许多人都追求的爱情类型,但斯腾伯格认为完美之爱非常类似于减肥:短时间里容易做到,但很难长久坚持。
所以,根据爱情三角理论,“我爱你”这样一名简单的陈述可能包含许多不同的情感体验。另一个使爱情变得难于理解的复杂情形是,爱情的三个组成成分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所以某对特定的爱情伴侣在不同时期可能体验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不过在爱情的三个成分中,激情是最容易发生变化,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成分。所以我们会发现自己对伴侣的欲望急剧飙升,随后又迅速消退,我们很难有意识地控制这些变化。
亲密、激情和忠诚这三个部分在爱情关系中都很重要;具体来说,每个成分都可以让爱情关系令人满意,在最有奖赏价值的爱情关系中,这三个成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三角理论认为我们不能总是同时体验到这三个成分,这看来也是正确的。调控性欲的脑区看来与支配依恋情感和忠诚的脑区截然不同。在对爱情最尖端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fMRI技术来考察人们观看其爱人(其他人作为对比)时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激情所激活的脑区与爱慕之情、忠诚所激活的脑区并不相同。所以,事实上,我们并不爱恋的人也完全有可能勾起我们强烈的性欲望,而从我们 快乐地依恋的人身上却可能感觉不到多少激情。
的确,心理学家海伦·费希尔认为存在三种既相互联系双截然不同的生物系统控制着爱情的组成成分,这具有演化学上的意义。首先是性欲或性驱力,由性荷尔蒙调控。性欲使得人们有了与人交媾的动机,从而促使人们成功地进行繁殖。其次是吸引力,促使人们追求他们所偏爱的特定的恋人。吸引力通过激起浪漫的爱情促使人们形成稳定的配偶联系,它由特定脑区里控制奖赏情感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来调控。当我们堕入爱河,多巴胺水平就会上升,从而引起兴奋和欣喜,而5-羟色胺水平的下降可以给予我们足够的能量云不知疲倦地追求心上人。神经递质的这种混合或许正是“爱人们感到欢快、精神抖擞、乐观豁达和精力充沛,并能快乐地秉烛夜谈,通宵达旦;或者连续数小时不停地做爱的原因”。最后是依恋,这里的依恋是指长期的伴侣关系所带来的舒适、安全的情感。这种情感使得夫妻们厮守在一起的时间足够长,从而能保护和供养他们年幼的子女。依恋驱动的是相伴之爱,由神经肽催产素调节(依恋的时间越长催产素含量越高)。
所以,我们天生就具有演化而来的三个不同的生理系统,它们各自促进了人们的成功繁殖过程——它们也支持了这种一种可能的结果:激情、亲密和忠诚的体验彼此相当独立,在任何时间都能各自独立地发生强弱变化。另一方面,在很多爱情关系中,亲密、激情和忠诚的情感体验又相互有着明显的关联。例如,如果男性翻看色情书刊有了性唤醒,则比他们没有“性兴奋”时更加爱恋他们的伴侣。正如斯腾伯格所指出的,如果你和爱侣非常亲密,那么你对他/她的激情也许更容易持续久远。
因此,正如前文所提醒的那样,在现实生活中,三角理论所清晰界定的爱情看来并非如此泾渭分明。比如,正如三角理论所认为的,手足同胞之爱可能主要围绕着亲密这一中心特征而展开,但同胞之爱还可能包括其他各种混合的情感。母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可能和他对自己母亲的跪乳之恩相似,但这两种情爱也可能存在有意义的差别,对此三角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释。不同类型的爱可能以更混杂、更令人困惑的方式交错重叠,这超出了三角理论的范围。
是否有人曾告诉过你,“我爱你,但并没有浪漫的激情”?如果真的如此,可能并非什么好事。或许你已知道,这人想说的是,“我喜欢你,我关心你,你是个很优秀的人,有很多美好的品质等等,但我却觉得你没有性吸引力”。正如爱情三角理论所指出的,性的吸引力(或者“激情”)是浪漫的爱情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所以如果你的恋人对你说“我只是想和你做朋友”,会令你很受打击。
浪漫的爱情包含激情,这一事实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形式的强烈感情,无论好坏,都会影响我们对浪漫爱情的感受。
一项对浪漫之爱的经典分析认为,激情洋溢的吸引力根源于两个因素:(1)生理唤醒,如心跳加快,并伴随(2)相信另一个人是引起你唤醒的原因。根据这一双因素观点,当唤醒的情感是由于出现了另外一个有吸引的人时,浪漫的爱情就会产生,或者至少得以增强。
如果魅力之人的确是我们兴奋的原因,他/她对我们的浪漫吸引就是适宜的。但双因素的观点还有另一种有趣的可能性,我们偶尔也会犯错或作出错误归因,即我们对情感的解释和感受到别人对我们的吸引力,都可能被夸大或者错位。典型的例子就是兴奋转移过程,即由一个事件引起的唤醒与另一个事件引发的附加唤醒结合在一起,个体却忽视了第一个事件。个体以为自己的情感仅仅是第二个事件所引起,第二个事件看越来比实际情形更加重要。
肾上腺素增强了人们的爱情体验。不同类型的高唤醒,包括简单的体力活动和恐惧,厌恶、快乐等情绪状态,似乎都可以提高我们对合意伴侣所感受到的浪漫吸引力。因为错误归因而对激活源产生的真正误解,并不是这些效应产生的必需条件,因为即使唤醒的来源明确无误,唤醒还是能增加吸引力;也就是说,即使站在吊索桥上的男子能清醒地意识到他们胆怯的是桥,这种恐惧情绪的激活也能增加所遇女子对他们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当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紧张时,唤醒也会强烈地影响到吸引力。如果我们 因为自己并未注意到的某个原因被唤醒,并把我们的兴奋错误归因为合意的伴侣所引起,伴侣对我们就可能非常具有吸引力。
所以,由毫无关联的来源所引起的激活可以加强我们的情绪反应,这一点毋庸置疑。请思考一下它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你是否曾经与爱人大声争吵,而几分钟之后“亲吻、和解”会显得格外亲密?或许你的愤怒增加了随后的激情?这是否就是“恋爱中”的感觉?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的确是这样。测量浪漫爱情的激情成分的实用工具是爱之激情量表。你可以看出,该量表测量了对所爱之人的着迷、痴恋、渴望和感情的强烈程度。陷入浪漫爱情的程度越深,个体在爱之激情测量表上的得分就越高,在伴侣双方订婚或同居时分数会趋于平缓。从爱这激情量表中表现出的浪漫爱情是一种需要和欲望——当反过来被人爱上时感到狂喜,当被人拒绝时则会极度痛苦——这些清晰的反应在被唤醒时比平静放松时更加强烈。
所以,浪漫爱情的一个方面就是高度唤醒的兴奋和欢欣,各种能使我们兴奋的事件都可以增加我们对伴侣的爱恋。然而浪漫不仅仅是激情,还包含我们的思维。
精简的爱之激情量表——本问卷要求你描述在充满激情的爱情中的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的常用词语有:充满激情的爱、迷恋、相思病或者着魔的爱。现在就请你想象一位你爱得最有激情的人(请在空格填上爱侣的名字)。如果你现在没有谈恋爱,请考虑你过去曾狂热地爱恋过的人。如果你从来没有谈过恋爱,请考虑你以类似方式关爱过的一个人。在完成问卷的时候要一直想着这个人。请告诉我们在你的情感最强烈时的感受。请用以下评分标准回答每一项:1(完全不对)~9(完全正确)
1.如果____离开我,我会感到深深的绝望;2.有时我会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脑袋里全是____的影子;3.当我做了能令____高兴的事情时,我自己也很快乐;4.同任何人比起来,我都更愿意与____在一起;5.如果我想到____爱上别人,就会很嫉妒;6.我渴望知道____的一切;7.我在肉体上、情感上和精神上都需要____;8.我对来自____的情爱的渴望没有止境;9.对我来说,____是最完美的恋人;10.当____爱抚我时,我的身体会起反应;11.____似乎一起在我心里;12.我希望____了解我,知道我的想法、恐惧和希望;13.我急于找到____喜欢我的信号;14.我被____强烈地吸引;15.我与____的关系不顺利时,我会变得非常郁闷。
浪漫爱情的双因素理论强调我们的思维和信念在解释唤醒时所起的作用。我们的判断也会以其他方式和浪漫发生关联,比如爱人对彼此的看法显然不同于对朋友的看法。
爱情量表上的内容之一是亲密,这一点和爱情三角理论定义的一样。浪漫爱情的特征是开放、沟通和信任。第二个内容是对依赖的需要。依赖项目描述的是热切地渴望与伴侣发生接触,这点与我们讨论过的激情有着很大的共同性。不过爱情量表的最后一项内容描述的情感却是三角理论所未提及的:关爱。浪漫的爱人关系伴侣的福利和幸福。他们愿意照顾好自己的伴侣,让他们幸福。
因而,如同其他理论归纳出的爱情特征一样,爱情量表把浪漫的爱情描绘成一种多层面的体验,既有付出(即关爱)也有索取(即依赖)。如果你爱上某个人,这可能有自私的成分——你爱恋伴侣是因为对方让你感受到有可爱之处——也有慷慨的成分;你真的关心你的伴侣,会努力满足并保护他/她。此外,这些不同的情绪都有着相对的强度和紧迫性:你会为情侣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对方你会很痛苦。
把这些想法和感情与对朋友的想法和情感进行比较。人们会因为朋友好、适应能力强、可爱而喜欢他们。但人们爱恋自己的爱人,是因为需要他们,并且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情。浪漫爱情的思维里有一种热切之情,这是仅仅喜欢别人所缺乏的。
人们对伴侣作出的特殊判断也很重要。人们往往对伴侣有着乐观美好的看法,爱得最深时对爱人的理想化和赞美也达到了巅峰。事实上,一旦产生了浪漫的爱情,人们会开始忽略有关未来伴侣的不好信息,或者重新解释这些信息。
的的确确,爱情是盲目的:人们会低估或忽视爱侣的缺点。他们将爱侣的形象理想化,这与他们面对的具体事实有着重大差别。事实上,爱情和友谊的主要差别在于我们的想象——爱侣是迷人、神秘而且有吸引力的,而朋友则不是这样。
浪漫的爱情还能让我们更轻易地把那些对当前伴侣具有挑战性、对我们有一定诱惑力的替代伴侣抛在脑后。请看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实验程序:设想你要翻看一些有吸引力的异性照片,挑出最好看的一张,并写下短评:(1)为什么此人有吸引力,(2)与此人完美的第一次会面会是怎样的情形。显而易见,研究者要让你思索能替代你当前浪漫伴侣的迷人候选人。但更复杂的情形是:在你写下对伴侣的爱恋、对伴侣的性欲望或(在比较条件下)你当前的想法时,研究者现在要求你把替代伴侣的幻想置诸脑后,并不再去想替代伴侣,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在心里默诵你对伴侣的爱,你就能做到。与上述的两种条件相比,当被试想象对伴侣的爱恋时,就能更好地从替代伴侣那时转移注意力(并且对替代伴侣的容貌的记忆效果更差)。时刻牢记我们与伴侣的浪漫爱情,甚至能让我们在一开始就不太可能注意其他有吸引斩的人。
最后,当我们堕入爱河时,甚至我们对自己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自我延伸模型认为,随着伴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新的社会角色,爱情会使我们 的自我概念得到扩展和变化,我们会渐渐了解我们以前所不认识的自己。的确,一项对恋爱的年经人跟踪10周的研究发现,他们的自我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自尊也得到提升,这就是为什么堕入爱河让人如此快乐的两个原因。
所有这些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内容。浪漫且充满激情的爱情所具有的唤醒和认知特征包含了波涛汹涌的感情、想象力和理想化,有时还会出现痴迷的情形。正是这种复杂、狂热的状态的出现,才使得大多数北美人开始考虑结婚的问题。然而,浪漫的激情或许并不是他们在随后的岁月里能维持婚姻的原因。爱情关系的持久可能更多地与相伴之爱有关。
相伴之爱并不依赖于激情,所以它比浪漫之爱更为稳定。三角理论认为相伴之爱是亲密和忠诚的结合,但我们可以更充分地把它描绘成“对可爱伴侣的舒心的、温情的、信任的爱恋,它以深厚的友谊为基础,包含相伴相随、共同的爱好活动、互相关注和一起欢笑”。它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忠诚的友谊,而对方就是与我们的生活相互交织的人。
相伴之爱看上去令人愉悦,但与浪漫激情的狂喜相比,是否显得有点平淡乏味?可能是这样,但你或许会习惯于这种爱。当问及数以百计的结婚至少15年以上的夫妻,为什么他们的婚姻能持续时,他们并没有像浪漫的爱人所认为的那样,传为配偶做任何事情或者失去对方会很痛苦。恰恰相反,男女双方提到的两个最多的理由是(1)“配偶是我最好的朋友”,(2)“我很喜欢配偶这个人”。持久、满意的婚姻似乎包括了很多成分的相伴之爱。
测量相伴之爱的实用工具是基于友谊的爱情量表。该量表描述的情感与爱之激情量表存在很大的差异;友谊和交情在基于友谊的爱情量表上比爱之激情量表更为明显。
当然,在浪漫爱情的背景下也能产生深厚的友谊。44%的年轻人在婚前表示,浪漫的情侣也是最亲近的朋友。不过,当友谊也成为浪漫爱情的一部分时,友谊就会和性唤醒及激情相结合(有时混淆在一起)。在相伴之爱中更容易觉察友谊的重要性,此时亲密伴随忠诚一起出现。而在浪漫爱情中较不容易觉察友谊,此时亲密是和激情同时出现的。
相伴之爱还与浪漫之爱具有不同的生理基础。促进人放松并减少压力的神经肽催产素好象与相伴之爱有关。处在分娩和哺乳期的妈妈会分泌催产素,年轻妈妈血液中催产素含量越多,就越会搂抱婴儿、与婴儿喃喃细语、照看婴儿并微笑。对于成人,爱人的触碰会刺激催产素的释放,尤其在高潮时会释放大量的催产素;催产素可能正是夫妻在做爱之后会感到放松和嗜睡的原因之一。实验研究中,被试在闻到催产素喷剂后会变得对陌生人更加信任。这些现象表明催产素能产生令人安宁的宽慰作用,还能使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彼此更加依恋。简而言之,催产素的释放或许是相伴之爱产生的生物基础。
不过,即便多巴胺是浪漫爱情的重要参与者,催产素是相伴之爱的核心成分,这两种化学物质在人的身体内总有一定的含量,所以很少能帅纯粹的浪漫之爱和相伴之爱,即只出现一种而缺乏另一种的爱情。相伴的爱人可以,也的确能体验到激情;同样浪漫的人爱人可以,也的确能体验到忠诚。当我们真正经历爱情时,浪漫之爱和相伴之爱这两种爱情的区分要远比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模糊得多。尽管如此,只要我们愿意容许一些模棱两可,就可以得出结论,美国人的爱情关系中存在两种最常见的类型:一种爱情充满激情,最终会使人们彼此成双配对,另一种爱情充满友谊,是爱情关系历久不衰的基础。久而久之,在持续的爱情关系中相伴之爱一般要强于浪漫、充满激情的爱情,它也与人们对爱情的满足有更高的相关。
另一套区分不同类型的爱情体验的体系是由社会学家约翰·艾伦·李提出的,他采用希腊和拉丁词语来描述六种爱情风格,它们的差别表现在爱恋情感的强烈程序、对爱人的忠诚程度、期待的爱人特征以及得到对方回报的爱情期望。第一种风格是情欲之爱,与人的色欲有关。情欲之爱有着强烈的肉欲色彩,这种风格的情人可能会严重受到外表长相的影响,相信一见钟情。
第二种风格是游戏之爱,视爱情为没有约束的游戏。这类爱人常常反复无常,(试图)同时拥有几个伴侣。相形之下,第三种风格友谊之爱,引导人们不同重视强烈的情感,而去寻求真正的友谊,逐渐发展为真实的忠诚。
第四种风格狂热之爱难以满足、占有欲强,充斥着生动的幻想和沉迷。第五种风格利他之爱无偿付出、利他、无私,把爱情视为一种职责。最后一种风格现实之爱客观而务实,使人冷静地寻找理论上和自己最般配的伴侣。
这些区分有用吗?把这六种爱恋风格视为爱情体验的六个方面更加有意义,而不要把它们看成另外的爱情类型。它们会发生交叉重叠,与斯腾伯格的三角理论所确定的爱情类型有着各自不同的关联。例如,浪漫的爱情看来就与情欲之爱和利他之爱有着正面的关系(记住,这是爱情就是给予和索取的过程),而与游戏之爱和有着负面的关系(这意味着爱情是严肃的事情)。男性在游戏之爱上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在友谊之爱和现实之爱上的得分高于男性。其他研究者发现人们存在一种倾向性,即对爱情持有相似态度的人更容易成双配对。一般而言,爱情风格提醒我们,要注意有时容易被忽略的、影响爱情的重要的因素(如实用性)。另外,区分这些爱情风格可以让研究者更精细地分析人们各种各样的爱情体验。
情欲之爱——爱侣四处寻找外表长相适宜的人,并急于建立深厚的关系;游戏之爱——爱侣视爱情为游戏,玩弄别人的感情;友谊之爱——爱侣偏好缓慢建立的依恋,然后产生持久的忠诚;狂热之爱——爱侣难以满足并且对伴侣有强烈的占有欲,感觉爱情“失控”;利他之爱——爱侣具有利他精神,爱恋却不指望任何回报;现实之爱——爱侣会寻找适合的关键指标:工作、年龄、宗教等。
显然,当人们说“我爱你”时,会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而且更复杂的是,某些人更有可能体验到某种类型的爱情。人们对爱情关系能够做出一种适应性行为,这种适应既来自于亲密的伙伴关系,随后又影响亲密的伙伴关系。
依恋的两个维度:忧虑被弃和回避亲密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与爱情的所有成分都有关系:亲密、激情、忠诚和关爱。
亲密。安全依恋类型的人一般很重视其他人,认为别人值得信任,可以依赖和心地善良,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伴侣很坦诚,心情愉快地进行大量的自我表露。而那些不安全型的人则对他人持有戒心。具体来说,高回避的人一般会怀疑他人,认为别人不诚实、靠不住。因此他们往往沉默寡言,很少对伴侣诉说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总的来说,安全型的人与不安全型的人相比,与伴侣的关系更加亲密。
激情。痴迷型的人的生活存在很多戏剧性场景,但大部分并不纪轻松愉快。忧虑被人抛弃常常使他们紧张不安,他们在亲密交往时体验到的问题提心吊胆的忧虑而不是幸福快乐。回避亲密的人则更为疏远冷漠,他们的激情(尽管少的可怜)更加不带有个人色彩。所以,只有安全型依恋类型的人才能体验到最美妙、满足的性生活,对于这一点你或许不会感到奇怪。安全型的人性生活的次数更多,有着更多的唤醒、更大的愉悦、更多次数的高潮以及更大的满足。
忠诚。安全型的人比不安全型的人更加忠诚于他们的伴侣关系。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安全型的人比不安全型的人有更多更亲密、更积极、更满意的交往。
关爱和看护。最后,当伴侣紧张不安,需要支持时,不安全型的人并不是有效的看护者,与安全型的人相比,他们提供的安慰更少,也不能让伴侣放心。详而言之,当危难中的伴侣请求安慰和支持时,高回避的人的行为更消极,有时还会变得恼怒,他们甚至不太可能担任社区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焦虑型的人经常会提供很多帮助,但他们往往是为了一己私利才这么做,希望获得伴侣的赞许。整体来看,最具有利他精神和无私的人一般都是具有安全依恋类型的人。
因此,安全型依恋和爱情的所有这四种构成成分都有正面的关系,这四种成分看来可以缔造出不同的爱情体验。可以肯定的是,安全型的人比不安全型的人体验到更强烈的浪漫之爱、相伴之爱和同情之爱。
然而更重要的是,所有人一般都有数个不同的伴侣,比如爱人、父母和朋友,这些人在任何时间都是重要的依恋对象,我们或许在某些关系中相对安全而在另一些关系中则不太安全。潜藏在人际关系的总的适应行为(即我们命名的依恋类型)背后的可能是对特定伴侣的几组不同的情感,所以我们依恋的质量在不同的伴侣之间会发生变化。比如,有人焦虑地依恋于自己的母亲,但可能会全心全意地信任自己的爱人。所以,依恋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之间会志变化,这使得爱情关系中的依赖类型十分复杂。
虽然如此,我们这里描述的总的态度仍然重要。回避亲密和忧虑被弃的变化程度能概括全世界所有人际关系特征。它们也清晰地为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打下了基础。能安全地依恋于母亲的蹒跚学步的孩童,也往往在小学能与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然后在中学拥有亲密的友谊——再后,作为这些成功友谊的结果,他们往往会拥有满意的成人爱情。依恋类型强烈、持久的影响表明人们不仅会拥有不同类型的爱情,而且还会拥有不同类型的爱人。
另一个可能影响爱情、而自身变化又很缓慢的个体特征就是个体的年龄。年龄是心理学研究中很难处理的变量,因为它通常容易与经验和历史相混淆。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拥有(1)延续时间更长的人际关系和(2)总体上数量更多的人际关系。所以如果爱情的确随着年龄发生变化,这可能是年龄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关系持续的时间长度、以前体验到的浪漫程度,或者是这三者结合所引起。
但是,年龄的影响有一点是清楚的:多数人会变得更成熟。研究者比较了60岁的夫妻和40岁的夫妻,结果发现年老的夫妻有着更多精神上的快乐,但却较少有肉体上的唤醒。他们的情绪不是很强烈,但整体上更为积极,即使在婚姻不是很幸福的时候。使年轻人步入婚姻殿堂的灼热、急迫和强烈的情感随着时间会逐渐变弱,取而代之的是对爱情更为温和、成熟的看法。
另一个不随时间变化、但可能很重要的个体差异是性别。整体来看,男性和女性在爱情方面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他们都能体验到不同类型的爱情,男女在每种依恋类型上所占的比例也大致相同。男性一般比女性更为疏离,但差异相当小。平均而言,女性体验到的情感比男性更强烈、更多变;然而很少有研究发现在浪漫的测量上男女两性存在任何差异,比如爱情量表和爱之激情量表。
另一方面,男性往往比女性有着更为浪漫的态度体验;他们比女性更可能认为只要爱一个人就已足够,其他的都不重要。他们也更可能相信“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体验,他们往往比女性更快地堕入爱河。女性在爱情方面比男性更为谨慎;女性对爱恋的对象更为挑剔,更迟缓地感受到激情,她们将爱慕之情限制在适配价值更高的伴侣身上。男性往往不会这么严格地区别对待,比如男性一般来讲比女性更能接受随意的性关系。需要提醒的是,所有这些行为模式是和演化论的模型一致的,此模型预测女性挑选爱恋对象时应该审慎,因为她们在任何一个子女上的养育投入都比男性大得多。恰恰相反,社会文化模型认为女性之所以有着更苛刻的择偶标准,是因为传统上她们的社会地位更低;根据这一观点,女性仔细地选择社会地位高的配偶,是她们取得男性所控制的资源的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所谓“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男性似乎还看重激情。男女两性都认同爱情应该温情脉脉、忠贞不渝,但男性比女性还认为爱情应该有着更多的激情。的确,在爱情的三个成分中,激情与男性关系的满意程度有着很高的关联,而忠诚则是预测女性满意度的最好成分。根据斯腾伯格的三角理论,男性所依赖的爱情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最不稳定和可靠的。
那么,时间的流逝会怎样影响爱情?爱情能持久吗?这是一个很难给出明确结论的问题,因为前面已经谈到,爱情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爱人也会千差万别。你的爱情体验或许和本书其他的读者并不相同。尽管如此,典型的北美婚姻是这样一种情形:沉浸在浪漫激情的20多岁的青年男女发誓要共度余生,可能还期望他们的激情能一起持续下去。能做到吗?尽管夫妻们有着美好的愿望,人际关系科学所有给出的最好答案是:可能做不到,至少达不到伴侣们所期望的程度。
最基本的事实是,人们在结婚之后浪漫的爱情会减弱。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在浪漫和爱之激情量表上的得分都会下降,这还是那些努力维持婚姻的夫妻的情形!结婚几年之后,夫妻们就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真心诚意地声称,彼此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情,或者在互相凝视对方的双眸时,根本不会有陶醉的感觉。结婚10年之后仍维持婚姻的浪漫夫妻在鲁宾的爱情量表上的得分,要远远低于结婚只有1、2年的浪漫夫妻的得分。
而且,有时候夫妻浪漫爱情的减少非常快速。仅仅在结婚2年之后,夫妻彼此平均表达出的情爱就比他们刚结婚时减少一半。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婚姻之后的第四年是离婚最频繁的时间段。很多夫妻,即使不是大多数,并不能维持双方彼此的迫切期望,而正是这种期望在一开始促使他们步入婚姻。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考虑,就会发现浪漫的爱情之所以会随着时间而减弱有几个原因:首先,幻想促进了浪漫。如前所述,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洋溢着激情的爱人们会将他们的伴侣理想化,缩小或忽略那些使他们止步不前的不得信息。在一项研究中,得知自己与女方几乎没有共同点的男性在真正见到女方之前,是不会被其吸引的。但是,如果他们有一段短暂的交往,该男子就会忽略掉他们之间的不协调,而认为她总有些方面值得期待。想象、希望和异想天开的幻想会使与我们差异很大的人看起来有吸引力,至少暂时是这样。当然,问题在于,幻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变弱。伴侣之间理想化的赞美能促进浪漫,仅就这一点足以预期:当伴侣双方开始生活在一起、变得越来越现实时,浪漫就会消退。“理想容易黯淡,魔咒会被打破,戏法终将被戳穿……浪漫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逝,因为熟悉能使人更现实、毫无保留地审视对方;晌午刺眼的阳光最终驱散了月亮留下的迷人光晕”。
此外,仅仅是新奇也能为新确立的爱情关系注入兴奋和能量。恋人之间的初吻比之后的成千上万个亲吻更令人激动,而当人们为新的伴侣而精神抖擞、魂牵梦绕时,决不会意识到在30年之后自己的爱人会变得多么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确,新奇在其他物种中也会引起性唤醒。比如,把两只处在发情期的公鼠和母鼠关在一起,公鼠会多次与母鼠交配直到筋疲力尽;然而,如果用另一只处在受孕期的母鼠代替第一只母鼠,公鼠又会重新焕发兴趣和活力,扑身而上与之交配。这样不断地以新母鼠代替老母鼠,引发出的公鼠射精次数要再三倍于它只与同一个母鼠关在一起的情形。研究者把这种新奇对性唤醒的影响称为柯立芝效应,它的名称来自一个或许是杜撰的老故事。据说,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有次携夫人参观一个养鸡场,柯立芝太太注意到一只公鸡接二连三地趴在母鸡身上。夫人甚为这只公鸡的威力折服,她让导游把这只公鸡指给总统看。据说,柯立芝听到这只公鸡持久的性能力之后,想了片刻然后说道,“请转告夫人那可不止是一只母鸡”。
新奇对人有相似的作用吗?或许有。浪漫的夫妻一起参加新奇、兴奋的活动会让他们彼此更加相爱。并且有学者认为浪漫的激情和爱情关系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当我们刚堕入爱河时,我们的自我在扩展,事物都是新鲜的,亲密感在不断增加,激情就可能非常高亢。对美国人性行为所做的广泛调查支持了这一观点。调查显示夫妻间性交的平均频率(测量彼此之间激情的指标之一)在婚姻的过程中是持续下降的。这种下降显然混淆了年龄的影响。然而,再婚并更换伴侣的人增加了他们性交的频率,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所以年龄变老看来并不是激情随着时间而减少的全部原因。可以认为,“浪漫因新奇、神秘和危险而繁盛;却因了解熟识而消亡。持久的浪漫只不过是自相矛盾的说辞”。
最后,唤醒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消失。我们都清楚,身体的唤醒——如脉搏加快、呼吸急促——无疑会增强激情。但人们不可能永远保持紧张的激动状态!就浪漫的爱情而言,当伴侣变得熟悉时大脑可能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多巴胺,所以即使你的伴侣能一如既往地完美,你也不能同样地被唤醒。无论如何,不管何种原因,爱情的激情成分比亲密和忠诚会更快地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浪漫的爱情也会发生改变。
因为浪漫爱情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幻想、新奇和唤醒一般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弱,所以浪漫的爱情蛮会日渐消退。当然,浪漫在很多爱情关系中并不会完全消失,但它的确一般会降到低于起初夫妻决定结婚时的水平。显然这一点对于许多夫妻而言是个意外,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美国人的离婚率如此之高:普遍的抱怨使爱情的“魔力”消失了。
不过,我们并不希望这一消息让你感到沮丧。相反,我们认为它为人们拥有成功的长期爱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通常,促使人们结婚的爱情和使人们数十年厮守在一起的爱情并不一样。亲密比激情更为稳定。因此,相伴之爱比浪漫之爱更为稳定。正如我们前面所谈到的,能长期维持幸福婚姻的人通常会向配偶表达出大量的相伴之爱。这样的人也常常活得很快乐:虽然相伴之爱不依赖于爱情,身处相伴之爱的人仍会感到非常满足。并且因为亲密和激情存在相关,夫妻成为好朋友也有助于维持激情。
所以,你只要投身于同时是好友的爱人。你还可以有目的、创造性地防止可能损害满足感的任何厌倦情绪。当爱情关系变得重复、单调和沉闷时就会止步不前,并非一出现坏事情就会发生厌倦,而是在婚姻生活变得没有情趣、难以让人兴奋或者没有挑战性时才会滋生厌倦。厌倦是爱恋和满意的对立面,所以厌倦的出现是非常糟糕的信号。如果不再有新奇,就去创造更多的新奇。不要停止寻找新颖、吸引人的共同娱乐的好方法。
这就是你的爱情策略。享受激情,但不要把它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如果对爱人急迫的欲望渐渐演变为平静而深厚的情感,不要觉得奇怪或失望。这种幸福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成为幸运的爱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