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 页码:第47页
综上所述,叶秋薇说,只要摆脱了性本能,就能摆脱本我,这句话在因果关系上是成 么是“意识”和“无意识”2 举例来说:小的时候,父母带你出门时,总会想办法教你记住回家的路,你也会努力考,自己家在什么地方,过了这个街角,下一处是公园还是商店。你当年的思考过程,就是所谓“意识 后来,你渐渐长大,上了小学,上了初中。放学后,你根本们什么都不用想,双腿像长了眼似的,不知不觉就带你回到了家。因为,一路上的一切,你再熟悉不过了,以致于根本不用思考回家的路怎么走。这时,你步行回家的过程,就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可以这么说,我们日常的思考活动分为两部分,“意识”是其中我们能够感知到的部分,“无意识”,当然就是感知不到的部分了 关于二者,弗洛伊德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都知道,假设水和冰都是纯净的,那么冰块浮在水中时,露出水面的,大约只占整体的十分之一。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的“意识”部分,就相相当于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藏在水面之下的,就是我们无法感知的“无意识” 对人类的心理而言,无意识所占的比重,比意识多多了。 意识行为,通常具有主动性,而无意识行为,通常是经验或习惯使然。 确实如此,但关于无意识,这种说法并不完整。在无意识中,除去经验与习惯外,还有一些,是我们曾经主主动意识到,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忽略,从而埋进了记忆深处。 比方说,去年冬天,你的超我人格,让你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跌倒的老太太,你把她扶 引自第47页
3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