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页 519
- 章节名:519
- 页码:第519页
519”在科学研究中,当人们发现反常的事实时,以往的理论和说明方式就不适用了,为此要寻找新的理论和新的说明方式。起初这种说明方式是针对个别事实或现象提出的,随着论证的深入开展,很多新的事实又被纳入进来,进而有可能揭示一系列新事实背后的一般规律“
699”结构是指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 711”体系结构”一词的定义如下:作为一种意识过程结果的形态或框架;一种统一或有条理的形式或结构“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第一、二章).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九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历史上的科学 贝尔纳 科学社会学默顿.科学社会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65. “在合作研究中,几个声望不同的科学家共同发表研究成果时,其中最著名科学家总是得到最多的赞扬,而不管其名字排在前面还是后头。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著名科学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不出名的科学家贡献被淹没了” 马太效应“ 重复发现中,当几个声望不同的科学家分别独立地作出相同科学发现时,通常是最著名的科学家得到首先的和主要的承认。他的论文容易获得审稿人和编辑的信任,会较快地在重要的核心刊物上发表;发表后的论文也更容易引起科学同行的重视,阅读人多,传播也广。因为在海量的科技文献中,人们倾向于用科学家声望作为选择阅读的线索,以便捷可靠地获得需要的信息。” ”马太效应造成了科学奖励中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现象,其本质是荣誉作为背景产生了增强和放大作用。它有可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能见度,提高研究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对于已出名的科学家也可能成为负担,对于未成名科学家的成长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1.默顿.科学社会学(第13、14、15、20章).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第1、7、9章).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3.曾国屏等.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第12章).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何亚平主编.科学社会学教程(第4、5、6、7章).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姜彦福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2. "发明创造只是一个新概念、新设想,或者至多表现为试验品,哪怕是为人类的知识宝库作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发明也不例外。而技术创新则是把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引入生产体系,利用那些原理创造出市场需要的商品。这种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过程,才是技术创新。" [美]V.布什著.范岱年等译.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1,64. 转引自[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33. "科学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科学家进入政府行政和政策圈子,带来了我们现在仍无答案的一些问题……这不再是一个性格问题(虽然主要人物和高层集团总是起决定性作用),而是体制安排和责任分工的问题。”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英]李约瑟著,王玲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7,43. 资料来源:樊洪业,张久春选编.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240—241. [奥]埃尔温·薛定谔著,颜峰译.自然与古希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5. 资料来源:布里奇斯托克等著,刘立等译.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88—289. 杨守建.中国学术腐败批判.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08. 9961.王学川编著.现代科技伦理学(第1、4章).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陶明报著.科技伦理问题硏究(第6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庆臻等著.现代科技伦理学(第1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