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 页码:第3页
革命要冲决旧思想的束缚,势必采取激烈彻底的姿态,然而在那种激进而浮 躁的历史氛围中,先驱者难于认真思考文化转型型与选择的复杂性,也未能接受论争对立面的某些可能合理的意见,往往受制于走极端的思维方式,某些独断的言论在后来又被放大,自然也留下许多遗憾。 4.关于文学革命的收获与意义,可以从文学观念、内容以及语言形式这三方面去评判,考察其对于传统文学的彻底革新,理解新文学是如何在文学的世界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对立运动中逐步实现文学的现代化的。注意这种分析:文学革命如同疾风暴雨推动变革,虽然有简单化和片面性的毛病,但它和时代的转换密切呼应,充分满足了“五四”时期的审美需求,造就了与传统 文学截然不同的现代读者和新的文学传播方式,其震撼性影响远远超出文坛。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始终在承载和发挥着文学革命的精神遗传。 二、外国文艺思潮涌人和新文学社团蜂起 5.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是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外因。胡适、陈独秀发动文学革命就依持过进化论等思潮,周作人也得益于西方人道主义文学理论,这都是影响的例证。大规模的文学翻译活动,是文学革命的组成部分。“五四”后短短几年间,思想大解放如冰河开封,西方文艺复兴以降各种文艺思潮几乎都同时涌入了中国。对这种历史上罕见的思想活跃状况应有所了解。在以后整个课程学习当中,都应当把外来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考察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6.受不同文艺思潮和艺术手法影响的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群,又各自聚集为文学社团。其中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影响与贡献最大。应当了解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及成员员组成的基本状况,包括各自的代表性刊物和作家,最足以体现社团倾向的基本观点。对于前者追求“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和后者侧重“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也应从创作观念与流派特色上加以简要评析。此外,还要了解新月社、语丝社、浅草社和湖畔诗社的基本情况。这是本章学习的第二个重点 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7.胡适对新文学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进化论与实验主义对胡适文学观念的建构都有积极的作用,应结合《文学改良刍议》与《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对胡适的文学观念在新文学发难期所做的贡献做出客观的评价。现今有些议论认为五四提倡白 引自第3页
6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