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页
- 页码:第1033页
第一篇 剩余价值之化为利润及剩余价值率之化为利润率 第一章 成本价格与利润 1. 成本价格的这个要素,有两重的意义:从一方面说,因为它是代置支出资本的商品价值部分,所以它是商品成本价格的成分;从他方面说,它所以是商品价值部分,仅因为它是支出资本的价值,换言之,仅因为生产手段费了这样多。 2. 在资本垫支内,是劳动力的价值,占有位置;在现实的机能的生产资本中,则是由活的形成价值的劳动,代有其位置。 3. 可变资本绝对价值量上的变化,若仅表现劳动力的价格的变化,它就不会改变商品价值的绝对量;由活劳动力创造的新价值的绝对量,是绝不会因此发生变化的。 4. 商品成本价格,仅由实际在生产上支出的资本构成。 5. 剩余价值总是同时由所用资本的一切部分发生的。因此,剩余价值,若当作垫支总资本的观念上的产儿,便取得了一个转化的形态,成为利润了。公式W=c+v+m=k+m就变成了公式W=k+p即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 6. 支配一般利润率和所谓生产价格的法则,便是建立在商品虽在价值以下售卖但仍能获得利润的可能性上。 第二章 利润率 7. 剩余价值率用m/v代表,与剩余价值率不同的利润率,则用m/C=m/c+v代表。依可变资本计算的剩余价值率,称剩余价值率;依总资本计算的剩余价值率,称为利润率。应由剩余价值率的利润化,推论剩余价值的利润化。不能反过来。但在事实上却须以利润率为历史方面的起点。 8. 商品价值在成本以上的超过额,虽剩余直接的生产过程,但它到流通过程中才实现。并且在竞争内,在现实市场上,这个超过额实际是否实现,又依何程度实现,那要取决于市场状况。当商品在价值以上或价值以下被售时,那不过表示剩余价值的分配方法不同;剩余价值的分量和性质,却是一点不会变化的。各种转化,将在实际的流通过程中进行;这种种转化,还会与现实的竞争,与商品在价值以上或在价值以下的买卖相伴而起,以致个别资本家所实现的剩余价值,既取决于直接的劳动榨取,还须取决于相互的欺骗行为。 9. 总资本的价值量,就其自身说,与剩余价值量,没有任何内部的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内部的关系。要使一定量劳动是现在商品中,并由此形成价值,是必须有一定量劳动材料和劳动手段的。在劳动量与生产手段量之间,有一定的技术关系;从而,在这限度内,剩余价值率也与生产手段量,保有一定的关系。 10. 当此超过额由利润率再反射(用黑格尔说话的语气来说)出来时,换言之,由利润率取得特征时,它就表现为资本每年(或在一定流通期间内)生出的在其自身价值以上的超过额了。 引自第1033页 1. 劳动力的价格变化不改变商品价值绝对量,后者随不变资本价值变化而变化。因可变资本变化时剩余价值会随之反比例变化,所以v+m的总量是恒定的。
2. 成本价格取决于实际在生产上支出的总成本,也包括了固定资本中每次被分配到生产物中的部分价值。是大于资本单次投下的垫支资本的。
3. 商品售卖价格可以低于商品价值,价格取决于市场状况,但价值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恒定的值,这两者该分开看待。而只要价格高于成本即有利润存在,即使商品售卖价格低于价值资本家也可从中获益,成本才是价格一般的底线,而非商品价值。
4. 只需有必要的使用价值和活的劳动来保持技术上的比例,原料或劳动手段的价值量是与剩余价值量没有关系的,成为问题的只是技术上必要的数量。即资本仅需进行投入,只要这个资金上推动的量在那里,至于中间劳动者如何依靠技术的量来生产剩余价值,生出了多少剩余价值,那是和投下的不变资本全然没有关系的。
7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