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8 古典文明的终结
- 章节名:8 古典文明的终结
- 页码:第171页
古典文明衰落的基本原因在于其生产技术相对停滞不前,而生产技术停滞不前又使生产率低下。
富饶辽阔的地中海盆地,由于日益严重的大面积土壤侵蚀,已不再是主要的产粮地;这正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同样,帝国也不可能无限扩大,因为有些严格的界限,凭借他们的军事技术水平是无法突破的。 于是,当军事和官僚机构急速发展,给生产力造成过大压力时,必然会出现报酬递减 的情况。如上所述,当时开始了恶性循环。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衰落是两个很好的实例;关于这两个实例,我们掌握握的资料更多。捐税提高,贫困增加,激起了城乡的暴动,从而招致蛮族入侵。最最终,不是内部起义成功,就是外来侵略得逞,或两者兼备。由此,形成了近代史前帝国历史的周期性。 引自 8 古典文明的终结 历史清楚地表明,只有发展技术,为帝国大厦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但是,技术却停滞不前,其根本原因在于,各地统治集团只知道剥削现有的财富,不知道怎样去创造更多的新财富。从建造金字塔、金字形神塔、大教堂和宫殿所消耗的大批人力、物力上可以看出,统治者从农民身上榨取了大量的剩余价 值。但是,技术革命除了需要有效的组织和高压统治外,还需要某种更为重要的东西,而所有的农业文明都未能得到这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它们之所以停留在农业阶段的原原因。 奴隶制的普遍存在,是造成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使用奴隶从事劳动,一般比设计、制造新机器简单,成本也更低廉。因此,那时的发明家制造某些新装置,通常不是为了节省劳力,而是为了娱乐,或为了进行宗教仪式 引自 8 古典文明的终结 正是这种哲学家与工匠的分离,阻止了欧亚大陆诸文明的技术发展。因此,也正是哲学家的有条理的思维与工匠的实践经验及传统知识这两者的相互影响,使西方在近代完成了伟大的科学和工业革命,从而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明显的社会分裂,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观念,这种相互影响在诸古典文明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高雅的知识分子没有兴趣,而下层工匠又缺乏动力。 引自 8 古典文明的终结 游牧民的迁移方向一般是自东向西,因为欧亚大草原的地理坡度使大草原西部 源较充足、土地更肥沃,吸引着东方的游牧民(见第4章第4节)。主要的入侵路线都起自北京附近,沿着横贯欧亚大陆中部的草原走廊,止于中欧匈牙利平原。 引自 8 古典文明的终结 日耳曼人的社会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最上层为世袭贵族,通 常是大地主;大多数日耳曼人是自由民,一般拥有自己的小块土地,而没有土地的人只好当佃农,替贵族劳动;最底层是既非自由民又非奴隶的阶层,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但不能被单独出卖。这种奴役形式同罗马帝国的隶农制相似,是中世纪盛行于西欧的农奴制的维形。 这无疑说明,只有西方的古典文明被永久湮没,被一种耕新的东西所接替。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文明,或是免遭侵略(如印度南方和中国南方)或是击退了入侵 者(如拜占廷和波斯),或是遭受侵略,但却幸存下来(如中国北方和印度北方)。唯 独在西方,古典文明被砸得粉碎,无法复原,尽管在这几个世纪内,曾多次有人力图恢复。恰恰是这一独特性,使西方在近代跑到了世界的前列。 引自 8 古典文明的终结 总而言之,侵略给盛极之后停滞不前、似乎注定消亡的文化以致命的打击。这使我们联想起当今世界残酷的轰炸,它摧毁了摇摇欲坠的古老建筑,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重新建起更为现代化的城市。 引自 8 古典文明的终结 中东却远远落在后面。其原因就在于中东的古代文明经历公元前2千纪的侵略后幸存下来,而边缘地区的古代文明却被毁灭,从而为新的的开端——新的古典文明的出现一一扫清了道路。 古典文明向中世纪文明的过渡也是如此。但这一次,所有地区的古典文明都幸存下来,唯有西方例外。因此,只有西方能毫无束缚地朝新的方向奋进,在中世纪发展起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新的观念,简言之,新的文明。到到了近代,这种新的文明如早期农业文明必然战胜部落文化一样,远远胜过欧亚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停滞不前”的文明,从而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引自 8 古典文明的终结
60人阅读
三只豌豆吃兔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45页 6.3 孔雀帝国
从宗教运动转向政治发展,一个突出的事件是印度出现了第一个帝国一一孔雀帝国。 对印度历史来...
-
第154页 7 中国文明
与印度文明的松散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聚合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 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
-
第171页 8 古典文明的终结
> 查看全部2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