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 章节名: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 页码:第339页
在前景理论中,根据结果的好坏,我们对打赌还是确定的事的选择也会不同。当结果是正面的时候,我们更愿意选择确定的事(风险规避);当结果都是负面的时候,我们更愿意拒绝确定的事,愿意赌一把(风险偏好)。这些结论在钱和疾病的问题上是选择赌还是确定的事时都很适用。对风险规避或冒险的偏向都不是基于现实的。在同样可观的结果中,做出的偏向会随着不同的制定情况而反转。 我们必须适应重要的决策也受系统1影响(而不是掌控)的事实。 引自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在表述一件事情时,怎么说很重要。 鲁迅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我们在抉择一个东西时,也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比较好的框架下, 比如下面的例子:
一位女士买了两张价格为80美元的电影票。当她到了电影院时,打开钱包却发现票不见了。她会再买两张票吗? 一位女士到了电影院,本想要买两张80美元的票,但排到时,她打开钱包却发现用来买票的160美元不见了。她可以用信用卡买票,但你觉得她会买吗? 基于框架效应,看到此问题不同版本的受试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第一个故事中的那位女士如果丢了票会回家,不看电影了。而且大多数人相信,如果她丢了钱,她就会赊购票看电影。 其中的解释大家应该已经很熟悉了,这个问题涵盖了心理账户和沉没成本悖论。不同的框架会触发不同的心理账户,且损失的严重性如何要看其指向的账户。若看某场表演的票丢了,人们很自然地会将损失指向“表演”这个账户。损失显然已经翻倍了,且远超过其应有的价值。相反,丢掉的钱会被记在“一般收入”的账户上:她会想电影院的常客比自己更穷,而且她会自问,自己可支配财富的减少是否会改变自己买票的决定。多数受试者都认为不会。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能反复看到,某个重要的决定是受该情况下完全无关紧要的特征的控制的。这似乎令人困窘,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作出重要决定的办法。而且,这也不是我们想要体验到的大脑的工作方式,但这些认知错觉的实例确实是不容诋毁的。 引自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53人阅读
随风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66页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这个例子凸显了“无差异曲线”的标准模式没有预见到的选择的两个方面。第一,人们的偏好并不...
-
第339页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
第317页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理性的决策者只会对当前投资的未来结果感兴趣,经济人不会去考虑纠正先前的错误。当有更好的...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