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 章节名:第八章
#早起读书现学现卖#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第八章 k 71%
三点笔记
1. 早期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认为,受众能够明确地意识到并区分自己的需求和满足状态,因此学者主要使用受众的自我报告( self report)的方法对各种动机进行分类和归纳。
2. 换句话说,它并不像批判或文化研究者所要求的那样革命,放弃科学主义、简单的功利主义,甚至功能主义框架,相反,它在实证主义的范式下展开研究。
3. 受众的主动性既受到社会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主动性概念进行修正,尽可能地使它摆脱幼稚的理性人假设。
4. 人们对新媒体的讨论也容易重复得乐园—失乐园的老套路,一旦早期的新鲜感散去,对新媒体病理性过度使用的指责导致互联网或手机成为其他社会因素的替罪羊。
5. 从理论来源上看,大部分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或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联系,这与管理学派崇尚实证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6. 这个时期也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时期,他们由反思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能掌权,转向批判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甚至启蒙运动。他们在美国的文化工业中看到了极权主义和德国纳粹的影子,开创了大众文化批判的传统。
7. 结果是把个人视为整个现有体制的螺丝钉,只去关注操作的问题( how),而忽略了整体的价值问题( why)。换句话说,传统理论把既有的社会体制作为前提条件,这些被整体化的条件是不容批判的,传统理论肯定既有体制而不是否定既有体制。
8. 霍克海默并不完全反对启蒙,他反对的是大写启蒙(启蒙运动),并没有否定小写启蒙(启蒙精神)。后者代表着康德所说的“摆脱不成熟状态”,而前者则是一项企图以科学和理性作为社会唯一维度的社会工程。
9. 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把霍克海默提出的结论进一步明确化——正是现代性本身,而不是表面的极权制度,导致了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政和打着不同旗号的暴政。
10.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上层建筑沦为经济基础,文化创作越来越具有商品生产的特征。文化工业的最大特征就是为了消费而生产,为了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不同的文化类别,都具有统一性。
11. 资本主义通过文化工业,把工人的闲暇时间也纳入到与在工厂时一样的精神状态中,人们被动地接受着资本主义的逻辑,仿佛那是人唯一的、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文化工业加深了人的异化( alienation)——这个概念原来被马克思用来形容工人在整个生产消费体系中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统治。
12. 广告中美好的生活、影视剧中轻易的成功,励志书中用十个诀窍就可以改变自我形象——但是在现实中,这些肥皂泡又无情地破灭。人们将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能力或命运。这些幻象掩盖了真相,维护了整个资本主义体制的稳定。所以文化工业是启蒙带来的欺骗,是对大众的麻醉,导致其判断力丧失。
13. 其中最明显的是过于简单和偏激。他们对经济因素的影响、文化产品的内容、受众的解读都缺乏具体的经验研究,许多地方显得过于笼统和主观。
14. 报刊的商业化使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平等理性的交流为导向。为了节省开支,新闻依赖于固定的信息来源,给各类伪事件(见第十一章)以可乘之机,新闻报道成为实现宣传效果的工具。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文化”,成为一种整合文化,它整合了新闻报道、具有商业价值的趣味内容甚至广告宣传。
15.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孤立地研究已经不能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像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又重新开始恢复古典经济学的宏观视野。
16. 达拉斯·斯迈兹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解释,他认为大众传播最终的产品是受众的劳动,或者说是受众的闲暇时间。
17. 减少的劳动时间已经被垄断资本主义双倍地转化了——既用来学习商品知识,又促进了新的购买活动。
18. 认为中国现阶段阶级的建构是复杂的,跨国资本、政治、经济、文化精英和城市中产阶级构成的霸权集团虽然已经在中国文化领域超越其他阶层占据强势地位,但一方面,执政党不能放弃传统的反资反帝的话语体系,同时以民族主义作为统治合法性的基础之一。
19. 全球化带来了民族国家认同感的衰落,人们为了填补这种身份衰落带来的空白,增强了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比如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意识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与保护也更加自觉,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方言影视剧的热播,都可以看到这种与全球化相反的趋势。
20. 新个人主义的兴起。信息和人口的流动,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今天我们能更容易地通过互联网获得最新的信息,更自由地到世界各国旅游、求学、贸易,追求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性格和爱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对自我的反思和规划更加自觉。
三点感想
1. 设想中的受众特点决定当时的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方法决定了当时假想的手中特点?
2. 批判或文化研究者为啥要求一种抽象的研究方法呢?实证主义的方法不该是科学的基础吗?
3. 幼稚的理性人假设,真实的世界总是如此的复杂。不是简单的抽象的人类模型可以完美模拟的,心理史学恐怕是无法实现的。
4. 得乐园—失乐园的老套路,学到一个新词,一切新的事情都可以使用这个套路进行分析。
5. 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就在这里,一个批判现实的生产方式,一个批判文化宣传。
6. 纳粹的严重创伤让学者们纠枉过正了,从美国制度中可以看到极权主义的特点没有任何特别,因为人类最完美的制度也必然有这种特点。关键是在实践中体现出的是什么特点。
7. 传统理论无论研究的是什么,他们的起点都是一个没有很大变化的世界,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目标都是维持现有制度,所以传统理论中的传统就是不易的意思。
8. 霍克海默不反对的是启蒙的想法,反对的是启蒙高于一切的思想,尤其是高于一切地区性和自然性的思想。
9. 现代性本身就是要将世间的一切放到可观察可认识可分类的工具理性中,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屠杀和迫害无疑是可选的项目。
10. 文化工业的最大特征和资本的特征是完全一致的,生产物的使用价值是无所谓的,这一点就能看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11. 这一点很好的解释了为啥工人有了闲暇时间,因为闲暇时间的工人在为抽象的资本工作呀!工人在工作中可能还想要偷懒,但现在他们是现在闲暇呀,他们的意识自然就松懈的,资本完成对工人所有时间的占有。
12. 广告的目标就是告诉你,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你的失败全是你自己的原因。世界是善恶分明的,除你以外的世界都是美好的,这样大众就成为卑微和弱小的存在,这种形象不利于大众的反抗。
13. 批判总是如此激烈,但具体的世界总是复杂的,个人也是有一定自由度的,但大众的行为还是可以预测的。
14. 为了节省开支,新闻依赖于固定的信息来源,而有一种人类特别擅长在固定的信息源中下毒并从中获利。
15. 抽象的经济学无法解释经济,因为经济这么重要的事情必然会和政治联系在一切,政治经济学才是理解经济的有趣工具。
16. 达拉斯·斯迈兹的解释在中国的游戏行业中成为了现实,只要你没有给钱你的时间就是产品,而给了钱你就是客户。
17. 减少的劳动时间没有用来体会美好的人生,而是不断打造压制大众的欲望锁链。
18. 白左、圣母等文明之癌总是如此的容易学习,一群连自己的同胞都不能包容的人居然想着去包容外人也是想瞎了心。可惜执政党的合法性来源是反帝反资和民族主义,这种模糊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倾向必然是要被纠正的。
19. 最近出现的上海姥姥课本的故事,前几年出现的粤语教育等情况都是这种事情的注脚,新鲜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往往是两个极端。有人希望立即进入纯洁的新世界,有人则愿意回到安全的过去,但复杂的世界总是会体现为两者的综合或振荡。
20. 新个人主义的兴起的基础是个人成长条件的完备,想成为独特的个人首先有成为独特个人的愿望。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