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卷:问题
×× (心存困惑才能开始一个故事)
读过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章节名:第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卷:问题
第二章:资本主义的“精神”
24:依此,结果便是: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从我们的观点看来是本质性的东西,既不能也完全没有必要被当作是唯一可能的理解。此乃根源于“历史概念形成”的本质,在方法上,其目的并不是要把历史真实嵌插在抽象的类别概念里,而是要在往往且无可避免各具独特个别色彩的具体发生关联里,致力整理出历史真实的面目。 译注:这几段文字代表韦伯对其方法论的一些简短摘要。有关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著作,详见其《学问论集》。 32-33:前引富兰克林的讲述所表达出来的精神,赢取了一整个世代人的称赏,然而若在古代及中世纪,这会被贬斥为卑污贪婪、毫不自尊自重的表现,如同现今所有那些最未卷入或最不适应近代特有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群体一般所持的看法。因此,这并不光是由于——如人们常常这么说的——“营利欲”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仍是不为人所知或尚未发展,或者也不是因为,如同近代浪漫主义者所玄想的,“auri sacra fames”,亦即无可抑制的拜金欲,在当时,甚或如今,在市民的资本主义圈外,较之资本主义特有领域内,来的更微弱。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精神”之区别,并不在这点上。 ……那些毫无保留的一意以贪财为动力、就像“为利扬帆赴地狱,哪怕炼火灼尽帆”的荷兰船长那样的人,绝不是让近代特有的资本主义“精神”滋长成——这是重点所在——群体现象的那种心智的代表。 33:绝对且有意肆无忌惮地追求利得,往往正紧贴着最严格的传统束缚而立。随着传统的崩解以及自由营利之多多少少长驱直入社会团体内部,结果通常并不是这新进事物获得伦理的肯定与正当化,而毋宁只是事实被容忍,要不是被视为与伦理不相干,就是根本不受欢迎,但不幸却无可避免。这不仅是所有伦理学说的普遍立场,而且,本质上更加重要的,这也是前资本主义时代一般普通人的实际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所谓“前资本主义”,指的是:理性的经营方式的投资与理性的资本主义劳动组织尚未成为决定经济行为取向的支配力量。不过,这样的态度却是人们在适应市民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前提条件时,普遍遭遇到的最强烈的内在障碍之一。 43:近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原动力为何的问题,首先并不在于追究可供资本主义利用的货币量从何而来,而是,尤其是,在于资本主义精神之发展的问题。举凡此种精神觉醒并且能发挥作用之处,它便会自行筹措到所需的货币额来作为运作的手段,但反之则不然(韦伯注:这不应被误以为贵金属供需上的变动不具同等的经济重要性)。 50-51:以此,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看做是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部分现象,似乎是最好理解的,而且此种精神应该是从理性主义对于终极人生问题的原则态度衍生出来的。如此一来,基督新教唯有被当作只是扮演了纯粹理性主义人生观的一个“初熟果”的角色时,方才成为历史观察的对象。只是,当我们认真地试图这么做时,立即显示出这样的解题办法根本是行不通的,因为理性主义的历史显示出它在各个人生领域里绝非平行应和地向前发展的。……不仅如此,如果将“实际的理性主义”理解为:有意识地把世界上的一切连接到个我的现世利益上、并且以此为出发点来做判断的生活样式,那么这样的生活形态过去是、现今仍是诸如意大利人与法国人那种骨子里深植着“随心所欲”的民族真正典型的特色;借此,我们已可说服自己,此种理性主义绝非资本主义所需的那种人以“职业”为使命的关系得以滋长茁壮的土地。人们正可从最为不同的终极观点、循着相当歧异的方向来“理性化”生活——这个简单却又常被遗忘的道理,应当放在任何有关“理性主义”的研究的开端。“理性主义”是个历史概念,其中包含着无数的矛盾,所以我们理应加以研究的是,那个曾经是而且至今一直都是我们资本主义文化最特色独具的构成要素,亦即“天职”思想与为职业劳动献身——一如吾人所见,这从享乐主义的利己观点看来是如此的非理性——得以从中滋长茁壮的那种“理性的”思考与生活,到底是何种精神孕育出来的?在此,让我们感兴趣的,正是存在于此一“天职”观(如同存在于任何“职业”概念)当中的那个非理性的要素,到底是从何而来的问题。 引自 第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卷:问题
121人阅读
××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卷:问题
第一章:宗教信仰与社会阶层 9:在近代的企业里,资本家与企业经营者、连同熟练的上层劳动阶...
-
第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卷:问题
-
第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卷:问题
第三章:路德的职业观:研究的课题 53:但无论如何,有一点绝对是全新的,那就是:将世俗职业...
-
第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卷:禁欲新教的职业伦理
第一章:入世禁欲的宗教基础 75:关于一个历史现象的本质为何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从价值与信...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