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手把肉
drunkenstain (保持神秘是我们唯一的交流方式。)
在读 汪曾祺全集(6)
- 章节名:手把肉
- 页码:第5页
1.四人帮”肆虐时期,我们奉江青之命,写一个剧本,搜集材料,曾经四下内蒙古。我在内蒙古学会了两句蒙古话。蒙古族同志说,会说这两句话就饿不着。一句是“不达一的”——要吃的;一句是“莫哈一的”——要吃肉。“莫哈”泛指一切肉,特指羊肉。(元杂剧有一出很特别,汉话和蒙古话搀和在一起唱。其中有一句是“莫哈整斤吞”意思是整斤地吃羊肉。)果然,我从伊克昭盟到呼伦贝尔大草原,走了不少地方,吃了多次手把肉。
2. 起来都是草,牧民却对每一种草都叫得出名字。草里有野葱、野韭菜(蒙古人说他们那里的羊肉不膻,是因为羊吃野葱,自己把味解了)。
3. 内蒙古的奶茶制法比较简单,不像西藏的酥油茶那样麻烦。只是用铁锅坐一锅水,水开后抓入一把茶叶,滚几滚,加牛奶,放一把盐,即得。我没有觉得有太大的特点,但喝惯了会上瘾的。(蒙古人一天也离不开奶茶。很多人早起不吃东西,喝两碗奶茶就去放羊。)摆了一桌子奶食,奶皮子、奶油(是稀的)、奶渣子……还有月饼、桃酥。
4. 蒙古人杀羊真是神速,不是用刀子捅死的,是拍断羊的主动脉。羊挣扎都不挣扎,就死了。马上开膛剥皮,工具只有一把比水果刀略大的一点的折刀。一会儿的功夫,羊皮就剥下来,抱到稍远处晒着去了。看看杀羊的现场,连一滴血都不溅出,草还是干干净净的。
5. “手把肉”即白水煮切成大块的羊肉。一手“把”着一大块肉,用一柄蒙古刀自已割了吃。蒙古人用刀子割肉真有功夫。一块肉吃完了,骨头上连一根肉丝都不剩。牧民对奶、对肉都有一种近似宗教情绪似的敬重,正如汉族的农民对粮食一样,糟踏了,是罪过。
6. 吃手把肉过去是不预备佐料的,顶多放一碗盐水,蘸了吃。现在也有点佐料,酱油、韭莱花之类。因为是现杀、现煮、现吃,所以非常鲜嫩。在我一生中吃过的各种做法的羊肉中我以为手把羊肉第一。如果要我给它一个评语,我将毫不犹豫地说:无与伦比!
7. 吃肉,一般是要喝酒的。蒙古人极爱喝酒,而且几乎每饮必醉。... 宋朝的蒙古人喝的大概是武松喝的那种煮酒,不会是白酒—蒸馏酒。白酒是元朝的时侯才从阿拉伯传进来的。
8. 在达茂旗吃过一次“羊贝子”,即煮全羊。整只羊放在大锅里煮。据说蒙古人吃只煮三十分钟,因为我们是汉族,怕太生了不敢吃,多煮了十五分钟。整羊,剁去四蹄,趴在一个大铜盘里。羊头已经切下来,但仍放在脖子后面的腔子上,上桌后再搬走。吃羊贝子有规矩,先由主客下刀,切下两条脖子后面的肉(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上脑”部位),交叉斜搭在肩背上,然后其他客人才动刀。各自选取自已爱吃的部位。羊贝子真是够嫩的,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羊肉越嫩越好。蒙古人认为煮久了的羊肉不好消化,诚然诚然。我吃了一肚子半生的羊肉,太平无事。
9. 蒙古人不是只会吃手把肉,他们也会各种吃法。呼和浩特的烧羊腿,烂,嫩,鲜,入味。我尤其喜欢吃清蒸羊肉。我在四子王旗一家不大的饭馆中吃过一次“拔丝羊尾”。我吃过拔丝山药、拔丝土豆、拔丝苹果、拔丝香蕉,从来没听说过羊尾可以拔丝。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脆壳,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经化了。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10. 我在新疆唐巴拉牧场吃过哈萨克的手抓羊肉。做法与内蒙古的手把肉略似,也是大锅清水煮,但切的肉块较小,煮的时间稍长。肉熟后,下面条,然后装在大磁盘里端上来。下面是面,上面是肉。主人以刀把肉切成小块客人以手抓肉及面同吃。吃之前,由一个孩子执铜壶注水于客人之手。客人手上浇水后不能向后甩,只能待其自干,否则即是对主人不敬。铜壶颈细而长,壶身镂花有中亚风格。
drunkenstai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页 学话常谈
【方言】 作家要对语言有特殊的兴趣,对各地方言都有兴趣,能感觉、欣赏方言之美,方言的妙处。
-
第4页 学话常谈
幽默要轻轻淡淡,使人忍俊不禁,不能存心使人发笑,如北京人所说“胳肢人”。
-
第5页 手把肉
-
第10页 推荐《孕妇和牛》
人们爱用两个字形容铁凝的语言风格:“清新”。我不太喜欢这两个字,因为被人用得太滥了。而...
-
第16页 午门
旧戏、旧小说里每每提到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没有这回事。午门在紫禁城里,三大殿的外面,这个...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