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第六章 儿童的自卑感与优越感
Maggie
读过 阿德勒的儿童性格教育
- 章节名:第六章 儿童的自卑感与优越感
- 页码:第125页
自卑感
2.自卑的意义
没有人愿意永远生活自自卑中,所以一定会想办法改变自卑的现状。就算这个人对自己的努力已经开始灰心,就算他意识到按部就班地前进也不会有任何改善,他还是会想尽办法逃离这种无助地自卑感。由于这个人想战胜困难的想法不变,但却无法真正地战胜困难,于是他开始用一些想法来麻痹自己。但这样做,他的自卑感只会越积越深。无法逾越这一难题,那些以前就存在的矛盾也会变得越来越尖锐,并一次又一次地 刺激着他。从表面上看,他的行为毫无意义。在他人看来,他也没有任何想要改变现状的打算。他只是随波逐流地生活着, 尽量让生活波澜不惊,他的所作所为都透露出自己不想改善现状的意思。比如,他认为自己过于软弱,于是让自己加入到一个强大的群体中。他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让自己得到锻炼变得强大,只是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强大而已。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并不能让自己活得真正的成功。如此下去,他要面对的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所以,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这个人有可能会变得专横暴躁。通过麻痹自己的方法活得优越感,并不能真正消除他的自卑感。当某些情景再现时,他的自卑感便会重新浮现,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的心理折磨。这种情况就被我们称作“自卑情结”。
这列我具体定义一下自卑情结:当一个人处在某种情景中面对一个难题时,如果他不做任何尝试就认定自己没能力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种心理便是自卑情结。定义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当一个人流泪、发怒或感到歉意时,很有可能就是自卑情结的体现。自卑会使人紧张,这个时候用优越感来掩盖或缓解紧张感,并不能真正消除自卑。如果将真正的问题隐藏起来不去面对,那么优越感也不能对自己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逃避失败并不能带来成功,这样做的后果反而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对待困难的方式如果总是消极的,只会让人更加纠结、踌躇或者望而生怯。
Maggi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18页 第五章 儿童心理与行为
心理影响身体和行为 3.心理影响大脑活动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为自己定错了目标,那么...
-
第123页 第六章 儿童的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感 1.自卑的差异化表现 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并不一定就具有温柔、静谧、拘谨、不爱与人争辩...
-
第125页 第六章 儿童的自卑感与优越感
-
第125页 第六章 儿童的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感 3.自卑者的行为特点 我接触过的案例显示,惧怕公共场合的人都有自卑情结。当一个人心...
-
第126页 第六章 儿童的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感 3.自卑者的行为特点 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患有俄狄浦斯情结。只要孩子的母亲无限地宠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