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界线问题
- 章节名:界线问题
- 页码:第45页
1.顺从者:对坏事说“好”
当父母教导儿女对别人设立界限,或对人说“不”是坏事时,这所接收到的信息是:别人可以在他们身上为所欲为。
因此父母让孩子毫无防卫力的进入充满邪恶的世界,那些邪恶常常以爱的名义控制人,操纵人或剥削人,也可能以各种不同的诱惑试探人。
一个小孩说不的能力会是那个孩子一生残缺不全。第一种界限的戕害,他们会对坏事说好,这种界限上的冲突叫做顺从。一味顺从的人界线不清,他们会屈服在别人的需求和需要中,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和那些想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东西的人分开出来。
例如一味顺从的人,会为了要与朋友相处的很好,而假装喜欢朋友所要去的餐厅或电影院。
跟坏事说不说会蔓延的,不只是我们生活里无法拒绝坏事,还常常让我们无法辨认出什么是坏事。许多一味顺从的人要到为时已晚了,才发现他们处于一种危险被虐待的人际关系当中,每次他们需要保护自己,去跟人家说不的时候,那个字就哽在喉头,硬是讲不出来。
原因是:
伤害别人的感情
怕被人遗弃或跟人分离
完全依赖别人
怕别人生气
怕处罚
怕羞愧
怕被人贬低,说他有多坏或多自私
怕自己内心太严格与苛求的良知
最后一箱恐惧其实就是种愧疚感,对自己太苛求的人,会责怪自己一些连上帝都不会怪罪我们的事情。因为害怕面对太苛求的内心父母就把适当的界线范围都缩小了。当我们为愧疚感所屈服,我们就会听信自己内在严厉的良知,当我们害怕被被严厉的良知,我们就无法去面对别人,正视冲突,也就是说我们会对坏事说好。
一位顺从的人让自己跳出太多的责任,而摄像太少的界限,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选择,是来自内心的恐惧。
2.回避者:多好事说“不”
这种人不能向别人求救,不能确认自己的需要,不能让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回避者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往往撤退下来,不愿向别人求援助。
为什么回避是一种界线问题呢?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界限的困惑,认为界限是一道墙。事实上,界线是一道门,可以让好的进来,也可以把坏的挡在外边。把界限当作墙的人,不管好的坏的一律挡在门外,没有人碰得到他们。
我们可以自由的享受安全的人际关系,与避免有毁灭性破坏性的人际关系。
回避者那些密不透风的界线不允许软弱或需求,完全没有弹性,他们以为自己所遭遇的问题和那些合理的渴望都是不好的,有破坏性的,会使他们羞愧的。
很多人不单是顺从者,也是回避者。他对坏事说好,也对好事说不。同时身兼两种界限冲突的人,不能拒绝坏事,也不能从别人得到他们自己很容易就给予的支持。他们卡在一种恶性循环里,没有东西可以弥补他们所失去的精力与能源。
一味顺从的回避者所遭遇的就是“倒置界线”,他们在需要界限时,没有界限,而在不需要界线时,又偏偏自己划地自限。
3.控制者:不尊重别人界线
有倾听和接受别人界限的问题,别人口中的“不”只是一种,他们必须去改变别人心意的挑战。这种界限问题叫做控制。有控制欲的人无法尊重他人的限制,他们抗拒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于是必须先去控制别人。
不能听到不的人,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把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他们往往会使尽各种控制的办法,驱使别人替他们担负起他们该完成的事情。
你有控制欲的人,有下面两种点心,第一,侵犯性控制者,第二操纵性的控制者。
侵犯性的控制者,很明显不会尊重别人的界限。有时他们在口头上辱骂人,有时他们在肉体上侵犯人,大部分的时间,他们根本觉察不出别人也是应该有界限的。他们宛如生活在一个别人只能对他们说好的世界,而不准别人向他们说不。他们要求别人为他们有所改变,要求世界配合他们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而忽略自己也有责任去接受别人的本相。
操纵性的控制者,他们比侵犯性的控制者不诚实。操纵性的控制者,试图说服别人放弃自己的界限,他们说服人家跟他们好,他们间接的想要改变环境来达到心愿。他们诱使别人帮他们承担自己的担子,他们利用别人愧疚的心理。
对爱操纵人的控制者,只有当面指出他的不诚实,他才能够开始为自己的过错负责、悔改,愿意接受自己与别人的界线。
操纵者往往会否认他们渴望控制别人,他们不会承认他们以我为中心。
——我都是为你好。
因为服从的人或以为回避的人,也可能是控制者,这是他们比较倾向操纵式,而不是侵略式罢了。比如一位数存的回避者,如果需要感情支持,他们或许会先去帮助朋友,希望在自己爱了别人之后也能被对方所爱。所以,他们开始等待,期待对方的回馈。
界线伤害
控制者是一群没有受过管教或操练的人,他们不大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或欲望。看起来,他们拥有一切想要的东西。事实上,他们是自己“大胃口”的奴隶。要他们延迟对需求的满足很难,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能接受人家说不的原因。他们迫切的需要学习倾听别人的界线,以便帮忙他们注意自己的界限。
控制者为他们生活负责的能力也很有限,他们无法在世上单独生活。治疗他们的唯一方式就是让控制着体验自己不负责任的下场,让他们自食恶果。
最后控制着是与人隔绝孤立的人,别人和他们在一起是出于恐惧,愧疚和依赖性。
4.没有反应者:听不到别人的需要
没有反应者,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对别人的需要非常严厉的人,他们把对自己需要的厌恶感投射在别人身上,他们厌恶自己的不完全,结果,便忽略了别人的需要。二,太沉迷于自己的欲望与需要的人,因此他们拒绝别人。
界线可以帮助我们设定自己的责任范围,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有什么不是。虽然我们不需要替别人担负他们在感情、态度或行为上的责任,但我们对彼此仍有一定的责任。
5.控制者和没有反应者
本身有控制欲,但又不能对别人的需要有所反应的人,大多是自我中心,他们认为别人必须为他们的挣扎负责,而且随时随地想要找人来照顾他们。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没有确定界限的人,因为那些人很自然的就会自己挑起很多的责任,又不会抱怨。
一味顺从的回避者就喜欢找人来弥补他的缺失,这样他们就可以一直都跟人家说好,同时也回避了自己内心的需要,而有控制欲与没有反应的人正好是最佳人选。
6.功能性和关系性的界线问题
所谓功能性的界限,是指一个人可以完成一件事情,计划或工作的能力,对于人的表现、操作、动机、计划有关。
关系性的界限是我们能否对那些与我们有关系之人实话实说的能力。
许多人具有很好的功能性界线,而关系型界线却非常不足。他们可以把很艰难的事情做得很成功,却无法向一个朋友说他们是在受不了他老是迟到的问题。
疏影梅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界限是什么
“我”和“不是我” 接线可以帮忙,我们定位定义什么是我,又什么不是我界限可以标示我到哪里...
-
第45页 界线问题
-
第59页 界线是如何发展的
“疯狂是会遗传的——从你的孩子传给你。”界线并不是遗传来的,而是一步一脚印建造出来的。 ...
-
第84页 界线十律
1.因果律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因果律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律法。 生活中,因果律会受到没有界线...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