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 章节名:第四章
《影响力》阅读打卡Day4 阅读页数:398-563 阅读心得:关于吉诺维斯事件的心理学家的分析部分,我记得之前也看到过同样的观点:如果“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一方面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 ……很多时候,紧急情况乍看起来并不会显得十分紧急。"这样一来,很多社会现象就很容易解释,在人数聚集较多的火车、汽车上,很难看到见义勇为;或者见义勇为的人得到帮助的几率很低。作为人口众多、人员混乱而熟识度很低的城市,发生这种无动于衷的情况较高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但研究表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以为不确定性而不是冷漠,那么如何在紧急情况时寻求帮助?那就是指定一个人来帮忙!当然,我们也需要这样教育孩子,在危险的情况下寻求警察或保安的帮助,带孩子的母亲或者年纪大的女性也可以求助,这就是确定明确的目标,减少不确定性。 关于自杀的分析,我想起十几年前看过的关于日本自杀分析,当时流行写自杀笔记,很多学生都会写,还会结伴按照笔记上的方法自杀。这一切都源于一本小说还是电影(具体我不记得了)。这应该就是作者所谓的社会认同或者群体认同。当然维特现象我也是听说过,对于欧洲的影响确实很大。这两个例子都涉及到影响的人群是青少年!对于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不确定的青少年而言,群体认同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作为家长,应该注重青春期孩子交往的小群体,朋友的影响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大的! 这一章最大的意义在于,当我们面对大量追捧的情况时,需要先提醒自己慎重观察,不要陷入社会认同感的全套。
2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