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7
- 章节名:7
- 页码:第43页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43) ⭐⭐⭐⭐⭐以当时八股取士的制度而言,只读孔孟即可,言必圣贤之道,其他诗词歌赋皆属杂学。所以科举出来的举子,乃至进士,连苏轼都不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儒林外史中,这样的冷幽默比比皆是,初读尚不以为然,细读之下,当真刻薄的很。字里行间流露出吴敬梓之尖酸,对迂腐的死读八股,科举取士制度的嘲讽。 其实,今日之教育和考试制度也好不了多少。应试教育便也像这一样,学生只读《语文》《数学》《英语》等教科书,而课外知识不够广博和精深。这等冷幽默,其实每天都在发生。
5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