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章节
- 章节名:没有章节
在笛卡尔以来的西方早期现代哲学中,理性主义坚持纯洁性的要求,把身体以及外部世界都纳入了机械的秩序中,观念之间的清楚分明的联系否定了身体以及自然的神秘或自足地位;后期现代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否定了纯粹观念性,把身体视为身心统一体,为我们展示了本己身体的物质纬度,突出了身体的神秘性;但在后现代哲学中,身体的物质性维度获得了空前的强化,赤裸裸的物质性身体及其与他人和事物之间的能量关系完全否定了精神性或精神意义。 引自 没有章节 “第一阶段是以布伦茨威格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和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相互竞争,各领风骚的时代”(前言1),前者延续康德、笛卡尔身心二元传统;后者孕育了有关身体主体的思想。
第二阶段中,梅洛-庞蒂完整地开启了身体主体理论,“这个时期的许多重要哲学家都把身体及其实存视为首要的主题,而身体既不是在认识活动中被构造的客体,也不是完全自在的物质性的存在,而是体现为身心统一的‘第三维度’,真正实现了物质性与观念性的完美结合”(前言1)。
第三阶段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认为在“主体的终结”后身体不再是精神、物质统一体而是“极度物质化”(前言2)。
第四阶段泛身体哲学,对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来说,“身体都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先于主、客二分的自足存在”(前言2)。
柏格森让自然“返魅”,“秩序乃有待于说明的神秘”(100),“柏格森打算描述一种‘自然活动或者生产’,‘它从整体达到部分,但一点也没有借助于概念的预先考虑’”(101)。
梅洛-庞蒂晚期提出“【世界之肉】”这一概念,恰恰是对这种元素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肉”既不是“物质实体”,也不是“精神实体”,它是某种处于它们之“中途”的东西[......]谢林不像笛卡尔那样只是把神看作知性和秩序的保证,而是试图寻找到前反思的东西,找到未经反思的综合。(102) 梅洛-庞蒂通过把身体与情感、意志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身体的“精神性”】,在否定意识哲学的同时,摆脱了身体问题上的表象论和机械论立场;亨利也承认情感、意志之类与纯粹意识有别,但他并不像梅洛-庞蒂那样把身体引向与外在、与处境的直接关联,而是坚持维护身体的“内在性”,身体的“先验内在性”,尽管这种“内在性”与意识哲学所说的纯粹意识的“内在性”是完全不同的。(120) 引自 没有章节 关于“内在性”下面详细区分一下。梅洛-庞蒂强调“真理并不仅仅寓于‘人的内部’,或毋宁说不存在人的内部,人是【在世】的,只是由于在世他才能够自我认识”,但亨利坚持的是“像胡塞尔那样要求回到先验主观性”(121)。
他们都试图消除【corps】一词因为与早期现代哲学的太多牵连而可能带来的把身体还原为物体的危险,并且借此用【chair】来赋予身体以独特的内涵。两者的分别在于,对于梅洛-庞蒂来说,作为元素的chair不仅适用于人的身体,而且可以运用到宇宙万物;而对于亨利来说,它虽然并非不能运用到宇宙万物中去,却更为典型地依偎着人的内在生命。(126) 引自 没有章节 两个人都不怎么喜欢incarnation“具身化”,这个词带有唯物主义色彩并有将身体与物体混同的趋向。
6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