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页码:第1页
历史上有3大重要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这本书的主要讲述这三大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
一、认知革命
(一)智人的起源
在250万年前出现了类似现代人的动物——智人,它是我们现代人的祖先。其实在远古时代,存在许多人类物种:尼安德特人、直立人、匠人等。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地球某个时间点只会有单一人种,直立人变成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再变成智人。但从历史上看,过去多人种共存是常态,然后经过不断的演化和互相竞争残杀,最后地球上的人类物种只剩下智人。
(二)讨论虚拟事物
认知革命发生于公元前7万年前,认知革命起源于智人的语言,智人的语言灵活,能组合成不同的句子,传递更多的信息。这种语言赋予智人八卦的能力,使他们能得知部落里谁更可靠,进而发展出更复杂的合作形式。
另一方面,智人有“讨论虚构的事物”的能力,国家、宗教、法律等都是智人编的故事,不是物理上真实存在的事物,例如树木、蝴蝶、花朵等。通过这种“想象”,使陌生人集合起来,一起去做同一件事情,影响世界。不同的想象,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这就是认知革命。
二、农业革命
(一)农业革命本质
农业革命发生于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8500年,世界各地的人类开始在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地方定居下来,专心种植农作物。物种演化的目的是为了让物种的基因能不断的流传下来。虽然农业革命让粮食量增加,让更多的人活了下去,但不代表吃的更好,反而造成人口爆炸。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农民的工作量比采集者(农业革命前的智人)要大。此外,农业革命后,由于饮食结构单一,这个时期的人类与采集者相比更加营养不良。因此,物种演化的成功不代表个体的幸福,农业革命的本质: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糕的状况活下去。
(二)文化的产生与融合
进入农业革命后,产生了村落、城市、国家,智人继续发挥“讨论虚构的事物”的能力,想象构建出来的秩序,比如法律、阶级、政治等。一个帝国的运转,依靠大量的陌生人合作,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为了维持想象的秩序,于是产生了文字和数字,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字,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文化一直在运动,小而简单的文化融入大而复杂的文明中,现在的趋势是世界各种文化逐渐融合成全球单一文化。这种趋势离不开货币、帝国、宗教三者的影响。
货币:货币的发明使财富转换、储存、运送更便利,进而发展出市场经济,加强各地区、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
帝国:过去民族数量比如今多,但是帝国的建立会形成帝国文化,同化属民,造成民族多样性减少。比如阿拉伯帝国建立时,属民有叙利亚人、埃及人、伊朗人,他们非阿拉伯人、非穆斯林,但几代过去,属民会说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这就是帝国文化的同化作用。
宗教:当今主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具有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将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陌生人聚集起来,是第三种让人统一的力量。
三、科学革命
(一)科学革命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
科学革命重大突破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且愿意不断向外探索。科学革命提高了人类寿命,使后现代宗教和意识形态不再强调死亡和来世。人们对科学的信任也形成了类似于宗教的信仰,使得现代社会还能维系。科学的发展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息息相关。
科学与帝国主义。科学为帝国提供各类实用知识、思想基础和科技工具,例如科学家帮助帝国研发各类武器用以镇压殖民地人们的抵抗。帝国为科学提供各类信息和资金。
科学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概念是生产获得的利润应拿来继续投资生产提高产量。资本主义认为贪婪是好的,“利己”就是“利他”。而科学革命提升了生产力,做大了蛋糕,人们相信未来会更好,愿意延展信用,进行信贷。
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与帝国关系紧密,帝国会为了投资人的利益而发动战争。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出口鸦片,但是因为中国的禁烟令而损害烟草商利益,烟草商向政府施压,于是在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帝国资本主义的循环就是:信贷资助新发现,新发现带来殖民地,殖民地带来利润,利润建立信任,信任转化为更多的信贷。资本主义也催生了法治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资本主义催生消费主义。资本主义想要维系不仅提供产量,还得为商品找到购买者,消费主义应运而生。例如把各类节日都过成购物节。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是硬币的两面,有钱人是投资者,其他人是消费者。
(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科学革命的一部分。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能源转换的革命,例如瓦特改良蒸汽机就是把热能转换为动能。我们不需要担心能源和原材料枯竭,每隔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新的能源来源,能源总量是在增加的。
工业革命首先引爆于农业,工业革命是第二次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使农业操作机械化,也使植物和动物机械化。工业化农业强调动物的客观需求:吃喝拉撒睡,忽略给他们主观需求:社交、亲情等。工业化农业有利一面是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促进了城市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革命。工业革命后,让市场取得强大力量,更新了通讯和交通工具,发展出大规模的福利、医疗和教育系统,导致个人对家庭、地方社群依赖度降低,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国家现代兴起两大想象社群:“民族”:国家的想象社群,“消费大众”:市场的想象社群。
(三)快乐的本质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但是人类真的快乐吗,快乐又是受哪些影响,哪些因素影响快乐呢,快乐是如何产生的呢?
三个影响快乐的因素:
一、社群和家庭会影响快乐。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处于家庭和睦、社群团结氛围下的个体更能感受快乐。
二、客观条件与主观期望是否匹配也会影响快乐。举例我只要一只苹果但是你却给我一车香蕉。而且现代网络、电视使得信息能在全球传播,让第三世界国家的公民了解发达国家的生活模式,加剧了不快乐。
三、医疗技术的提升导致不快乐。穷人与富人唯一的公平在于都会面对死亡。但若发生医学奇迹能使人长生不老但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穷人会不快乐。
两个产生快乐的理论:
一、快乐是身体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
中彩票、吃甜品这些事件不是让我们感到快乐的原因,而是多巴胺、催产素、神经元等刺激大脑让我们快乐。但是演化的结果让人类能感受到快乐,但持续时间短暂。比如性交高潮的快感让男性热衷做爱,但快感的退去也很迅速。因为男性得花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比如觅食。所以自然选择让快乐和痛苦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二、快乐是智人强行赋予生活的一种意义。
生活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智人走到现代也是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前文反复提到的认知革命,智人有构建虚拟现实的能力。“个体与集体保持同步就是快乐”也是智人构建的虚拟现实之一。(我的联想:结婚是社会主流,个体顺应主流适龄结婚,则会觉得自己生命有意义从而获得快乐。再如当今流行的赋予生活一点仪式感,过纪念日、吃顿烛光晚餐就是强行赋予生活的一种意义。)
但是这两种理论的前提是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直接询问个体是否快乐便可。但是过于重视主观感受的快乐可能会导致个体的放纵,例如吸毒。因此佛教认为快乐在于放下主观感受这件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未来
(一)智慧设计
农业革命后就存在人类干预动物的演化的行为,例如为了人类自身利益,违背自然选择的规律而培育出又肥又慢的家禽。这可以称为人类的智慧设计。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以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
一是生物工程又称基因工程。通过植入基因的方式改变生物的外形、能力、需求,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例如取出北极鱼类的基因植入马铃薯的基因让它更加耐寒。但是由于伦理和政治上的争议,基因工程暂未用于人类本身,但这股研究潮流已势不可挡。
二是仿生工程结合无机生命工程创造的“生化人”。例如为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安装生化臂,通过大脑发出神经信号便能操纵生化臂,并且能脱离身体远距离操作。
三是创造完全无机的生命,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病毒。
假设未来人类的智慧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那么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平等。(我的联想:在目前就存在通过人工受孕和基因检测的方式改善后代基因,诞生“定制婴儿”。由于费用昂贵,只有有钱人才承担的起。这使得上层阶层的后代不仅在财力甚至在智力、健康上赢在起跑线,使得阶级进一步固化。)
(二)科学的本质
科学家们打着挽救生命、治疗疾病的名目研究基因组,创造“生化人”,但是科学的根本目的是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科学将把人类带向何方,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们阻挡不了这个潮流,唯一能做的就是叩问内心“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不然人类拥有神的能力,但是贪得无厌、不负责任,后果不堪设想。
,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